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源头和主体的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是一整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理论连贯的完整体系。综观《老子》《阴符经》这二部道家经典,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脉络:
1,道是客观存在的。
2,道是什么样子的?
3,人的特性是什么?
4,人类如何从天地万物中领悟到这个道?
5,我们为什么要依道而行?
6,怎么样才是依道而行?
7,依道而行会有什么结果?
《阴符经》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道家文化的总纲。道家文化的思想,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以行动求结果,“依道而行”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
帛书《老子》:“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與?”、“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阴符经》:“见之者昌”、“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很显然,道家文化所要得到的结果,绝不是心灵鸡汤式的自我慰籍或者故作洒脱,而是很现实很实在的以行动来“求以得”、“成其私”、“成大”、“昌”,是为了让我们在现实中通过行动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利益的获得,“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而所谓的“拼出来、干出来”也不是瞎拼蛮干就能够成功的,而是要把每一样事情都做对、都恰当适宜的做在点子上,才能够达到目的、获得利益。而要想保证自己的行动都能够做对,就必须要有恰当适宜的对策方法,而要想有恰当适宜的好对策好方法,就必须要看清事情的真相,而要想能够看清事情的真相,就必须要抛开自我而达到无我,在无我的境界上,才能产生无中生有的智慧来看清事情的真相。所以,道家文化理论认为,只有无我才能看清,只有看清才能做对,只有做对才能达到目的。道家文化所说的“依道而行”,就是抛开自我看清真相恰当适宜,就是无我看清做对!
道家文化的道,并不是指自然规律、科学定律。乃是上古的先贤们,通过观察天地日月的运行法则,观看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从而领悟到在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背后,在阴阳循环往复等一切自然规律的背后,包括现代的万有引力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背后,还有一个形而上的道的存在!
以原因求结果,以结果反推原因,这是一切哲学和科学的共用方法。因为任何结果的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原因的。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看到了一棵树只要有合适的阳光水分养料,既不用人把树拉长,也不用人把树吹大,树自己就会长大。看到了动植物经过一年年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之后,都会有繁衍生长。从而领悟到在这一切现象规律的背后,原来还有一股生生不息的无形生力在作用着天地万物。也许有人会说,这并不是什么无形的生力,这是树自己在生长,是自然现象。那么问题又来了,树的自己生长,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树的这种自然现象呢?从《老子》对道的描述中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先贤们相信,在这一切现象规律的背后,就有一股无形的生力作用着天地万物,尽管不知道这股无形的生力叫什么名字,就勉强把这股生力称之为道!虽然这个道恍恍惚惚虚无飘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从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中反推出道的存在。更领悟到,既然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都是道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道就一定是先于天地而生的,天地万物都是道的产物。所以《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唐代傅大士有一首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廖,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就是对道的最好的归纳和总结。
再根据《老子》及傅大士的这首诗,我们就可以对道有一个更明确的理解,道本身的形态是虚无飘渺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是生生不息的,用道家文化的术语来说:“道的体为虚无飘渺,道的用为生生不息”。体用这一对概念,是道家文化的常用术语,我们在理解上,不能把体用跟阴阳这对概念混同起来,阴阳是指二个形态相同却性质相反的一对存在,比如男女昼夜冷热等等。体用则是指同一个存在的二种表现方式,体表示其本身的存在形态,用表示能给本身之外的存在所产生的作用。任何东西都是有体有用的,一部手机的体就是手机本身这个物体,手机的用就是能够打电话看视频等等,一粒灰尘的体就是灰尘本身,它的用就是能够传播病菌能够成为泥土等等,包括电子夸克及各种力场,都是有体有用的,没有只有体却没有用的存在,也没有只有用却没有体的东西。所以我们对道的理解,也要包括道的体和用,绝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代的先贤们能够对道有这样的领悟和理解,并不是他们出门走了多远,也不是他们窥了多少窗牖,而是运用了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天地万物种种变化的归纳总结,通过对种种现象规律的一层又一层的抽象综合,最终找到了这个先于天地宇宙而存在的道!所以,这个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掌握这个思维模式,要想学道达到一心不乱乃至无中生有的功夫,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代人由于受学校数理化学习方法的影响,受现代科技学习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比如把昆虫分为什么纲什么目什么属等等,走的是向具体化方向越分越细的路子,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走的是向形而上方向越来越抽象的路子。
对于我们来说,这二种思维模式都要学会,都要会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来理解道,那是越想越想不通的。
通过这二种不同思维模式的运用,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当我们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来研究某一事物时,具体事物是处在人的脑力的关注范围之内的,无论事物的体积多大多少,不管是跨海大桥天体星系,还是细胞原子夸克,人的脑力都能够将事物包裹在其中,只要通过想像,具体事物就能够在脑海中得到对应的图像,即使是无形的电场虚拟的物体,也能够在脑海中想像得到。脑力就好像是具有放大缩小功能的摄像机一样,只要一想像,脑海中就能出现与事物相对应的图像。
当我们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时,仿佛我们的脑力要从具体的事物上脱离开来。比如说,我们要把苹果桃子香蕉枇杷归纳成水果这个抽象性概念时,我们既要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对每一个物品的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研究,更要找到它们都具有水份多鲜甜好吃又解渴等这些共同特性,在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之后,我们的脑力就不能继续停在单个的物品上,而是从单个的物品上脱离了出来,停在这四个物品都有的这些共同特性上,再根据这些共同特性把苹果桃子香蕉枇杷统称为水果,于是就产生了水果这个没有具体形态的概念性的名称。水果是一个抽象性的名称,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名字就叫水果的东西的,我们在想到水果的时候,当然也就不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水果这个物品的图像,能够出现的也只有具体的苹果桃子香蕉枇杷等等。
所以,对于水果这个名称,脑力就有一种无从下手力所不能及的感觉,因为脑海里是想像不出水果这个物品的。这时候,脑子就有一种空的感觉,但是心里很清楚,水果只不过是指含水份较多又好吃的植物果实的统称,是一个抽象的名称,是虚的。通过归纳总结抽象综合这种思维模式,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人类不单单只有一个大脑,还有一个心,心跟脑是分开的。简单来说,大脑是隶属于心,服从于心的,就好比大脑是总经理,心就是董事长。当人类在使用大脑的时候,心的作用就隐藏起来了,只有不用大脑时,心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才能感受得到。学道之人,必须要明白心和脑的特性,更要明白学道是用心不用脑。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听到用心不用脑这句话时,就自己起了一个思想念头:“我要用心不用脑了”,其实这样就已经错了,就已经在用脑了,因为这个思想念头就是大脑的作用。至于如何才能做到用心不用脑?总的来说,不用脑即是用心!可并不是把心硬沉到心脏部位那么简单!!!那又如何才能做到不用脑?这就是道家文化中最关键的心法的内容了,道家文化向来强调,学道必须先通理论,只要理论学通了,心法境界功夫只是一念之间的事。
道和心脑之间的关系,是道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如果单纯用大脑,那是无法想像在天地宇宙之前还有一个道的存在,更无法想像什么是“无形本寂廖”!只有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只有通过用心,才能领悟到道的体和用。道是需要用心来领悟的,只有心和道之间才是最相通的!
2,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生的,人类的心当然也是道所生的!道在生了天地万物之后,不会生了就完事了,不会生完了就断绝了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肯定是会保留着什么联系的。好比一个母亲生了孩子,香樟树上掉下的籽又长出了小树,他们之间肯定是有联系的,肯定是存在着某些共同特性的。何况,道生万物,到今天为止,还没生完呢!所以,道和心之间,一定也是有联系有共同特性的。
3,对于人类的身、脑、心来说,脑力的思考范围都大得宏观微观都能装下,而心比脑还要大得多,脑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心都能够领悟,心当然更加大得无边无际,最接近于道的无疑就是人类的心了。
4,人类大脑的活动虽然也很虚无很难以捉摸,但自己还是能够感受到脑海中的思想念头或者图像在来来去去。而心就更加虚无了,虚无到了让人都感觉不到心的存在,只有修过道的人才知道真的有个心存在。可见,心的体也是虚无飘渺无边无际,接近于道的体。心的用当然也是为了获得利益,也是为了长生久视,那个人不想身体好财富多啊!所以,心的体和用就非常接近于道的体和用。
5,道家文化认为,道生了宇宙天地万物和人类,宇宙天地万物是为了人的生存而存在的,并不是人为了天地万物而存在,如果宇宙天地之间没有了作为最高生命的人的存在,宇宙天地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人类的心又是最接近于道的。所以,宇宙天地万物本来就是在人的心内的,而不是在人的心外。
综上所述,人类的心才是最接近于道最近似于道,才是人类和道之间的唯一联系桥梁,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找到了一条学道修道的路:我们是怎么从道变成人的,也就怎么从人修回到道,而学道修道必须要用心!人类只有用心才能领悟到道,才能“依道而行”。无论佛道儒那一家,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领悟到躲在身脑背后的这个心,如果连这个心都找不到,修什么道都是白搭。
综合起来讲,我们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领悟到了在宇宙天地万物之上还有一个道,这个道是超越了宇宙天地的,更是在万事万物之上的,是形而上的。也就是说,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在宇宙之中,宇宙在道之中。对于人来说,人的身体及万事万物包括宇宙,都在人的脑力之内,脑力又在心内。我们用以上形而上的抽象逻辑推理得知,修道即是修心!如果不是经过这样的逻辑推理,只是人云亦云,也就不能从理论上明白“修道既是修心”这个道理,修行也就不可能定得下来。所以,形而上的抽象逻辑推理也是非常非常重要!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的抽象逻辑推理,合称道家文化的二大法宝!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人心的体和用跟道的体和用比较接近,那人类应该也跟道一样生生不息才是,为什么人类还会有不如意和痛苦呢?或者干脆问:道为什么要生痛苦?全部都生幸福岂不是更好?《阴符经》:“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性为什么既有巧性又有拙性?这的确是一个非常严重非常棘手的问题。道家文化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论述,简单来讲:
1,道生一切,道是圆满的,所以道既生幸福也生痛苦!如果只生幸福不生痛苦,道就是不圆满了,什么都不缺才是圆满,对不对?道允许人类犯错,也允许人类改错,不会有所允许有所不允许。所以,道生痛苦人有拙性反过来证明了道是一个圆满的存在。
2,前文已经讲过,人类的脑力还没有心大,在道体的面前更是小得可怜。我们现在还没修道或者刚刚学道,就想用这么小的形而下的脑力去探究了解形而上的道体,比瞎子摸象还困难,当然是无能为力的。即使有人已经得道,也无法在法庭上拿出证据来证明道,也无法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来证实道的存在,因为我们现在人类的脑力或者认知范围,都还是局限在形而下的范围,而形而上的道体又不能直接变成形而下的实物证据,所以道是无法用具体的实物证据来证明的,只有通过间接的证据来证明,正如前文所说的,我们的先贤们正是通过万事万物生生不息这个间接的证据,才证明并领悟到了道。既然道是无法直接证明的,当然更谈不上彻底了解,对于道生痛苦人有拙性这个问题,也就无法真正的弄清楚了。所以,我们只能够先接受了先贤们的教导再说。
3,虽然我们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领悟到了道的体和用,但是我们领悟得到底对不对,毕竟还带有猜测和信仰的成分,毕竟还缺乏理论证明和实验室验证!所以,从严格意义讲,刚开始学道修道的每一个人,对于道的观念的建立,还是要依靠信仰!我们常说,比如我第一次要从上海去北京,如果有一位先贤给了我一张路线图,图上标明等一站是江苏,第二站是山东,终点站是北京。这时候对于我来说,我既不知道山东更不知道北京是啥样,我只有凭信仰先相信这张路线图,当我每走一站,所碰到的实际情况都能跟路线图一样,我就会对路线图的信仰增加几分,当我来到了北京发现跟路线图完全一样,我才彻底相信路线图没有骗我!所以,对于我们从未到过的道的境界,我们现在还得要依靠信仰,然后再一步一步边学边验证。只有到了得道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啊,道生痛苦人有拙性原来是这么回事!妙哉妙哉!
4,道家文化的思维模式,跟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道家文化的学习方法,跟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自然科学要求先明白了道理再来做事情,而道家文化本来就需要我们带着疑问来学道,边学边通过身心来验证,边解决疑问边提高境界功夫,对于道体的一些终极问题,我们可以先搁置起来,先作存疑,随着学道的深入和境界的提高,所有的疑问都会一步一步的得到解答,等到得道之后,那就什么疑问都没有了。对于学道之人来说,疑问本身就是学道的动力。所以,存有道生痛苦人有拙性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需要的,正是我们学道的动力。
也许有人又要问:前面你说过,只要理论学通了,心法境界功夫只是一念之间的事,表示理论非通不可。你又说,对于道体的一些终极问题,现在是无法弄清楚的,也是不需要弄清楚的!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这的确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也是关于学道是否得法的问题。二千多年来,学道如牛毛成道如麟角,问题就在于学道的理念方法似是而非,也就无法解答上面这个疑问。
1,道家文化的学道方法,不同于社会上的学校或者那一家那一派,一参加学习就规章制度要求一大堆,这也不行那也不许。道家文化认为,凡是有心学道之人,只要在思想上肯学即可,在言行上不作任何要求。说白了,任何一个想学道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因为你学道而要求你有所改变,一切一如既往好了,原来爱喝酒的还喝酒,原来爱抽烟的还抽烟,唯一要求你做的,就是抽空看看道家文化的理论!至于什么时候你自己不想喝酒抽烟了,则表示你学道已经有点门道了。道家文化要改变一个人,不是靠外来的规矩要求,而是全部靠内心的改变而改变。
2,学道首先要学理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必须要学懂学通,要自己能够把这套理论连贯起来。道家文化的理论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是一整套的连贯的理论,缺一不可。学道也不能只学一点或几点,那是肯定没有用的。要想学道,就必须整套理论都要学,要么干脆不学。就好比是上海去北京的路线图,肯定是连得起来的整条线路,不可能有中断的,只要有一点点的中断,这张路线图就等于没有。如果理论都无法前后连贯,怎么让学道之人一步一步提高境界功夫?
3,道家文化的理论是一整套的道而不是术!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把道当成了一种术,跟会计学电工学一样,认为只要学会了这门技术就可以如何如何,甚至认为只要能求到一个法,就可以一招鲜吃遍天。曾经有人说:“教我一个办法,让我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不良习惯”、“让我能够不起杂念”等等,这都是对道的误解。要知道,道是体术是用,道是本术是未。就好比电视机,可以看新闻联播也可以看武林风。如果有人说:“我不要看新闻联播,什么都不要看,电视机也不要,只要看个武林风就可以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4,这一篇《道家文化理论简化版》,只是整个道家文化的入门部分,以后的理论更多更复杂,比如说“道的体和心的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是不是同一个?”、“道的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等等。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全套的道家理论都学通了再来实修,只要能够把《道家文化理论简化版》上的内容读通就可以了,这是为初学道者专门编制的入门书,其内容该有的都已经有了,该删的都已经删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了,这是保证修道能够入门的最最起码的基础理论了,前面我们所说的,“只要理论学通了”的理论,就是指《道家文化理论简化版》上的内容。
--
修改:jiazhihui FROM 42.63.52.188
FROM 42.63.5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