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
刚才讲了修禅的暂时结果,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正面影响,其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师曰:‘三身者。’”惠能大师说,最终我们都会成佛,所谓佛就是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
“清净法身,汝之性也”。“性”,心的本性。自己心的本性,就是清净法身。
“圆满报身,汝之智也”。“智”与上一句的“性”有什么不同?当两者出现在不同地方时,指的是一个意思,智即是性,性即是智;当两者出现在同一地方时,则要看语境。这里“性”主要指空性的部分,“智”主要指光明的部分。
佛的法身和报身,都不在外面,而在自己心里,心的本性即是法身和报身。具体而言,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的总和,空性的部分是清净法身,光明的部分则是圆满报身。
“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千百亿”,形容化身数量不计其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度化的众生无量无边。
“行”,行为,但不是通常说的言行举止、说话做事等行为,而是指前面讲的空性和光明的结合体所具有的一种力量或称能量,它使佛性产生种种化身,以此去度化众生。有关这方面的解释,可以学习《宝性论》,其第一品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密宗也是这样讲的。
“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心的本性之外,没有其他的三身。此处的三身与我们平时说的三身有所不同。
三身和三宝都有外在、内在之分。内在的三身、三宝都在佛性上面,这是真正的三身与三宝;外在的三身、三宝,则是内在三身和三宝的投影,亦即根据众生需求而出现的具有形象的三身及三宝,目的是为了度化众生。比如金刚萨埵、药师佛、阿弥陀佛是外在的报身,以佛或菩萨的形象显现在某种众生面前;像释迦牟尼佛等大家都能看到的佛,则是外在的化身。
最终当证悟自己心的本性,其上一切烦恼清净之后,原有的三身便会出现,这就是成佛。
--
FROM 218.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