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的协商与调解
公司要裁员,正常就会先与员工协商,尽量劝退或者逼退。不给或者少给补偿,是公司追求的目标。仲裁、一审、二审阶段,仲裁员和法官都会希望能够调解,不仅能够减轻工作量,还可以免除案件错判的责任,何乐而不为。
做为打工人,要不要接受调解,要不要做出大的让步,判断依据在哪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本文根据我们十多年处理数千件劳动争议案的办案经验,总结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对风险和胜率的评估,是协商与调解的前提。风险收益比是决定方案的标尺。知己知彼,是决策的关键。
1.风险与胜率评估:咨询靠谱的专业劳动法律师,对胜率及可能获得的赔偿给出合理评估。
2.投资收益比评估:打官司需要时间及经济投入,一裁两审,正常需要一年半到三年时间。律师代理费正常需要1到3万。
3.知己知彼:自己的年龄、再就业难易程度、与公司博弈时候的抗压能力、家庭情况等等;公司的经营情况、有无上市或融资计划、有无破除倒闭风险等等
二、四个阶段:
1.公司离职协商。
1)公司常见的恐吓手段:
A背调不配合。
B不开离职证明。
不给开离职证明,背调不配合,是公司胁迫员工的两大手段。
背调,正常点的公司,都会让你自己留背调电话,不会随便给原公司打电话。否则就有法律风险,可能涉及信息泄露,侵犯隐私。也有极个别公司胡来,那是少数。公司拿不合法,少数的东西来恐吓你而已。
C 倒查过失:考勤及工作过错
D制造过错:PIP、分配不合理工作任务
E调岗、待岗
F其他
2.评估与决策是否同意公司的方案
1)自身工作及过错评估:考勤没问题、没有重大工作过错、没有其他把柄
2)个人情况评估(再就业、抗压能力等)
3)认知盲点改进
4)签订离职协议注意事项:双方先签字盖章再提离职;离职协议要有违约金条款;赔偿款支付时间要明确,不要拖太长时间。
2.仲裁调解
1)调解中心的先行调解程序。这个程序非强制程序,可以拒绝直接跳过去。一旦同意,就会有至少两个月的调解期,会拖延案件的审理时间。真正有效的调解,还是仲裁员开庭现场的调解。
2)仲裁开庭调解。仲裁员一般会在开庭时候,询问是否同意调解。也会在庭审结束后,问一下双方是否同意调解。如果双方态度没那么强硬,仲裁员就会让另一方先离开到门口等候,和一方单独谈话,无非就是劝解和吓唬。某某,你这个案子有法律风险,支持难度很大,等等。
3)如果评估自己的胜率很高,就没有必要调解或者不做大的让步。如果公司有上市计划或者其他融资计划,则也不要做大的让步,原因就是有案件纠纷,会直接影响公司的上市及融资。
3.一审调解
1)调解中心先行调解。这个也是非强制程序,这两年法院劳动案子太多,立案时候就会故意不征询个人意见,默认同意调解。但是,这个流程没有实际意义。当你接到调解员电话时候,可以拒绝调解,防止案件拖延时间太长。
2)庭审调解。流程和仲裁一样,只是法官一般更谨慎、严谨,不会那么赤裸裸的施加压力,会委婉的提示风险,另外,也会说案件可能公布,对找工作不利等等
4.二审调解
二审法官一般不会太去注重调解,原因就是二审基本走过场,法官的劳动量比一审轻松多了,基本没有新证据。但是,如果二审法官对调解非常上心,反复打电话劝你调解,那就很有可能是因为案件需要改判,但是又犯难,一旦改判,会对一审法官很不利,影响很大。但是,一审判决又有明显错误,维持一审判决,万一当事人申请再审,可能一二审都会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所以,调解就是最好的方案了。调解书,是各方自愿的,法官没有责任,没有错判的风险。
篇幅所限,不能具体展开,有时间再做详细论述,大家有问题可以留言。
--
FROM 36.1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