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相关报道,现在感觉干点事情好难啊,真要是敢干事、快干事,为百姓真正谋福利,有时候程序上的瑕疵不太好避免。
比如一个法定前置专题,类似专题你经历过很多次,需要招标,钱不是很多,业内相关单位你也很熟,而这个事情需要年底前完成,不然影响你省市大计,那么你如何处理这个专题呢,给你两个方案:
1、方案一:依法合规,走招投标程序,耗时两个月,然后从零开始做这个前置专题,总耗时在四五个月。
好处是:程序上完全依法合规,没有瑕疵,你自己完全没问题;
坏处是:年底办不完这个事情,影响了你单位任务目标完成,或者影响你们省市申请相关资金(国家一些资金,对项目进度是有要求的,具备条件才能申请,比如年底前开工等)、企业落户、就业等。
2、方案二:你参考你之前的经历,按照市场价找熟悉的单位,让他们先干着,这样招标完成,这个专题也基本上干完了,时间上节省很多。
好处是:年底能够完成,顺利申请相关资金、争取到了大企业落户、解决很多就业或者其它好处,另外你自己也有政绩。
坏处是:你程序上有瑕疵,人家一告一个准,你说不清楚,仕途受到影响。
权力,真是不太好把握,关键是如何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如何在公平公正和效率之间把握平衡。
怕大家不理解,比如:和别的省市竞争某个类似于特斯拉之类的落户,条件是三月之内让人家开工建设,一年内投产,你做为GOV相关领导,这个时候完全按照程序办事,那指定完成不了,人家企业就跑别的省市了。你如果走些变通,程序上有瑕疵,把这事办成了,要是有人告你,又一告一个准。
当然,平时很多事情,没有上面的例子大,但是性质是一样的。
小马的这个领导,感觉通报上,存在这方面的因素。
--
修改:lichuanzhan FROM 117.133.37.*
FROM 117.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