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神通:
为什么要求神通? 根源在于“贪得”,由此心地来修行,为害甚大!世上的人没有不想要求神通的,但是不知道 "神通" 之自性,因而盲修瞎练,误己误人。
人之神通,系属本有,譬如灯之有火,火本有光,火不发光者,非无光也,其咎在阻碍不通,为七情六欲所蔽,有体不起用耳。
世人不解神通,遂以变幻为神通,实大自误。变幻是幻术,有类于术。非有所凭藉不能施也。神通则不然。
《宝藏论》云,就「通」之来源、功力高低,有五种:
一曰妖通,如狐狸老变、木石精灵依附之类。
二曰报通,如鬼神逆知,神龙隐变,或宿世所修天眼未成,今世童年视听特异者之类。
三曰依通,如乘符往来,药饵咒水,以及放光引神,必有所依藉等类。(藉由"催眠"来回忆前世,应该是属于此一类。)
以上三者,假名曰通,实非通也,以不究竟,且必退转故。
四曰神通,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足。此虽名神通,然有究竟不究竟二种:
无漏尽通者,不究竟,终必退转,并有危险,颠狂成魔,堕大地狱;究竟者下再详言之。
五曰漏尽通,以道为体而前五神通为用也。
佛家于漏尽通先下手:世法为有漏,出世法为无漏。通于二者,概不染著,名曰漏尽。
修六通之法,必先明心地、开发觉慧,证得净空以为体,然后缘化万有,无心应物以为用。
故《宝藏论》又云:智有三种,一真智,二内智,三外智。博览古今,通达俗事,外智也。
割断烦恼,心意寂静,乃小乘所修,此内智也,以上两者都非究竟,故不名真。
真智者,圣凡不二,情见皆空,了解无物,体用如如,是名真智。此即道通。
我人所修,道通为体,五神通为用:未得体而起用,必致堕落,必招后果,甚可畏也。
佛家六神通:
(一)天眼通,能照见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苦乐之相,及照见世间一切之形色,无有障碍。
(二)天耳通,能听闻三界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听闻世间一切之音声,无有障碍。
(三)他心通,能知三界六道众生心中所思所想之事。
(四)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五)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境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
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
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
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
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道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都能回忆,了如指掌;如意通又名神境通,或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漏尽通
谓断尽一切烦恼惑业,永离生死轮回之神通。六神通之一。又称漏尽神通、漏尽通证、漏尽通。即证得漏尽智,断尽一切有漏烦恼,依止静虑而示现威德具足。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大二八·五九七中):‘若智生,有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世自证知成就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是名漏尽智证通。’另依俱舍论卷二十七载,六通中之前五通于异生之凡夫亦可证得,而漏尽通唯圣者能证得。又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载,漏尽通可分漏习俱尽及漏尽而习未尽二种,前者指佛,后者指菩萨之所证。
五眼:
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通俗解释的话,五眼代表着修行的次第,也是开启智慧的顺序和相应果报。
肉眼:肉眼,是指众生从生理角度而言拥有的视觉器官。之所以特别指出众生,是因为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中的一种,而且并不具有优越性。肉眼有单眼和复眼之分,单眼远没有复眼的超强功能。就单眼而言,人类的视力也远不如鹰隼、猎豹等动物。也正是人类肉眼所限,才发明出来望远镜、显微镜等仪器来弥补这种缺陷。
肉眼:能见,受色彩、远近、明暗、体积等限制,十分有限。而我们依据“眼见为实”的经验,对世界的理解自然也是十分有限了。在望远镜、显微镜等观测仪器没发明之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现在相比要狭窄得多,就是这个原因。
天眼:第一层含义是天人之眼。另一个含义是根据佛教的义理,指人类通过禅定所得到的一种观察能力。这种在入定状态下对事物的观察,非常类似望远镜、显微镜以及光谱分析仪等仪器下的观察,有着“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含义,虽然不是究竟意义上的本质,相对于单纯的肉眼已经是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慧眼:慧眼的境界,大体上可以以四圣谛中的“诸法无我”来类比。相当于了悟到万物的空相本质。以大家现在都十分关注的房子为例,肉眼看到的是一个建筑体,天眼看到的是建筑面积,实用价值和房子所承载的“家”的含义,慧眼则是看到房子所在位置最初的空地,见到每一块砖、水泥等所有建筑材料的分子结构,以及这栋房子在时间长河中的消失等全过程。
慧眼就相当于以分解、归纳、透视三种分析方法对同一个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观察。根据佛教教义来说,拥有这种境界的人,就是“阿罗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罗汉。
法眼:众生平等,但不等于众生相等——了悟到世间万物的本质是空,但明白不同境界里看到的相,相对于那个境界里的人,却是真实不虚,这就是法眼的境界。
拥有法眼境界的人,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菩萨。这是因为对“空”直接体验予人般若智慧,却能以这种智慧明白众生在各自的境界里看到的是假相,但对他们而言却是真实无虚,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条件无差别、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所谓“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就是菩萨的慈悲愿力。
佛眼:五眼中的至高境界,就是佛眼。佛眼是佛的境界——这也决定了对佛眼的解释,都是十分有限的。依照佛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佛眼对世界,对世界万物的观察没有主体、客体的区分;
二、佛眼中时空没有相对概念,只有绝对概念;
三、佛眼中没有空无所有的概念。
好像佛眼一般佛观修行者过多少世可以成佛,在经典里可以见到。
--
FROM 112.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