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五贼”概念在经中绝对算不上重要,只不过将人们的生活内容作了一个很科学的总结,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处理好身体,处理好物体,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关系又分为友人敌人,再加上处理好自己的思想意识,如此而已。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们的所有需求作了一个很科学的分类总结,有些版本加上第六条最高精神需求,有些不加,只到第五条自我实现需求为止。“五贼”与马斯洛的归纳总结的目的和方法不同,不必强行将它们一一对应,当然,人们的需求毕竟要通过“五贼”这些具体的生活内容来满足,这表示它们也有一定的联系。前面网友说到每一个人对阴符经的理解都不一样,这的确是事实。但是我对这一句话却是非常害怕,这话表面上是对大家都作了肯定,谁也没错,但实质上乃是对自己的肯定,表明自己也没错。就象我自己二十五岁之前,也经常说这句话,但这样一来,我也就不会再去反思自己反省自己,总以为自己没错,结果造成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失误偏多。二十五岁以后,我学会了反省自己,也就是当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时,我就要反复思考,究竟别人错在那里,我对在哪里,或者别人对在哪里,我错在哪里,我片面在哪里,我欠缺在哪里,我失误在哪里,我没考虑到的,我疏忽的,我没看仔细的又在哪里等等,经过一年不到时间,我的体会是,自己象换了个人似的,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改变。当然,即便是今天,我跟你们各位比,还是远远不如,但跟我自己二十五岁前比,自认为还真有进步,我只是希望你们能从我身上吸取教训,避免犯上我年轻时的错误。
和自己比是一条正路呀
zbqben 2013-12-24
只是从古代至今。很多名人的著作都不一样。而且他们领悟的都有大成之像。并无不妥之处。
小之韵儿 2013-12-24
现在的你对阴符经的领悟与25岁前一样吗?这就是程度、水平的问题。
不笑红尘笑风尘 2013-12-25
回复 不笑红尘笑风尘 :其实这一问是反问,答案肯定是不一样,这就是学识有先后深浅、专一广博之分,悟性也有高低之分,所以每个人的理解领悟也不同。
不笑红尘笑风尘 2013-12-27
吾日三省吾身?
彂彂彂 2014-5-23
张老师说的不错我刚才就认为自己对的,贼物以一急天下,我原来理解的“急”就是是天下紧迫 用天下人急需的物质来作为 我的确自以为是了
悠哉君 2014-11-24
向您致敬!
y1980_ren
下面简单讲一下五行,以及大家在学习五行时一定要注意到但一般人往往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五行最早正式出现在《尚书》,此后《国语郑语》中也有提及,这大家都知道,讲得较多的恐怕还是《黄帝内经》。五行乃是古人对时间上一天的日出日落,一年四季变换,空间上东西南北,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共通特性,从而概括为五行。比如南方和夏天和中午都属于热,因而将之归纳为“火”,北方和冬天和子夜都属于阴冷,因而将之归纳为“水”,“木”“金”以此类推,这一点大家肯定早己知道,或者说,五行是最原始朴素的统一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论理论,是古人对天地万物及其运行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请注意!哲学走的是归纳和总结的思路,并不是具体学科,走的是区别分类越分越细的思路,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用研究具体学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哲学上的问题!思考象阴符经这样的哲学问题,一定一定要用高度抽象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
但这并不是五行的重点,五行的重点是对土的理解。其实方位东西南北中的“中”,季节春夏秋冬中的“长夏”,俱是有名无实,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相对于“木火金水”有具体的对应,“土”又多了一层抽象,是不是?有些书上还提出“土旺四季”,并把“四季”理解成每个季度的最后第三个月,取“伯仲叔季”的“季”为最未最小之义。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土旺四季”就是指一年四季“土”都是旺的。
你看,春夏秋冬是在地上循环运行,东西南北还离不开大地,无论是春生夏长还是秋杀冬藏,都是在“旺土”上完成。所以“土”承载着其他四行。故古书上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为万物之母”之说(见《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般人总是将“土”看成是独立的,殊不知“土”这一行乃是承载四行的。所以,“贼神”也是承载着其他“四贼”的,“命物时功”乃是在“贼神”的指导支配下进行。所以,鬼谷子曰:天之五贼,莫若贼神————。同时请大家不妨再参考一下佛学中的“六根”概念,“眼耳鼻舌”也是依附在“身根”之上,“身根”也是承载着“眼耳鼻舌”。
再啰嗦几句,四时中“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也有称之为“秋收”的。千万注意,“秋杀”乃是针对人或农作物自身而言,秋天万物凋零。“秋收”乃是针对下一代或果实而言,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所谓“多事之秋”也,这一点在运用时是有严格区别的,千万要注意!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207.83
FROM 42.63.2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