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者无何事?念者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
“无者无何事?念者何物?”前面讲了“无念”,那么到底“无”什么?“念”又是什么?
“无者,离二相诸尘劳。”“无”,没有;“二相”,二元对立的事物;“尘劳”,由二元对立的见解、概念所产生的烦恼。没有二相,没有烦恼,就是“无”。
“念”是什么?“真如是念之体”。“真如”,即佛性、心的本性。每个念头的本体就是佛性、真如。这个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切记。
为什么不直接说“无就是没有,念就是念头”?如果这样解释,之前对无念的误区依然存在,以为无念就是没有念头。惠能大师讲的无念,不仅仅是没有念头或者停止念头,而且是证悟了念头的本质,证悟了心的本性、佛性。因此,这种解释更贴切、更准确。
“念是真如之用”,念头是真如的作用,这与大圆满讲的是一致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各种各样的取舍。如果没有念头,就没有办法进行取舍,三观都无法建立,怎么能正常生活?因此,念头的好处,就是在世俗生活中,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思维、判断,从而做出不同的取舍……这就是真如的作用。
在胜义谛或证悟境界中,念头派不上用场;但在世俗领域,它是不可或缺的。这个作用实际上是真如的作用,因为念头的本质就是真如、佛性。比如,气温0℃以下时,水变成固体——冰,但它的本质仍然是水。换言之,冰是水的作用,水是冰的本体。
同样,每一个念头的本质就是真如、智慧,只不过由于无明,在世俗领域中,它表现为念头;但在世俗谛中念头的本质依然是真如,只是我们看不出它的本质,只能看到它的作用。所以,此处的“念”,不是看它的作用部分,而是看它的本质,也就是真如、智慧。
现在,我们要想办法透过每个念头的外表,看到它深处的智慧。打个比方,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衣服表面,无法穿透衣服,更不用说皮肤和肌肉;X光则不同,可以穿透衣服、皮肤、肌肉,直接到达骨头。同样,我们的念头没有穿透力,只能看到情绪与烦恼;念头的本质是真如,真如的穿透力很强,若能用上真如,我们便可以藉此证悟。
那么,真如是证悟的对象还是证悟者本身?二者有什么区别?虽然语言上可以讲“用真如去证悟”,但实际上,证悟者或证悟的对象都是他自己,别无其他;也就是说,自己证悟了自己的本质,自知自明,这叫做证悟。
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奥,需要特定方法才能领会。如果有方法的话,可以抛开文字上这些复杂的逻辑、庞大的佛经描述等,直接去体悟自己的本性,立即就会明白每个念头真正的本质——智慧。
未证悟时,语言、文字、逻辑等越复杂,离其本质就越远。为什么?因为真如是语言无法表达、意识无法思考的,此时唯一的方法是证悟,等自己有切身体会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很直接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
但我们不要以为一年半载便可以证悟,不然就埋怨修的法不对或佛法没有加持等。修行必须有恒久的耐心和长远的计划,不能急功近利。历史上许多了不起的禅师,也是花费了数十年功夫,最后才大彻大悟。
譬如,近代著名高僧虚云大师,他在所有照片中都是垂闭着眼睑,平时行住坐卧都处于禅修状态。他身边的侍者说,多年来从未见过老和尚的眼睛。即便这样用功修行,虚云老和尚也是到了五十多岁时才证悟。
当然,证悟的时间因人而异,快的两三年,甚至像惠能大师一样瞬间证悟;慢的则需要数十年;中间一部分人,可能要三五年、七八年不等。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方法并努力用功,则有可能在今生获得证悟,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这一生能够证悟,我们的轮回之路便从此停止。因为证悟的智慧摧毁了无明,破坏了轮回的原动力——尽管尚未彻底铲除,但是它的力量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再也没有能力让我们长时间流转轮回。这件事情意义重大,比世间的金钱、声望、地位、权力等任何东西都重要。
也许有些人不能理解这一点,仍然觉得世俗的东西最有意义,不愿意为证悟付出一些代价。不过,仍然有许多非常虔诚、用功并且愿意为解脱而付出的修行人——不仅出家人,也包括许多在家人,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大家不要走极端的路,要么马上证悟,要么无所谓。佛教经常讲“不堕两边”,因此既不能操之过急——期望一两年之内,完成一遍四加行和五加行后马上证悟,这个很难;也不要悲观、失望——过去的高僧大德都是专修很久才能证悟,自己每天这么一点点时间会不会证悟?也有可能,但方法、次第等非常重要。
一般显宗的说法是,普通人想要获得解脱,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经过漫长的修行才能证悟——因为手里没有任何资本,所以成佛之路很难、很遥远;但是,从密法、禅宗或第三转法轮讲佛性的显宗的角度看,其实每个人早已具足资本,所需无缺,问题是怎么利用这些资本而已——如果掌握了方法,知道如何运用,成佛其实既简单、又迅捷。
言归正传,既然念头的本质是真如、佛性,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在每一个念头中,找到它的佛性部分。
怎样抛开念头的表象,去接触、感受它的本质呢?这时,文字上的理论知识虽然有一定帮助,却无法让我们直接领悟,唯一的方法,就是积累福报、忏悔罪过,增上对上师三宝、对法的信心,这些在四加行、五加行中全部包含了。因此,第一,把四加行、五加行修到位,五加行一辈子都要修,修得越多越好;第二,祈祷上师,上师瑜伽是五加行的最后一个,意思是终生都要修,永远没有止境;第三,可以看一看文字、听一听课,这些也有间接引导的作用。
这三者要不断轮番进行:看书、听课,同时修五加行,以及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感受、证悟心的本性。这是唯一的方法。
当我们因为种种原因,非常痛苦、悲伤的时候,祈祷上师,简单修一下上师瑜伽,然后立即直接去看这个悲伤。悲伤不就是念头吗?情绪正在波动的时候,去看这个波动的念头,说不定就看到了它的本质。实际上,嫉妒、仇恨、欲望等与慈悲心、信心一样,本质都是佛的智慧、真如。这时如果直接去看、去观察,让心自己去了解自己,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看到了它的本性。所谓“看心”就这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大圆满和禅宗有时说要去看心,有时又说不看,对此如何理解?一般所谓的心,一是情绪,一是阿赖耶识;平静时是阿赖耶识,胡思乱想时是意识。二者均称为心,但都不是智慧,看这样的心是没有用的,要看到心的本质才有意义,才叫做修禅定。
看到本性的强度、深度等等不一。有人能一下子看得非常清晰;有人刚开始只有一点点感觉,持续打坐之后,感受才会越来越清楚。大家不要以为,证悟时会有一个特别强大、异乎寻常的感受。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证悟的过程、方法也不一样,未必人人都像惠能大师这样,开悟后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的证悟就是一个很平稳的过程。
--
FROM 49.7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