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过一句话:“工作对人的异化”,那时不太懂,现在理解这句话,觉得其实和“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意思差不多,就是人们对长期存在的东西习以为常,而忽视了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东西改变(异化)了你的认知,让你认为那就是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而其实它可能只是万千种生活方式中的一种,甚至可能是比较差的一种。
比如现在很多人觉得每天上班、为了工作消耗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生活方式只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产物?将来生产力足够发达了,可能机器和人工智能会完成几乎所有社会财富的创造,多数人不再需要工作,少数人在追逐兴趣爱好和情怀的时候就顺带实现了工作的效果……那时的人会从谋生的压力中彻底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地生活。
回到现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让你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方、做规定的事情,在这段时间内,你大部分的人身自由都被剥夺了,你无法自由支配自己的生命,那这段时间还算是你的吗?生命一共最多才三万多天啊,真正属于你的有几天?
当然每个人的工作状态不一样,有的人工作繁忙、压力巨大,有的人工作很清闲,后一种人对工作对生命的剥夺可能感受不深,前一种人就很可悲了,持续忙碌会让人没有时间感受世界、提升自己和照顾家庭,让人很容易陷入“穷忙”的状态,使自己的物质或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
我们一代一代的人都教育孩子要努力、刻苦,这绝不是希望孩子将来一直过努力、刻苦的生活,而只是希望他们能通过短暂的努力换来将来长久轻松的生活。换言之,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工作,或者说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但现实中很多人舍本逐末,为了工作丢掉了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认为这很正常,这就是工作对人的异化。设想一下,在你临终之前,你可能会为没有保护好健康而后悔、为没有教育好孩子而后悔、为没有好好陪伴父母而后悔,或者为没能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而后悔,但恐怕不会为没有做某项工作而后悔……
不断缩短工作时间、不断提高劳动者福利、不断提升人的自由度和幸福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现在不少国家开始推行35小时工作制、四天工作制等,而我们则背道而驰,打工人越来越“卷”,这种卷对很多人来说肯定是被迫的,但也有很多人是自愿的或者无意识跟风的,所以有很多人谴责过度加班、憎恨把生命过多地耗费在工作上,也有很多人说“不工作不无聊吗”、“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等,人和人的认知差异就是这么大(当然肯定也有工作和兴趣完全重合的幸运儿,但这种人太少了,暂且忽略不计)。顺便说一句,世界那么丰富多彩,天文地理、文学艺术、自然风光、运动美食……那么多让人着迷的领域,那么多值得去享受和探索的东西,即使不工作,一生的时间也不够用啊,怎么会有人觉得不工作无聊呢?理解不了。
我们反对加班,不是反对努力工作。努力工作的正确定义应该是“上班时认真、高效、负责任地工作”,而不是“超时工作”,当然偶尔特殊情况下适度加班无可厚非,但把加班搞成常态,甚至把打卡时长和考核成绩挂钩,绝对是不人道的、扭曲的、病态的、逆历史潮流的歪风,明智的人应该旗帜鲜明地抵制这种歪风。
别人不把我们当人,我们自己要把自己当人,即使你不介意做牛马,也要努力降低下一代成为牛马的风险,即使你觉得996无所谓,也应该尊重劳动法的尊严。
谢谢阅读。
--
FROM 101.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