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高一第一次去踢球,班上一堆人踢来踢去,我半天没碰到球,一哥们说了句:你来干嘛?我脸黑而去。
后来他们踢小场,缺人堵门的时候,就叫一直在旁边看的我:来,堵门。皮青肉痛之余从此学会了点防守。
到高三,已经会比较熟练的传球、过人了。
进了大学,开始正儿八经的学打大场,打比赛。那时候才知道有校联赛,有飞利浦。
大学的时候,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我都在学校的球场上踢来踢去,哪怕是一个人。或许是没有女友的缘故,郁闷了,就去踢球。零下的时候在,元旦也在,漫天风尘的时候也在,冷风冷雨的时候也在。
郁闷的时候,只有足球陪我。
大一院队夺冠,没有我。大二耍脾气以至大三才进院队,大四穿了院队的10号。
在校队里面,不算踢得很好的,但经常说话,因为踢球比较认真,输了球,会很恼火,新进来的也比较怕我。我经常跟他们讲:校队级别的比赛,大家都很拼命,但踢球不只是拼命就能赢球的。要靠平时努力训练,比赛时候动脑子。
特别喜欢在球场上飞快的传接球,飞快的过人,飞快的奔跑。锐气十足,锐不可当。特别喜欢马拉多纳和巴乔。马拉多纳大巧若拙,巴乔轻盈灵动。两者相同的,都是对足球发自内心的喜爱。就象马拉多纳被查出服用毒品后说的:我渴望还能奔跑,我渴望还能飞翔。足球,已经溶入了他们的生命中。
或许也溶入了我的生命中。
现在穿了清华深研院队的10号,大学城运动会半决赛做了北大深研院,决赛做了哈工深研院夺冠。只是觉得:现在的队伍不好带。
相比以前各俱乐部的专业特招球员,基本功差他们许多,但就象本科时候想的:基本功已经差了,不用再去想,我可以做到的,是更努力的练习。
期望回本部后能进校队,打飞利浦,虽然现在已经不叫飞利浦了。
一直记得本科时有个师弟,校队的前腰,打得很不错,一次喝醉了跟我说,高中时候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考上个像样的大学,打飞利浦。感觉一些专业特招的队员,是不是因为训练太多,对足球并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渴望。更没有刻骨铭心的情感。
世上的其他事情,是不是也象足球一样,努力就会有结果?
至少我知道感情不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客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与人之间,要是能象人和足球一样,喜欢就在一起,那该多好。
--
FROM 219.22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