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地理,历史,哲学。本来是发地理版的,还是支持一下版主。
1.商朝是海洋贸易民族。
2.周朝是山地半农牧民族。
3.夏朝是农田民族,和孔子无关,先省略。
4.地理变迁主要是海平面变化,4000年前比现在高70米,开封滨海,图三。3600年前比现在高50米,商丘滨海,图二。可以地理版翻下我的贴子,在那边讨论。
5.历史变迁,夏朝朝贡制。商朝侯卫殖民制,周朝封诸候制
6.哲学变迁,商朝战神崇拜,周朝二元礼制。
有些甲骨文字显示的,则是先商人的水上生活:由部首“舟”构成的字就特别多,而且很多是常用字,只是在后世的字形演变中,很多“舟”旁发生了改变,现代人已经看不出和舟船的关系。比如,常用的“受”字(这也是末代商王纣的名字),甲骨文写作~,字形是两只手在交接一条舟船,意思是“接受”。在后世,“舟”部则变成了“又”部,甲骨文的含义也就丢失了。
再比如“南”,甲骨文写作户,“木”在上,“舟”在下,大树下面有一条船,可能代表的是商族人对南方的印象:那里树木繁茂,舟船是生活之必需。至于“北”,甲骨文写作,本意是“背离”的背:去往北方离开自己原本熟悉的家园。
商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里,靠水牛和青铜工业品贸易维持繁荣,他们首先是商人。商人就要与账目的抽象数字打交道,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学的思维,图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认识论成为他们的问题,而且使用的语言如此明晰。商朝时期出现了一种称作“九章算”的计算方法,商高不仅贡献了勾股定理,更在测量术上有出色成就。他指出如何使用“矩”进行测量高度、深度、距离、圆形和方形。
处身在海洋国家的商人们,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见到语言、风俗都不同的他族人民。他们习惯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并不惧怕。而且为了货物得以销售,他们必须对所制造的货物不断创新。西方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样一个靠贸易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
援引的《吕氏春秋》中对商人的评论,也可以用来形容海洋国家的人民;只是要做一点修正,把抨击商人奸诈、不讲道德,改为赞许他们聪明精巧。照孔子的话说:“智者乐水”
另一方面,海洋国家都是殖民主义。商人一部迁都史,大部分都是青铜掠夺史。史诗《诗经·长发》提到,商族第三代首领相土功业卓著,曾经到海外大有斩获:“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从河南商丘一带去往黄海,需要横穿江苏省,然后还要在海滨造船筏。相土时代的商族,规模还很小,难以解释他们为何要进行这种远征,而且,如果不是在海滨长期生活,熟悉航海规律,也不可能从事航海活动。
而海平面比现在高50米背景下,海外事实上是指徐州。相土抓住了太康之乱的机会,由商丘迁徙至徐州相山山脉,相山南麓。主要是在徐州铜山区发现了铜矿,埋头发展。相山也是因相土而名。这个战略机遇期是可遇不可求的,夏朝动乱,对小部落发展青铜冶炼技术,控制力下降。加之徐州偏居海外,少康即位后,想重新控制青铜制造技术,也是要由近及远的。而商人从水牛放牧一下子飞跃加入青铜时代。
祖乙迁刑,邢台县天梯山铜矿,
盘庚迁段殷,安阳铜冶镇铜矿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修改:·fengjun259 于 Oct 27 08:30:43 2024 修改本文·[FROM: 101.90.137.*]
※ 来源:·
https://exp.mysmth.net·[FROM: 101.87.175.*]
修改:fengjun259 FROM 101.90.137.*
FROM 101.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