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不学科技只学道,不如只学科技不学道,当然最好是先学道再学科技,因为道能指导科技用到最恰当的地方。 不太同意,道是行动,只要在学习科技,运用科技中才能体现,反省自己的学习掌握的道,道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有运用才能体现,道非道,非常道
shangjiuce2017 2014-2-14
其实我内心是很矛盾的,总是怕面对一些问题,怕出世,怕麻烦,怕 遭遇 ,生活的 苦乐也受够了,苦到极点太痛苦了,不想活了,乐到极点 极乐更空虚啊,又觉得生活无聊了,目标达不到吧痛苦,目标(不是精神上的)达到了 空虚,就像那条漂亮的裙子我买到了穿了觉得也不过如此,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天机蓝 2014-2-14
找个需要够一下的目标,不想活并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死不了,或者不能死,还有责任要你活下去,快乐不是寻找的,是感受到的,只是过程,不是结果,痛与快乐都是记忆的一部分,当下,知道方向就行了
shangjiuce2017 2014-2-15
目标达到了又无聊了.所以不想有目标.感受了又怎样不想活在意识里,回忆短暂,因为这一切也是虚幻的哪天我入土为安了我家人我朋友他们也会淡忘我.我也会在他们记忆中消失.他们有一天也入土为安.我其实没有存在过.呜呜~~~
天机蓝 2014-2-15
生活本平常,知常守常就够了.苦乐是相并的,只有苦,没法活,只有乐生活又没意思.苦乐参并,高低起伏,生命才有节奏
benson5a06 2014-2-15
回复 benson5a06 :我觉得人应该像狗一样活着,自然给我什么我就怎么活, 或者像猪一样,何必要找什么苦乐,找什么目标,庄子说 他只是蝴蝶的梦里的一种生物,蝴蝶梦醒了,他也不存在了,或者咱们是不是也是一只狗梦里的生物,狗 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生命更没有节凑,它也不照样活着
天机蓝 2014-2-15
回复 天机蓝 :如佛所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是不完正完美的!心是生于物还是死于物完全在于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猪狗也有一科心,有自己的感觉认知,也有它们自己的欲望.它们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世上罢.朋友过于悲观了.
benson5a06 2014-2-16
回复 天机蓝 :其实每个人都是太极演化开始那个时间点衍生出来的法则产生的微妙的分身 既然道的演化路程没有停止 那么你就当是在世间体验学习 生老病死也就是那回事 没什么可怕的
无垢清净光之歌 2014-2-25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人在生活中得到多少苦和乐,则表示自己内心存在多少巧和拙。”--说得真好!!!
鼴鼠喝酒 2014-2-26
回复 天机蓝 :你是胡思乱想,真正的乐又怎么会无聊
小小小小汽车 4-21 17:18
153楼. 回复小之韵儿网友,你好!
是我误会你的意思了,抱歉!
对于佛学,我想先把儒道二家讲清楚了再说,据我自己经验,在儒道基础上理解佛学,事半功倍,所谓磨刀不误砍柴。理解了理论再实修,也是事半功倍。我发现现代人,思维发达,喜欢追根问底,擅长逻辑推理,讲究科学思辨。不比西藏人,诚朴笃信,喇嘛跟他说什么他就照做。我们汉地文化人则肯定要问清楚弄明白才肯照做,所以我不讲实修的法门和体会,只是专讲理论,而儒道理论是基础,就这个基础理论,也还有“生力”“无我”这么难。所以,必须先把儒道二家讲通了再说。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4楼. 回复2003网友,你好!
李筌注文:“为天下机者,莫近乎心目,心能发目,目能见机”。经文“机在于目”,是讲眼睛先看见物,再见物起心。无我之后,也是眼睛先看见种种情况,再由心来分析判断。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回家看看”,这个看看包括了送东西吃饭聊天干家务活,只不过用一个“看”字全部代替了。又比如“看病”“看医生”“上医院看看”,一个“看”字包括了很多内容。
所以,你的理解是对的,经文“机在于目”的“目”字,也包括了从有我---无我---有我这个过程的很多内容。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5楼. 回复不笑红尘笑风尘网友,你好!对于“师”字理解的答复如下:
首先怪我,没有把话讲透,师,众也。我应该举个例子,《刘三姐》电影里有句歌词“多谢四方众乡亲”,还“众弟子”“众家丁”,也是同一种用法。
师,理解为学习,是正确的。但作为全句“用师十倍”,就变成了“用学习十倍”,整句话就是“绝利一源,用学习十倍,三反昼夜,用学习万倍”,问题是:如此学习之后又怎么样呢?经文上是没有下文了。倒是你添上了”才能弥补原来的缺失“,是属于”添句作训“,而不仅仅是”添字作训“了。
如果把”师“理解为功夫功力,用师,理解为用功。实不相瞒,李筌也是这么理解的,李筌注文”任一源之利,而反用师于心,举事发机,十全成也“。但是,”师“从来没有解释为功夫功力的!将”用师“解释为用功没有任何依据!李筌注文的意思很明白也没错,但将”师“解释为功夫,也是我所反对的,李筌注文共有二三处这样的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不能因为李筌注文有几处不影响理解的小差错,而否定李筌。我还发现了帛书《周易》传文中孔子的一处小差错呢!
你和我在对这一句话的理解上,可以说方向完全相反。你认为智慧是加倍用功学习得来的,而我强调智慧是人人都具有大智慧,只不过被自己的私欲情绪所蒙蔽了,只要抛开自我无我了,智慧就显现了,而知识技术才是需要努力学习得来的。智慧和知识技术是两个概念,智慧是为了指导知识技术用得更好更恰当,知识技术相当于炒菜的配料调料,智慧相当于炒菜的手艺,手艺越高,则同样的配料炒出的菜味道越好。
言归正传,用师,即是众用途,众用处。相当于众乡亲,众弟子。用师十倍,即是众用途的十倍,或者十倍的众用途,具体理由,以前帖子我已讲了二三遍了。再举个例子:我的弟子是你众弟子的十倍,大海之水是众江河的万倍。
所以,对于心来说,有了解,分析,判断,选择等众多功用,当断绝了欲望这个利益的源头时,了解分析判断选择这些众多功用的能力就增长了十倍。众多之众,是指心的用途功用有好多种;十倍,是指每一种功用的能力增大了十倍。众和十倍是各有所指。
佛祖说法几十年,并未度尽天下人,《老子》流传二千五百年,也不是人人都懂《道德经》,对于我的解释,如果一定不接受,谁也奈何不得。
真有心学习《阴符经》之人,应该能从各人各家的说法中,辨别得出真伪正偏的。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6楼. 今晚一直在写帖发帖,人有些疲倦。回帖若有遗漏不周没讲清之处,诚请指出,若有言语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14
157楼. 回复2017网友,你好!
请恕我愚昧,我对你在本页的留言,读了几遍也还是没有看懂。能否请你再详细讲述一下,特别是“不太同意”后面的字句,最后怎么出来个“道非道非常道”,我只知道有“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还得麻烦你再说具体一些,最好全部用白话文。
浙江张松法 2014-2-14
--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