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大家好!时间过得真快,又是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在现在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莫过于和全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坐在一起聊聊天玩玩,大家开开心心!互相送上一个真诚的祝福,能够给别人一个真诚的祝福,那就是自己的愿力。而愿力是做人的基础,更是修道的唯一动力。如果现在还在上班工作的,那更是个大行愿人。我祝愿吧内的所有网友:人事出色!道业有成!直证仙佛!我祝愿吧外的一切众生:吉祥如意!所求遂愿!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1-30 回复(1)
新年快乐
卓月星空 2014-2-4
114楼. 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shangjiuce2017 2014-1-31
115楼. 老先生加油
我欲长乐未央 2014-2-3
116楼. 各位网友,新年好!今天已经是初四了,是年已过,岁也随减,道业艰难,还当用功才是。何况,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谈经论道吧。
本来,今天应当是答疑。然而,现在是新年,理当送大家一个大红包,这个红包可不是钱那么简单,而是《阴符经》的精髓!也就是《阴符经》的中心,也就是中国哲学关键中的关键,精华中的精华!也正是古往今来没人说破的不传之秘。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学道学《阴符经》,学的用的就是今天第七课时中所讲的这点内容。
上面帖子中说到,“师”应当解释为众多之义。“用师”也就是用处众多,用场众多,很多功用,多用途的意思。“用师十倍”即十倍的众多功用之义。“绝利一源”的“利”,当然是利益好处的意思,是指耳朵具有听见声音的好处,眼睛具有看见东西的好处。“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就是断绝一个好处的源头,得到十倍的众多用处。其实在这里,“利”和“用”二字词义相似,都是指利益用处好处的意思。“三反昼夜”,根据李筌“退思三反,经昼历夜,思而后行”的注文看,应该是反复多次的意思。所以,从“瞽者善听”到“用师万倍”这段话,就是聋子善于看,瞎子善于听,断绝一个好处的源头,能得到十倍的众多用处,反复多次,能得到万倍的众多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绝利一源”和“三反昼夜”可不能作平面思维上的理解,而应该作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绝利一源”指的是“瞽”和“聋”,“三反昼夜”指的是“听”和“视”。也就是说,虽然“绝利一源”之后善于听善于视,但得到利益并不多,还需要更深更多的听和视,才能听得更明白看得更清楚。所以,”绝利一源“仅是”用师十倍“,而”三反昼夜“才能”用师万倍“。所以注文”尹曰,思之精所以尽其微“。
浙江张松法 2014-2-3 回复(5)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几句是全经最难解之一,两千多年来很多大师为经作注,但这几句还是没有最佳解,就楼主这么解未免有点浅。楼主很博学,佛家道家儒家西方学术旁征博引,而且能化用他们的思维来解经,说明楼主读书功夫深透。
卓月星空 2014-2-4
阴符经蕴含着治国和谋略思想,可以说是一本兵书。楼主用多家学说解经,但忽略了兵家,某些地方比如“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用兵家来解更贴近经义,“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表面是以失求得,但不是真以聋瞎求聪明,聋之所以明,因无听之所杂,瞽之所以聪,因无视之所乱
卓月星空 2014-2-4
所以"瞽者善听,聋者善视"内在经意是要主将除去内心的私欲和杂念以求取思维的聪明
卓月星空 2014-2-4
"绝利"断绝对方的有利条件,"一源"就是统一兵力,孙子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所以"用师十倍"。三反昼夜,如果解释为反复多个日夜就能达到万倍效果未免过于肤浅,但用兵家的虚实来解释就更深了,昼夜即阴阳,兵家的阴阳含有虚实的意义
卓月星空 2014-2-4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虚实是兵法中最高深的内容,所以"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卓月星空 2014-2-4
117楼. 通过上面的一堂”语文课“,大家应该知道,所谓的”自己领悟“,一定一定要在透彻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来领悟一句话一段文章的含义,而绝不是在对字义也还不甚了解的前提下,就去猜测文章的意思,这样肯定是要误解的。我以前之所以极力反对”自己领悟“,并不是不要领悟,我当然是极力赞尚领悟的,任何文章,尤其是哲学文化乃至宗教,都是要靠深刻地领悟才能得到真正的明白,我只是极力反对在不了解文字意思前提下的领悟。哲学文化宗教,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这么理解就这么理解,想如何领悟就如何领悟,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要极力强调的是,首先必须对文字的字义有深刻的了解,其次再来领悟其中的内涵。当然,这份工作极其繁杂,我自己有时候为了查一个字,竟花了二天时间,现在我手上的工具书就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标点整理版的《康熙字典》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还有最近出版的关于出土简帛的文字书籍,如今我唯一缺少的也是最想要的就是无锡丁福保老居士的《说文解字诂林》。我以前说过,你们大家都是40后50后,甚至是70后80后的人,对于文字训诂功底不深,这不能怪你们。我也说过,我可以代大家完成这部分工作。所以我将在下面的讲解中,力图每字每句讲解清楚,对于句段力图直译和意译共存。希望这样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张松法 2014-2-3
下面我们再来领悟一下”瞽者善听“这段话的内涵,前面我说过,”瞽者善听“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经文中也绝没有要我们也把自己弄聋弄瞎的意思,对不对?从前后连贯来看,这段话讲的都是一种客观现象,那么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那个”三反昼夜“本是指反复多次,怎么又跟”思“扯上了关系呢?我先去吃饭,饭后一一细说。
浙江张松法 2014-2-3
119楼. 其实,这段话就是要引出下面这句话“心生于物死于物”,这七个字才是千圣不传之秘,才是我要送给大家的大礼包!关于“心生于物”,李筌注文中项羽的话已经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色起心见财起意”,或者说“见物起心”。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受了宋代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毒害,总要求人们克制欲望减少欲望,总要求人们的欲望越少越好,好象欲望越少人品越高似的,真是他妈的混蛋透顶,如果我死后碰到朱憙和二程的话,我一定要劈他们一顿大巴掌,狠狠地教训他们一番,中国自南宋至晚清民国的积弱落后挨打,从思想理论上探讨原因,就是拜受了理学的恩赐,就是朱憙他们造成的。请大家想一想,人类如果没有了欲望,如何生存如何强盛如何发展如何济世救人?如何还有当今发达的物质文明?所以我常说:欲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如何去满足!欲望应该是越大越好。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呢?就是“心生于物”之后,要“心死于物”。如何才是“心死于物”呢?在此,我还要先插上一句,人们为什么会有欲望,就是因为自己有不满足,正因为人们有所求而不得,有所要而得不到,所以才会有欲望。以前也有人问过我:你说欲望没有好坏之分,那我想杀人我想强奸美女也是正确的啰?我说:如何你想杀的那个人给了你想要的,你还会杀他吗?如果那个美女爱上你了,你还想到要强奸她吗?因此,欲望来自于不满足,来自于自身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心死于物”就是人们在面对自己的问题困难烦恼和不满足时,只有抛开自己的性格爱好年龄性别信仰家庭习惯阶级等等一切的因素,让自己的思想不戴上有色眼镜,让思想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这样才能把问题的本质根源看得清楚,这样才能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用我的话来说:“心死于物”就是“抛开自我”或者“无我”,这个时候,就好像自己的思想已经升到了半空中,是自己的一个孤零零的思想来看着地面上的自己和他人,从感觉上颇有点身心分离的感觉。又好像自己思想的光芒,照在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自己和他人之上。在这种状态下思考问题,说来奇怪,脑子真有点空灵清明,嗨,平时想不到的地方,这时灵机一动就想到了,平时想不透的问题,这时恍然大悟就想通了。记得我有个学生,他说:是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当作局外的一个“我”,而将局中当事的我当成是另一个“他”?我说:正是正是!!!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
只有抛开自我,才能不至于被自己的情绪干扰了思想,只有无我,才能不至于被自己的私欲影响了分析判断。要想不被情绪私欲蒙蔽住自己的智慧,只有抛开自我,无我,心死于物这么一条路!!!
“心生于物”是指人产生欲望,而欲望则来自于问题。“心死于物”是指人们在面临问题时,要抛开自我,要无我,这样才能把问题看清楚,才能找到最恰当适宜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机在于目”是指把问题看清楚。机者,机要机关也,也是机密之机的含义,也即是关键点的意思。
无我之术,无我心法,就是今天新年我要送给大家的礼物。
西湖小学堂第七课时完毕。
浙江张松法 2014-2-3
或否这样:也就是说心念因物而起,而心机之思则应不受自我和外物的束缚,而达到适合恰当的要求?
benson5a06 2014-2-20
回复 benson5a06 :简单来说,正是如此。
浙江张松法 2014-2-20
按字面的意思,心生于物,是指见色起意,见物起心。心死于物,是指心不执着于色物。心生于物,心生于物,关键在于眼晴。眼晴看到了就起心动念,眼晴不看了,就眼不见为净了。
射即是空2 2014-7-21
回复 射即是空2 :不是说看不见,这里的意思说是不要带有成见去看待事物不要只把自己局限在两者对立的,彼此立场的圈子里分析问题,跳出这个范围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悟真篇>齐物颂也是这个意思。
小小小小汽车 4-19 16:50
120楼. 阴符经在历史上有很多大师作注,但是良莠不齐,李筌的注本争议比较大,唯心主义成分太多。楼主可以去了解一下兵家,因为阴符经本身就有谈治国用兵,历史上为他作注的兵家谋略家不在少数
卓月星空 2014-2-4
回复卓月星空网友,你好!新年吉祥!
首先,回答你说我"未免有点浅"这个问题,你说的不错,因为我在这一帖子里,只是从字面上作了直解。就好比唐诗"更上一层楼",我只是直接翻译成"还要走上一个楼层",并没有深入讲解其含义,所以看上去是比较浅。
对于古文翻译,我最害怕的就是"添字作训",我此前提到过的学者高亨,就喜欢自己添加上不少字,再来解释古文,弄得面目全非,终为学术界所弃。而对古文要加字翻译的话,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所以我遵循先直译再意译再讲解这样的步骤,先确保直译不错,再确保意译没有问题,然后确保讲解没有问题。这样也方便大家对照,同时也好让大家明白,这些解释是完全根据经文来的,并不是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至于这段话的具体含义,我在后面的帖子中会有讲述,大家一看便知。
其次,回答关于"瞽者善听"这八个字"内在经意"的问题,从卓月星空网友回复我的第二第三个帖子看(见本页),我的回答是:完全正确!!!这八个字的内在含义,就是这位网友所说的这个意思,大家看一下我后面的帖子就知道,我要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浙江张松法 2014-2-4
122楼. 再来回复卓月星空网友的第四个帖子的问题(也见本页):"'绝利'断绝对方的有利条件"。将"利"解释为"有利条件",尚还将就。但是"对方的"这个词,显然是人为添加,经文中所没有,则又犯了"添字作训"的错误。"'一源'就是统一兵力",将"源"训为兵力,那怕翻遍古今所有字书,也没有这种说法,所以这位网友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将"昼夜"理解为阴阳,又从阴阳理解为"虚实",则又属于引申过长,远离了原意,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又将"阴阳""虚实"引申为"表里""寒热",岂不是又成了中医???是不是有人要说我"楼主用多家学说解经,但忽略了医家"!
浙江张松法 2014-2-4
123楼. 回复卓月星空网友关于兵家这个问题,《阴符经》的确具有“治国和谋略思想”,也的确具有“强兵战胜“的思想,这在我今后的讲课中肯定也会讲到的。但我要说的是,《阴符经》讲的是”道“,并不是具体的”术“,而网友你所讲的”统一兵力“”实则虚之“,乃是指具体的战术,是”术“而不是”道“,以”术“来读解”道“,那真是太小看了《阴符经》了!当然,古往今来,将”道“看成”术“,将《阴符经》《老子》看成是技术指导书的人也实在太多太多了,包括韩非子的《喻老解老》。这是一般人的通病,用我的话说,是心量不够大,才将大道当成了小术,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样。今人尹振环,将《老子》中的”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啬“,硬说成是”穑“,于是得出了”老子强调要重视农业生产“这么个结论,真让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就因为他们脑子里只有方法手段这些”术“的概念,而没有如何才能产生这些方法手段,如何才能指导并用对这些方法手段的”道”的概念。
所以我一直要求大家,扩大心量,要向形而上追溯,脑子要向更高更深处探寻,要去寻找万事万物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我是不是一直来都这么说的?
还有这位网友一句“某些地方用兵家来解更帖近经义”,也让我不得不再啰嗦几句,一本书不可能一会儿是兵书,一会儿不是兵书,不可能一会儿是医书,一会儿又是法律书,更何况《阴符经》是道书,所以只有自始至终以道“一以贯之”。
还有这位网友赞同以兵家注经,殊不知这已经违反了“瞽者善听聋者善视”这八个字了,也违反了网友自己所说的”除去内心的私欲和杂念以求取思维的聪明“这句话了。如果先确定了兵家的身份,再来注释经文,就已经是戴上了有色眼镜了。我说过,看问题要抛开一切,就连信仰立场主义都要抛开,何况身份职业?读终又难道不是如此。要用一个不带任何先入之见,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用一个完全空灵独立的思想,来读经乃至分析问题,才能得到最正确的结论。这也是我常说的:抛开自我,无我。当然,无我和抛开自我,这也是卓月星空网友的主要思想,非常非常难能可贵!真的是难能可贵!网友你能形成这样的思想认识,说明你在社会上绝不是个一般的人!可贺!
但我依老卖老还要最后说你一句,你说李筌”唯心主义成分太多“。第一,这顶帽子有点大,你懂的。第二,在还没有真正读懂李筌的注文前,不可以先有这样的先入之见。第三,不可以戴上阶级主义等有色眼镜来读解中国上古哲学文化,要无我。第四点至为重要,作为形而上的道,本身唯心唯物的成分都有,可千万别象出家又还俗,据说还坐过牢的董子竹,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说《金刚经》,殊不知佛家讲的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今天的答疑到此结束。祝网友们马年发大财!
浙江张松法 2014-2-4
也祝老师新年快乐!
天机蓝 2014-2-6
回复 天机蓝 :所以说面面俱到了,什么人看就是什么书,总归实在说道。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规律了。
透的水果篮 2-12 20:54
124楼. 最后再请教一下不笑红尘笑风尘网友:”师“为什么在这里不可以解释为众多之义?有何理由?有何根据?
浙江张松法 2014-2-4 回复(5)
最好能举出具体例证,谢谢了。
浙江张松法 2014-2-5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十、万已经很多了,还需要众多吗?所以师在这里应作功夫、功力解,并且带有学习的含义。用师即用功学习。因为断绝了有利的条件,只有下十倍万倍的功夫才能弥补原来的缺失。
不笑红尘笑风尘 2014-2-11
回复 不笑红尘笑风尘 :用:作行事,行动讲。行事;行动相当于众人的十倍,万倍。可以查查字典找一下语感。
透的水果篮 2-12 21:14
回复 透的水果篮:现代人的语法来感受文言文意译才是重点。
小小小小汽车 5-18 21:20
回复 小小小小汽车 :理解东西千万不能框定它的意思,它是罗马,去到罗马有一万条道,明白这种感觉吗。
透的水果篮 5-19 19:13
125楼. 多谢张先生赐教,新年快乐
首先 如你所言,添字做训确实有很严格的限制,否则容易引起歧义;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文言文言简意赅,常出现省略句,如“绝利一源”这句话就省略了主语。有时候逐字翻译反而容易出现言不达意的情况,况且你所引用的李筌的注解“退思三反,经昼历夜,思而后行”也是添字做训,要知道阴符经通篇都没有“退思”这个词啊!我刚接触阴符经的时候,对“绝利一源”的理解和你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发现“断绝有利的一个源头”逐字翻译太过浅白,而且明显受到前一句“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的影响,又跟后一句“用师十倍”接不上。
其次 昼夜引申为阴阳虚实,你说是引申过长,可是读书就是要在书本之中读出书本之外的东西。你知道约翰赛尔的中文房间吗?美国哲学家约翰赛尔在1980年设计了一个思维实验,假设一个人被关在一个充满汉字图片的房间里,他手上有一本汉字说明手册,另一个中国人在门外给他递纸条,而房间里的人则可以通过汉字图片和说明手册做出合适的回复,这样门外的人误以为他会说中文,而实际上房间里的人根本不懂中文。如果读书只是咬文嚼字,而不会扩展自己的思维灵活理解,那就很难学到真正的东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的只是隔了三个秋天吗?其实是用了借代。
谋略文化是华夏文化和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她永远不会成为主流,但你可以无视她,你却无法否认她的存在。这点相信文化功底很深厚的张先生也是知道的。诸子百家都有涉及兵学,即使是提倡“非攻”的墨家也有一篇“备城门”,道德经也有提及治国用兵之道,这个你不能否认吧。战争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而斗争的艺术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整个走向。李筌对阴符经的注解很多也是有涉及到治国用兵的,现在你却认为治国用兵之道只是小术,配不上阴符经的大道。张先生学过佛家道家儒家,能化用别家的思维来解经,却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兵家嗤之以鼻,对此我想说大家学的东西不一样,只能表示很遗憾。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的经历和学识不同,读出来东西是不一样的。好书往往更是如此。意见不合的讨论往往受益更多,你我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依然是一个。但你我各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彼此都有两个。如有言辞冒犯,还望先生海涵
卓月星空 2014-2-5
126楼. 回复卓月星空网友,你好!看到你的回帖,我相当感动也相当欣慰!你是在凌晨四点多钟给我回的帖,若不是真正好道之人,谁会在深更半夜谈论在别人眼里纯属无聊的天道?而且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所以我甚欣慰也。
当然,不笑红尘笑风尘网友给我的劝告,我也是欣然接受的,毕竟“误人子弟”是一个相当大罪过!对于我来说,宁可自己身死,也不愿意教给别人错误的东西,不是自己及亲传学生经过反复印证是有用有利的东西,决不信口。我保证,在今后的讲课中,一定慎之又慎。也希望大家随时批评指出,我一定有则改之,无则戒勉。
卓月星空网友认为“绝利一源”这句话省略了主语,是的,这种句式本身是无主语的,属于无主泛指句,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种无主泛指句型虽然无主语,但关键是大家都能懂,不至于产生别人的误解,因此逐字翻译是不会产生言不达意的。当然,“观天之道”前面要加上“我们”这个主语也行,但不影响理解。所以,加了字后的意译,必须跟逐字翻译的意思保持一致,这个意译才可信。然后才是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即从一个道理演绎出另一个更深的道理。如果连字都训不准就去“领悟”什么,其结果是领悟来领悟去,还是自己脑子里以前的习惯思想,而不是书中的思想。
所以,读古文,必须先做到逐字理解无误,整句直译通顺,然后才是在确保原意前提下的意译和领悟。诸大德以为然否?
浙江张松法 2014-2-5
. 1.先生说读古文要先直译,后意译,再领悟。这个我赞同,对古经的读解一般都是这个过程。
而我们纠结的问题就在于"直译"上面,先生主张逐字翻译,不添字,不引申。从这个朴实无华的求学方式上看,想必先生是一个率直的人。而我则习惯用不同方法来辅助理解,在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真正的含义。
2.先生说李筌的“退思”,是注文不是译文,所以不算添字做训。先生真是博学,乍看起来,我还以为先生对诸子中的名家公孙龙也深有研究。注文是注解,译文是翻译,注文和译文都是为了经文的理解。注文添字可以辅助理解,而译文添字则偏离经意,这样不是在说白马非马吗?
解决问题的讨论是追求真理,但为了争论而争论就没有意义了
卓月星空 2014-2-5
132楼. 3.我承认我对阴符的理解确实存在偏差,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不然我也不会跑来上先生的课,圣人说"不耻下问"所以在下便厚着脸皮提出来求先生指点。
4.还是回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怎么直译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讨论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然我们也不会跟写小说一样写了好几页的字。
先生把绝利一源翻译成"断绝利益的一个源头",而且认为就是要和瞽者善听聋者善观联系起来才这样翻译。问题来了,文言文言简意赅,阴符经这种很古老的经文尤其如此。瞽者善听聋者善观,就隐约包含了"断绝利益源头"的意思了,再照你那么翻译,岂不是造成意义上的重复?古人行文一字千金,宁可把经意隐藏在字里让读者去悟,也不会浪费笔墨写得太明白。如果真的把道理包罗万象无所不尽,那恐怕现在世界的总造纸量也不够他写的。也许你会说"绝利一源"是""瞽者善听聋者善观# 的归纳总结,那好。请教先生对"师"字怎么解,先生解释为"众多","断绝利益的一个源头,就能得到十倍更多功用"。你觉得这个句子通顺吗?"十"是虚指,表示多,师也表示多,这样又犯了重复的错误,而且语句不顺
整个句子"聋子善于看,瞎子善于听,断绝一个好处的源头,能得到十倍的众多用处,反复多次,能得到万倍的众多好处。"断绝一个好处的源头就能得到十倍更多的用处,你觉得符合逻辑吗?常人能够理解?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而现在却要求违反人的天性来做事,我表示难以理解,还望先生赐教
卓月星空 2014-2-5 回复(2)
其实,这是个舍与得,坚持与放弃的哲学论述,用兵学实例当然讲得通,但只能是例子,不是哲学道理,哲学是具体学科的抽象,五贼取一贼,众多欲望取一个目标,其实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开始也是这个意思。
shangjiuce2017 2014-2-8
回复 shangjiuce2017 :非也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浙江张松法 2014-2-8
133楼. 5.好的,我很期待先生对阴符经的用兵之道的论述
6.中文房间里面的图片就是单纯的汉字,就是通过使用中文手册来做出回复而已。我举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读书不能只是读书,而要活学活用。
卓月星空 2014-2-5
134楼. 对于先生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说我不会因为不了解古文而不去细读经文,相反越是疑惑不解越应该发奋用功。我们的争论便是起于古文的字义,如果我像你说的那样因为不了解而不面对的话,恐怕对你的"绝利一源"早就一笑置之,更不会花时间做一大堆无聊的辩论了。
不过你有一点是说对了,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被认为有能力,会日语韩语则被认为很时尚很潮,但是学古文就会被认为是老古董。看到现在读古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华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它是华夏留给每个炎黄子孙的,而我们这代没有信仰的人却视而不见,实在是可惜可叹……
卓月星空 2014-2-5
回复天机蓝网友,你好!多谢网友你的回帖。诚惶诚恐!也还请你多加批评指出。
回复卓月星空网友,你好!你对中国上古经文的用功,以及确信中华文化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至少我是很敬佩的。
现在我把我们讨论的这一段经文再深入地讲解一下,以供大家参考并指正.我们应该互相细读对方的表述,以期共同进步.
眼睛能看见景物,这对于人来说,眼睛是个好东西,眼睛能够给予人们看得见东西这份利益,而外部景象出入人体所经过的第一个器官是眼睛,所以眼睛相当于人体接受外部景象的源头,好比我家的用水是从井里拎上来的,这口井就是我家用水的源头.对于瞎子来说,这个接受外部景象的源头没有了,也就是断绝了眼睛能看见景物的这一份利益,却得到耳朵加倍的聪明这个更大的利益.经文正是从"瞽"和"聋"这二种客观现象中,总结出了:断绝利益的一个源头,就能得到十倍的更多利益.
请注意,对于具体"瞽者"和"聋者"来说,是断绝了一个利益的源头,得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利益,得失之比为一比一.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句话,是从前面的"瞽"和"聋"这二个例子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就是:如果在其他方面也能断绝一个利益的源头的话,也能得到另一个更大的利益.而在其他方面可以断绝的利益源头有很多,所以能得到的更大利益也有众多.众多利益者,用师也.更大者,十倍也.故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那么,其他地方是指什么地方呢?可以断绝的利益源头又有那些呢?且听下帖分解.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6 回复(2)
其实,这是个舍与得,坚持与放弃的哲学论述,用兵学实例当然讲得通,但只能是例子,不是哲学道理,哲学是具体学科的抽象,五贼取一贼,众多欲望取一个目标,其实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开始也是这个意思。
shangjiuce2017 2014-2-8
先补充一下,上面帖子中有句话"却得到耳朵加倍的聪明这个更大的利益",这句话我没有细讲,现在补充为:普通耳朵能够给予人们听得见声音这份利益,而加倍聪明的耳朵,能听到更多更细的声音,这个更大的利益是指变聪明后的耳朵能听到更多更细的声音.
我接着讲,如果先不管其他地方在哪里,也不管存不存在这个其他地方,我是说,我们先假设有一个其他地方,真的断绝了好多个利益的源头的话,按照上面的逻辑,是不是又在另一个地方(不是前面说的其他地方,是指其他地方之外的另一个地方)的功能变强劲了,而这个另一个地方的变强劲之后的功能,是不是也应该得到更大的众多利益?我想答案应该是的.
简单来说,请看下面示意,---表示"相当于":
普通器官---普通源头---普通利益;
断绝一个普通器官---断绝一个普通源头---断绝一份普通利益,
却引起了:另一个更强的器官---另一个更强的源头---另一份更大的利益.
断绝了多个普通源头---断绝了多个普通利益,
却引发了:多个更强的源头---获得了多个的更大利益.
请继续参照我上一页帖子的内容,对于"瞽者"来说,只是"绝利一源",虽然耳朵强劲了,能听更多声音,但仅仅是得利十倍,如果这个强劲的耳朵,能够深入反复地听,能够"三反昼夜",所听到的声音就是万倍之多啦!也即是"用师万倍"啦!
那么,这个其他地方的利益源头是什么又在哪里呢?
我前面帖子里也说过,欲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欲望即是理想,欲望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如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再参看经文:"人心机也","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再看经文"心生于物".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其他地方是指心!!!!!!
那么,这个利益源头又是什么呢?我说过,"心生于物"就是见物起心,就是指人心中的欲望.而人类社会正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发展进步的.所以,利益的源头正是欲望!!!!!!
网友们肯定又要拍我黄砖了,张松法死老头,一忽儿说欲望推动社会进步,一忽儿又说要断绝欲望这个利益源头,才能得到更大的众多利益.看来,不是老糊涂了,就是已经疯了.
诸位大德,有没有这种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不妨骂上一句?无这种感觉的请赞叹我一句?
这就是中国上古文化最难,最深奥,也是最实用,乃是真正有用,真正值钱的心法!也是《阴符经》《老子》核心中的核心“心生于物死于物”,“无中生有”。
诸大德,反正我想听听有多少骂多少赞。希望网友们多多回帖。今晚,请恕我又要说:且听下堂课分解。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7
--
FROM 42.63.2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