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天地是最无私的,无论好人坏人,好东西坏东西,甚至伤害它的"种种”,它都包容接纳,它不会给万物分什么等级,好坏,善恶,就像太极阴阳 有黑白两面,不能说黑的不好,白的好,阳的好,阴不好,没有阴就没有阳,阴也促成了阳,好坏只是后人的思维加上去的,在文字还没发明,把好叫做坏,坏就做好,
天机蓝 2014-2-20
把天叫做马,把天叫做牛,把人叫做树,把痛当做乐,把恶的的行为叫做善,估计现在又是一番景象了,那些在痛苦中的煎熬“种种”它们应该感到高兴,抽到下下签厄运连连缺胳膊少腿家破人亡的“某某”也应该高兴,
天机蓝 2014-2-20
老师请原谅,我又在这里发神经了,牛要是知道我把"ta'' 叫做天 它一定把我变成一只哑巴狐狸
天机蓝 2014-2-20
178楼.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至,《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段玉裁注:凡云“来至”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引申之,为恳至,为极至。《玉篇》:“来也”,“达也”。另外,还有极也,善也,大也等义。可见:至,应该释为下到到达之义。余,余也,释为饶也,残也,胜也。即丰厚剩余之义。
直译:达到快乐,心性丰厚。达到安静,心性清廉。
意译:想达到快乐,内心就变得厚重。心里安静下来,内心就变得清净。
讲解:心里一旦想得到快乐了,心里也就有了欲望想法了,就不是无我了,欲望想法就会蒙蔽了自己的智慧。只有抛开情绪,达到无我,才是象老天一样的无恩,内心才能清净,内心清净才能看清问题找出方法。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老天促使了万物的生长,万物才更加敬重老天,老天也达到受万物敬重这个目的,即满足了老天受人尊敬这个私心。老天为了满足这点私心,是采用了大公无私的促使万物生长的这种方法,而不是剥夺万物为己用。
所以,无我,抛开自我,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心的方法。人们要想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必须以大公无私的双赢为目的,在无我的心态下,做最恰当适宜的事,也就是说,要用最公道的方法,才能成全自己的私心。
公式:心生于物-----心死于物-----抛开自我------激发智慧------看清问题-------方法适当------实现双赢------满足欲望。
千万要注意要记牢:见物起心-------心死于物-------满足欲望。中间一定一定一定要有这个无我的心法。这才是包括老子在内的古代圣贤们教我们的道道道道道道道道道!!!!!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20 回复(4)
满足欲望,是满足大家的欲望 是么?
天机蓝 2014-2-20
句句含金包钻,普渡众生.不愧为经典!谢谢,张老师分享!
benson5a06 2014-2-26
欲望是本能,我觉得欲望的根本是追求一种快感,好听点说是愉悦感、满足感。至乐性余,说的还是要先抛弃欲望;至静性廉,那平静不是一种快感吗?
cocucola 2014-11-18
回复 cocucola :抛弃欲望和满足欲望,并没有区别,非抛弃不能满足。
透的水果篮 2-12 22:13
179楼. 西湖小学堂第8课时讲课到此结束。
祝道友们尽快领悟天道!
浙江杭州张松法 2014-2-20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52.188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