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这套和当时的生产力相配套
一个作为父亲,要解决儿子们长大以后,不养老的问题。所以要pua孩子们孝道。要解决兄弟之间相争的问题,所以有一个悌。
走到社会上,儒家也试图减少阶层的上下流动。所以有一个君臣互相规范自己言行的一套思想理论。既pua上位者,也pua在下者。但它其实并没有严格禁止以下犯上。如果上位者德不配位,它是可以允许大家zaofan干掉对方的。
到了后来,独尊儒术以后,估计为了维护上位者的绝对权威,就淡化了对“在位者”的pua,只拿一部分去pua“在下者”了。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leafle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我都很赞同,儒家这一套确实适合农业社会生活和生产模式。
: 来到工业和商业社会,就有一些不匹配了。
: 我不喜欢儒家的尚古,愚忠,不求真,性善论。
--
FROM 114.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