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些资料,看看有没有线索。
《管子》
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
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星半隐半见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时。(此以上各举天时不一。半星辰序,言其星长昼隐夜出,常见半,至于次序,有司以为法也。)
如四时之不貣,如星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宵昼阴阳,皆有其常。)如日月之明,曰法。
《淮南子》
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
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期,会也。)
《论衡》
天地不变,日月不易,星辰不没,正也。
日月犹人之有目,星辰犹人之有发,三光附天,祭天,三光在矣,人君重之,故复别祭。
《周礼》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志,古文识。识,记也。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五星有赢、缩、圜、角,日有薄、食、晕、珥,月有亏、盈、朓、侧、匿之变。七者右行列舍,天下祸福变移所在皆见焉。○识,音志,又音试。朓,他了反。晦而月见西方。匿,女力反,又吐则反。朔而月见东方,曰侧匿。)
《后汉书》
天地设位,星辰之象备矣。
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
《群书治要》
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 在 namoamituofo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一直以为 “星辰”=“星星”。看了《皇极经世》后,发现星和辰是两个概念。
: 可是书中没有说明辰到底是什么,就如同日、月、星一样不需要说明。。。
: 摘抄了一些,有没有懂的?
: ...................
--
FROM 60.2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