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相:弗洛伊德的本我(本能欲望),自我(意识),超我(道德)。所有这些“我”不离对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执着,狭义的相对而言为他人;
人相:因首先自立有“我”,所以有他人,即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论坛里无穷尽的争端皆因区分“我相”和“人相”,潜意识希望“我”的立论立场和论证胜过他人,哪怕在佛学里讨论到“我相”时亦不能免,却又一叶障目难以意识;
众生相:众人相,无数“我相”“人相”构成;
寿者相:一切有情生命构成。
引述一个禅宗的公案
南阳的慧忠国师有一个勤勤恳恳的侍者,慧忠法师见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点化他,帮助他早日开悟。
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需要他去做,于是回答道:“国师!有什么事吩咐?”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慧忠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
慧忠国师一看无法点化于他,无可奈何的说道:“你就是佛祖呀!佛祖是侍者,侍者是佛祖。”
无我相无人相时,也许就能见到侍者并不低于国师,人人佛性本自具足的境界,一念觉即成佛,一念迷即众生。
--
FROM 183.1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