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应该这样吧,
人群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清北也不过是平均素质稍高一些的普通人。
好的工程师、学者、行业精英,对普通人来说,他们绝大部分仍然是普通人。
让普通人觉得不普通的,他们成功的特质往往也不来自清北。
【 在 terminats51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为什么很多清北学生工作后成了普通人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May 28 16:48:49 2024), 站内
:
: 作者:温野
: 来源:知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我硕士学的creativity in education,你可以理解为这个领域是研究如何培养天才儿童(资优生)的教育学分支。国内在天才儿童的诊断和系统性地配套教育服务上一直比较空白,所以如何识别天才的标准也并未普及。
:
: 硕士期间,我对这个领域大佬Joseph Renzulli提出的“天才三环理论”印象深刻。因为这个理论纠正了我对天才认知的两个关键性误区——就是天才只是智商高、会考试,或者就是题主说的“脑子比计算机还快、记忆力超人等等”。
:
: 天才三环理论模型Joseph认为所谓天赋异禀者,是在智商,勤奋和创造力上的综合得分上高于大部分普通人。
:
: 天才分类法,无外乎这三种指标的排列组合。但自我继续工作和读博以来,我认为在中国(东亚)社会的语境里,天才三环理论可以被扩张——最重要的扩张就是区分:勤奋、智商和创造力在构成一个人天才的权重上孰轻孰重。
:
: 首先,在真实的东亚名利场里,真正帮助人跨越周期需要的技能和认知一直在变化,一直需要更新。受制于东亚文化里好斗的基因和天然的智力优势(research 表面,我只是cite),东亚社会市场化的所有领域都处在各种“低端卷”的局面里,这就导致任何人的人力资本时刻处在通货膨胀
: 的临界点,任何人,但凡想学当时“紧俏”的手艺,过不了多久东亚龙"卷"风就会饕餮而来,鹤立鸡群不过3秒,在东亚社会里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
:
: 所以Joseph提出的“task commitment”,我姑且把它翻译为勤奋力(其实我觉得更准确的翻译是“使命必达力”,或者“成事力”),远远比创造力和所谓智商更重要。
:
: 回到题主的问题。在东亚语境里,天才为什么变得普通?因为在中国“低水平勤奋”的人太多了。脑子快只能保证你学得比别人更快,但是你扛不住大多数智力比你差不了多少、信息来源比你劣质不了多少的人,花3-5倍的时间成本来追平你的脑力优势。永远有人愿意花更大的代价去卡一个
: 你看不上的生态位,你不理解,但你必须敬畏,然后远离台风眼。
:
:
也就是说,能上清北,是因为高中学习时间就3年,怎么努力也是一天14个小时,奋斗b不会比天才学习时间多多少(清北学生按照学校教学走,学习时间最少也要12小时);但到了社会,清北的人一天努力2小时,勤奋的985,211一天努力14小时,照样能把清北秒掉: --
: ※ 修改:·terminats51 于 May 28 16:55:55 2024 修改本文·[FROM: 39.144.106.*]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39.144.106.*]
--
修改:terminats51 FROM 39.144.106.*
FROM 111.1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