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诸轻戒
丁一总令了知
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有违犯及无违犯,是染非染,软中上品,应当了知!
若诸菩萨受持此戒,信解奉行,于每日中作诸事宜,或犯非犯,是染非染,总应了知。 染、谓染污,即是根本烦恼。 非染者、或软下品缠,或是无记,皆应熟习了知,勿令懈废。 善思分别是善非善,可作不可作,以熟习了知能作修行之标准,乃得不易毁犯也。
丁二别显戒相
戊一障六度摄善
己一障布施度
庚一障财施
辛一悭心不供三宝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或为正法造经卷所,谓诸菩萨素呾纜藏、摩呾理迦;若于僧伽、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空度日夜,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而违犯者,是染违犯。 若误失念而违犯者,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心狂乱。 若已证入净意乐地,常无违犯;由得清净意乐菩萨,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凡佛弟子,皆以皈敬三宝为首,菩萨亦应六时礼拜赞叹三宝功德。 如不创修塔寺,印造经论,恭敬供养菩萨圣僧,身不礼拜,口不赞叹,意不观想,三业懈怠,空过时日,成染违犯。 或因忘念无记而然,非染违犯。 其或公务纷烦,暂时无暇,可以无犯。 至于净意菩萨,则如证性比丘,法尔契戒,所以无犯。 梵语制多,此云佛殿。 梵语僧伽,此云众,此中谓大乘菩萨众。 佛为初地以上菩萨说法,示现他受用身净土,故初地以上之菩萨得正性身,生生世世生如来家,荷担正法,故名大乘菩萨圣僧。 此正明敬供大乘三宝也。
辛二贪名利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敬生着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
利养恭敬,珍奇异宝,深生贪着,过分贪求,毫无股息足之心者,犯菩萨戒。 或为方便调伏他人,去彼所爱,令发道心;或为烦恼之所迷惑,虽精进勇猛修对治之行,而诸烦恼犹现起者,不名犯戒。
辛三不敬有德同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原长慢所制,怀嫌恨心,怀赚恼心,不起承迎,不推胜座;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称正理发言酬对,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非高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但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遭病重;或心狂乱;或自睡眠他生觉想而来亲附、语言谈论、庆慰、请问;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或欲方便调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护僧制;或为将护多有情心而不酬对,皆无违犯。
不尊年高有德及酬对求法者,以瞋恼心,恣憍、慢意──憍是小随烦恼、谓耽着自法,称扬己能。 慢是根本烦恼,谓自恃自傲,蔑视于人──、名染违犯。 若无瞋恚嫌恨,但因放逸懈怠与无记心,非染违犯。 或因病重、心狂、睡眠、昏均为,或彼问时正为他人说法,或因调彼伏彼而不酬答等,皆无违犯。
辛四不应供受衬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延请,或往居家,或往余寺,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原长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恼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至其所,不受所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或有疾病;或无气力;或心狂乱;或处悬远;或道有怖;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余先请,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或为引摄 未曾有义;或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或为护他多嫌恨心;或护僧制不至其所,不受所请,皆无违犯。
若人迎请大乘菩萨,奉施衣服资生之具,菩萨怀瞋请点击心,不受其请,以无慈愍心摄授四众,故犯菩萨戒。 或因懒惰、懈怠、失念、无记所致,犯而非染。 而我国向以懒散为高者,又恶知其为犯戒乎! 若因道路悬远,或余先请,或修善法不能暂舍,或诈来请,或因僧制所限,或为护多有情不令瞋制药,不受其请,则无违犯。
辛五不受重宝施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持种种生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宝,及持种种众多上妙财利供具,他的王若王,他恨心,由嫌恨心,或週末恼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舍有情故。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违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或心狂乱;或观受已心生染着;或观后时彼定追悔;或复知彼于施迷乱;或知施主随舍随受,由是因缘定当贫匮;或知此物是 僧僧伽物、窣堵波物;或知此物劫盗他得;或知此物由是因缘多生过患,或杀、或缚、或罚、或黜、或嫌、或责,违拒不受,皆无违犯。
信士布施供具珍宝,殷勤启请劝哀纳受,而菩萨以瞋瞋怨恨之心而不领受者,是染违犯。 若由怠惰无记而不受者,非染违犯。 或知受已心生染着,妨碍精进;或知彼人心生迷惑,施后疑悔;或因受施彼即贫困;或知彼是不与取物;是三宝物;由是因缘,或招打骂、诃斥,拒不受者,不名犯戒。
庚二障法施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来求法,怀嫌恨心,怀因为它恼心,嫉妒变异,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忘念无记之心,不施其法,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谓诸外道伺求过短;或有重病;或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或于是法未善通利;或复见彼不生恭敬,无有羞愧,以恶 威仪而来听受;或复知彼是钝根性,于广法教得法究竟,深生怖畏,当生邪见,增长邪执,衰损恼坏;或复知彼法至其手,转布非人而不施与,皆无违犯。
如有学者为法远来,而菩萨以瞋恨沾恼心故,不说一字一句,吝法施故,即是染犯。 或因懒惰懈怠忘念无记失正念者,名非染犯。 或有外道伺求过失;或于是法未深了解;或复因彼威仪缺废;或知彼是根性顽钝,闻胜深法则生狂怖邪见;或因伏彼刚强恶心令住善处;有是因缘不说法者,不名吝法。
庚三障无畏施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心,怀赡恼心,由彼暴恶犯戒为缘,方便弃舍,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弃舍,由忘念故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何以故? 非诸菩萨于净持戒身语意业寂静现行诸有情所,起怜愍心,欲作饶益;如于暴恶犯戒有情,于诸苦因而现转者。 无违犯者,谓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 或为将护多有情心;或护僧制,方便弃舍,不作饶益,皆无违犯。
对于暴恶犯戒之诸有情,菩萨以瞋恚心不为说法施以无畏,犯菩萨戒。 或因怠惰无记,非染违犯。 菩萨于诸净身语意有情起怜悯心,而不为暴恶犯戒有情说法者,则失大乘菩萨悲心摄授有情方便。 或厌恶世而生远离之想,是不知释迦如来设教为化刚恶之理也。 然若为利彼一人故,致令众多有情失益,则可不为彼说法。 所以,此菩萨戒不同余戒之呆板,而是活泼圆融无碍之菩萨行。
--
FROM 106.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