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科技战之后我们危险了,实际上很多年来外企的模式是控制科技谋取利润。
最明显的例子是手机,换蓝色LED价格加几千,卖五年,放出一点新技术,继续赚高额利润。
我们不一样,把技术变成产品,让更多人用得上。目前汽车是这样。以后其他行业也会。
举个例子,鲜活的,看看氦气,我们能造了,以后很多穷国用得起了。
。。。外企控制生产数量,有钱不卖,跟现在的区别是老板下令还是大官下令。。。。。即使把全球液氦罐箱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过2000多个,并且其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基本掌握在少数欧美巨头企业手中,如美国的格南登福、法国的液化空气集团、德国的林德公司等。为了垄断气源和制造能力,这些企业往往对中国限制供货,国内的氦气进口商如广州广钢气体,每年只能购入2到3个液氦罐箱,长期需要通过“租借储罐”的方式进口液氦。
--
FROM 223.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