我老了,子女和同事们也不感兴趣,我不想阴符经被我带入棺材,上网才发现还有这个吧,可惜我不会电脑,在孩子的指导下,勉强能操作一下,打字也只能手写,但我还是希望有人愿意学习阴符经,学会了阴符经,虽然不能马上成仙,况且经上也没有说能够成仙,只说能够见之者昌,依我的经验体会,学了阴符经,至少能保证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不会失去,新的东西能稳步增长,眼光越来越敏锐深遂,做事越来越完满,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如果有人要听我说一说的,我先把五贼的内容讲一下,我姓张,浙江杭州人。请先不要问我从那里学会的,如果我随便找一个去世的人说是他教的,别人也死无对证,等到一定的时候,我一定会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答案.言归正传,学阴符经一定要看有太公鬼谷子李荃注的版本,张果注本最早出现在宋代云笈七笺,而且屡屡指斥李荃,张果既为神仙,岂会如此毁人,李荃本网上黄帝阴符经集注精校很不错,另外南怀瑾历史的经验书中也有,只是将李荃注文中'胎息无味,神仙之术百数',误印成了'胎息无神,仙味之术百数',甚憾, 五贼,那当然是指命,物,时,功,神,绝不是指五行,虽然与五行有间接的关系,这一点我在下文中会讲到,关于为什么称之为贼,我会在讲到'动其机万化安'时,连同盗,阴符,贼这三个词一起讲.对于六家注文,大家可以自己看书,我就不引用了,我先讲何为'命'也,太公注'用之以味',难点在味字上,味者,食也,吃也,当作动词,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注文中'五味'当然指人们常说的五味,但在'用之以味','心之所味也亦然','胎息无味',无疑当作动词,'无味'即是不吃,即是断食辟谷也,所以'味'当解释为吃食之义.'消'者,消费消耗也,所以贼命的唯一特点就是消费天下,用的是吃,意译一下,贼命就是用吃掉来消耗天下.命者,生命也活命也,所以贼命即是指养生修身也.所以说黄帝得到了养生修身之机而白日飞升,长生不死,传说中黄帝是通过御女之术而成仙,即通过少女精气激发自身的阳气,当然,在注文中只是举例说明而已,对此术不必深究,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贼命即养生修身,另外,大家都知道,每一个人的一生,离不开要面对自己的身体,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物体,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人中还有友人和敌对的人,最后还要面对自己的思想观念,这就是命,物,时,功,神也.如果能够将上述五项内容全部做好,肯定昌也.阴符经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按照天道做好上述五项内容.诸位,还想不想再听我讲下去//后面四贼我没有细讲,相信大家以此类推,应该能看得懂,如有疑问,尽管提问便是,我叫张松法,浙江杭州人//整部阴符经,总体上包括这些内容,天道是什么,如何按天道做好五贼,怎样才算做好五贼,什么才是阴符,怎样才能阴符,阴符的方法技巧是什么,阴符之后的结果又是咋样.我常说,不懂阴符经,别想看懂老子,不懂老子根本别想看懂周易,明代云居戒禅师曾经感叹'太公阴符之书不可窥也,此言摘自南怀瑾之禅海蠡测,判断一个人是否看懂阴符经老子周易,首先看他对经文的解释是否连贯通顺,能用一个道理一个原则一个套路来从头到尾解说清楚,而不是东说一点西说一点,前后无法连接,对字词含义的解释是否符合主流,而不是强作冷僻,最重要的就是能在生活中用得上,并能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而不是学不学一个样,对生活没有半点作用//对于第一点,最好的试金石莫过于周易系辞下篇中的'十二盖取',谁能够用一个原理来解说为什么是'盖取诸离''盖取诸睽'等等,如果一本书不能用一个套路来解释'十二盖取',那你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废纸卖了,因为写书之人自己也不懂.记得北大金景芳教授还认为'十二盖取'是后人所加,并在他写的周易中还删掉了'十二盖取'这一段,然则马王堆帛书中也有'十二盖取',真是冤枉.大家可能都看过南怀瑾的易经系传别讲,'其实他也没有把'十二盖取'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当然南怀瑾大师在佛法上的修为己经开悟,我是相信他已经开悟证得正果,但南大师自己也讲过'得了根本智,差别智也还是要学的',啰嗦了很多,我的意思还是想说,要解释一本书,总得要前后连贯才是//
--
FROM 42.63.207.86
我现在只是对经文作了讲述,还有大量的注文没来得及讲,仅仅是对"五贼"的注文作初步的讲解,因为"五贼"慨念确实较难理解,包括清代悟元子刘一明在内,也把"五贼"解说成五行.所以我不得不将"五贼"的注文讲得较多.大家如果是希望将<<阴符经>>运用于现实生活,那么只学经文也足够了.如果想从学术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那必须要仔细的好好的钻研注文.
还有,如果真有人希望学会<<阴符经>>,那一定要好好学,诚心问,学问学问么!?如果还有人希望深造的,那么还有楚简本,西汉竹书本,马王堆帛书甲本和乙本,现代通行本的<<老子>>,还有楚竹书本,马王堆帛书本,现代通行本的<<周易>>,还有二千年来已经失传了的,当代新出土的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的<<五行>>(此<五行>非金朩水火土之五行也).当然,如果还有兴趣和心力的话,还有马王堆帛书本的<<黄帝四经>>,乃至于佛学修证.我都可以教愿意教!!!
真怕这些异常珍贵的文化财富随我一起进入火葬场被一把火烧掉!!!
我们继续讲经文,关于“九窍之邪”这一句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必须参看太公和李荃的注文,我们先来了解“三要”,“三要者,耳.目.口也。”太公注文接下来的意思是说,耳朵是可以听见的,但也会闭塞,眼睛是可以看见的,但也会迷糊,嘴巴是可以说辩的,但也会不言。如果耳目口封闭之后,即使有兴师动众的事情发生,大家也会不闻不语。所以,这耳目口三要是很奇特的,可以动也可以静。李荃注文是说,挡住了眼睛不见泰山,塞住了耳朵不闻打雷,僵住了嘴巴不能说话,也是说明耳目口可以动也可以静。
下面这句“九窍皆邪不足以察机变”就要认真研究了,关键是“邪”字,很多人理解为不正邪恶,当然这也是受了下文中“祸”“奸”字的影响。但这样理解就变成了:九窍全部邪恶不足以觉察到机变。而经文的意思也变成了:九窍的邪恶在于耳目口三要,可以动也可以静。这显然不通。
“邪”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语气词,在上古语法是有这样的句式的。所以,李荃注文的意思就是:九窍齐全了不足以觉察到机变,表示藏得深。经文的意思就是:九窍的最重要的三个是耳目口,可以动也可以静。
九窍当然是指人的九窍,是与外界出入的通道,也是接收内外信息的渠道,指人的感觉器官。大家也可以参考佛学中的“六根六尘”之说。所以,李荃的注文是说,人的感觉器官齐全了也不足以觉察到那个伏藏得很深的人心的机变,人心具有“神.心.志”三个功能。心机还未发动时,“神”已经伴随了;心机即将形成时,“心”已经在图谋思考它了;心机已经在实施时,“志”也同时在作出判断。所以当这个有巧有拙的心机发动时,如同随着巨大的阳能随波翻腾,五岳镇不住,四海拦不住。当这个心机潜伏时,是同阴能同一个德性,聪明人也用不上智慧,最深入的探究也无法捉摸到,天地都拿它没办法,何况是人!关于“神心志”这三个功能的问题,大家也可以参考佛学的法相唯识学的“五遍行”“五别境”之说。 综合太公李荃的注文我们已经知道,他们是拿“耳目口”可以动也可以静来说明那个有巧有拙的心思心机,伏藏得很深,安静时天地莫测,发动时惊天动地。如同木头中藏有火性,平时看不见,一旦发动了烧起来,就把木头自己烧毁了。如同国内隐藏着奸人,平时看不出,一旦发动了生起事来,就把自己国家搞溃了。这当然是指心机中拙的一面发动,如果是巧的一面发动,那当然是万民之福,求之不得也。知道了这个道理而修行,就是圣人。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将“火生于木”又联系到五行上去了,真是要命,明显是跟“奸生于国”对应的句子,干嘛非要拿五行生克来套?难道看到了“火”“木”“生”“克”这四个字,就非要套上五行生克吗?
关于阴符经的上篇,算是讲完了,其实是不应该分篇的,本来经文是一个整体。说破了一钱不值,无非是讲:老天安排人们要做好五个方面的事情,人的心思必须合着老天来,但是人的心思有好有坏,还藏得很深,而且可以安静也可以发动,我们要避免不好的心思发动!说穿了,阴符经的所谓上篇就这几句话!!!
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天道究竟是什么?如何看见他?如果做到按天道做人从而始终只让巧的心思发动?等等。千万注意!真正的天道绝不是绝不是阴阳五行四季运行那么简单!相差何止恒河沙数个的十万八千里。如果认为阴阳五行四季运行春生秋杀就是天道并依此修行,无异于希望用脚走路去月球!!!!!
西湖小学堂第三课时授课到此结束。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83
FROM 42.63.2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