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楞严经”的都知道,“楞严经”是最推崇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修法的,相关的引文如下:
“。。。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上面为文殊菩萨对25位阿罗汉和大菩萨开悟心得的点评,其中只有第一个色想法和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可作为长久修学究竟法,而且一上来就是圆教菩萨,而不是小乘开悟。而其它的法门,要么无定,要么无遍行等,都为承佛神威的次第法。
“。。。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常修学 浅深同说法。。。”
色想法其实在密宗大圆满和禅宗中十分常见,大圆满法就是从眼睛观法界直接成就的。禅宗的很多禅机、话头也是如此。
耳根圆通法运用也不少,比如净土宗和密宗的念佛念咒等。从大声念到无声的金刚念。最后有声无声二圆离,即证菩提。
但“楞严经”也暗示了另一种耳根圆通法门,引文如下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梵音可以作真言解,而海潮音也是一个禅法。观世音菩萨被称作南海观世音,说不定也有此中含义。
耳根圆通法一般是从闻有声开始,很多的声音有方向性,非有圆通之意。而海潮音来自四面八方,音域宽广,入耳无不适,很适合用来修禅。
古代听潮不是很方便,潮湿环境也对身体不好,但通过现代音响设备应该很容易实现。刚开始声音可以大些,然后越来越小,最后静闻无声之处,有无具离,成就圆通,真正实现“十地顿超无难事”。
当然既然是耳根修法,耳为肾之窍,所以淫欲是一定要禁止的,然后还要服用补肾通窍的药作为助道之用。
--
FROM 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