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是不是已经把理论学通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形成一个心法!一个心法,相当于是一个态度,一个理念,一个心态。心法,是道家文化的专用术语,指心的动作行为。跟拳法掌法笔法枪法的语义是一样的,跟我们平时常用的“想法”有点类似。一个心法,是指我们在面对万事万物时,都能够用同一个心,同一个态度,同一个理念,同一个心态,同一套理论来面对,不管面对的事情千变万化,我都能够以同一个心的动作,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是二个心法,一个是友爱一个是仇恨,我们再通过对友爱和仇恨进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友爱是为了对大家好,仇恨是为了消灭别人,而消灭少部分害人的人,也是为了对大家好。这样,友爱和仇恨是不是就已经变成一个心法了?只要我怀着对大家好这个心,这一个心法,好人来了我当然要对他好,当敌人来了,我还是为了大家好,为了不让敌人伤害其他人,我只有消灭敌人来达到为大家好这个目的,这就是一个心法。能不能达到一个心法,学道之人自己是很清楚的,能够用一个心法来面对现实生活了,就能够定下心来,才能够一心不乱,才能够进入定境。如果在理论上达不到一个心法,在境界上是不可能一心不乱的。
6,另外,道家文化还有很多具体的心法,简称心法,是指在学道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的心的动作行为,比如有心合大我内视返观等等。当学道之人形成了一个心法之后,再经过面对面一对一的口授心传一个个的具体心法,就能够一个心法一个境界一个功夫,只要能产生一点点的功夫,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等智慧水平都能有一个提高,就能进入更高一点的心法境界功夫,然后依次递进。
我们继续运用道家文化的二大法宝,再对道这个终点站作简单的讲述。
前面说过,道是圆满的,按理来说,道所生的一切也应该是圆满的。如果宇宙天地万物等一切都是圆满的话,那就不需要再生生不息了,已经是最圆满了,还要再生个什么呢?而我们现在耳闻目睹的一切,很不圆满,正因为不圆满,所以才要生生不息,才要再回到圆满去,也就是说,道生万物的那不圆满的一部分,那缺失的一部分,化成了生生不息的生力,希望通过生力再补回去!所以,才有了道的体虚无飘渺道的用生生不息这个说法,而生生不息的终点站就是圆满的道。
前面也讲过,人类的心的体也是虚无飘渺,几乎让人类自己都捉摸不到,接近于道的体。我们之所以说人类的心的体接近于道的体,而不说就是道的体,就是因为人心有拙性!因为人心有了拙性,宇宙天地万物就不圆满,才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力要把不圆满的补回去!人为什么会有拙性这个问题,暂且搁置存疑。我们要知道的,是人的心有了拙性之后,又会如何?我们反过来推理,如果人心没有拙性只有巧性的话,那人心就是完完全全符合了生力,就是圆满!如果人心也是彻底圆满的话,那当然人心的体即是道体!正因为人心有拙性,含有拙性的人心的体才跟道体有了区别,我们才说人心的体只是接近于道的体。这里面有三个概念:1,道的体,我们称之为道体。2,没有拙性的心的体,即是道体,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是没有的,因为很少用到这个概念,所以就用道体来代替了。3,含有拙性的人心的体,我们所说的人心的体,就是指含有拙性的人心的体。人心的体的用,就是我们人人都希望好起来,人人都希富贵双全万事如意的这些想法。从最本质的讲,这三个概念就是同一个道体,只有巧性没有拙性的人心的体,只有在修道修成之后才体现,而我们现在通过修道能够体会到的,是这个含有拙性的心的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心的体。人心的体含有了拙性,当然不同于道的体了,所以我们才说是接近于道体,而不说就是道体。当我们把心中的拙性逐渐去掉,人心的体就会感觉到越来越虚空广大,直到心中没有了拙性,全部都是巧性了,人心的体才是彻底的虚无,这时候的人心的体就是道体,就是得道了。
道家文化根据实际情况把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分为四种: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损人损己、利人利己,把损人不利己归纳在损人损己之中。同时,把利人利己称之为巧性,把损人利己、损己利人、损人损己称之为拙性。这样的分类和定性,也是非常符合古今中外的人类道德标准的。
既然想要把心中的拙性去除干净,当然首先要对拙性有所了解。道生万物,你我他都是道生的,都是来自于同一个道体。因此,你我他本来就是一体的,应该无分彼此才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你我他分得很清楚。于是,就有了自我和非我的思想观念,就有了我才是第一位的,我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想法。一切就以自我为中心了,一切就以我的利害得失作为判断标准了,这就是拙性发动了。于是,种种损人利己损人损己的事情就出现了。于是,人类世界就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了。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如果一切损人利己的事情,最终都能达到利己的目的,倒也罢了。最要命的是,这种想通过损人来达到利己目的的事情,到头来总是更深的害了自己!《阴符经》:“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讲的就是人心中一旦拙性发动反而会害了自己的这个道理。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52.188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