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年谢育新形单影只独闯荷兰,到如今在欧洲各大联赛活跃的中国球员,20年的中国足球留洋史虽然算不上太久,但也有了一些沧桑的味道。诚然,中国的足球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球员在海外的生存状况也不那么乐观,但那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已经或逐渐在欧洲这块世界最强的足球版图上站稳脚跟的先驱者,一定能在将来为中国足球带来希望的火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事实上,中国球员的留洋路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着改变。从公派留学到自发向往,再到现在的留洋时代,中国球员的留洋已经逐渐趋于理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与中国足球从业余、半职业化到职业化的发展轨迹相吻合的。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些留洋先驱的身上,并一起来追忆他们在海外的曾经和过往,毕竟,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海外球员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
他是中国球员留洋路的先行者
谢育新:第一个吃螃蟹者
对中国足球来说,1987年2月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年仅19岁的谢育新应邀到荷兰的兹瓦鲁PEC82足球俱乐部(如今改名为FC Zwolle,现在荷乙联赛)试训,从而揭开了中国足球运动员转会国外球队的全新一页。
生于1968年的谢育新是一名典型的“南派风格”球员,身高仅1.69米的他,却有着细腻的脚下功夫和出众的意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年轻时代的谢育新体力也相当充沛,这使他在同龄球员中迅速脱颖而出。1986年,谢育新进入了国家青年队,幸运女神也眷顾了这名足球天资禀赋的小伙子。同年,谢育新代表中国国青队在天津与荷兰甲级队兹瓦鲁PEC82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本场比赛中,谢育新的发挥异常出色,时任兹瓦鲁主帅的阿德里安塞在赛后向他发出了盛情邀请,这在当时的中国足坛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
1987年2月,在荷兰某中餐馆老板的出资赞助下,谢育新来到了艺术足球的殿堂荷兰,接受欧洲高水平足球的熏陶。谢育新的此次荷兰之行主要是试训,他原本只能在兹瓦鲁队试训3个月,但是阿德里安塞却非常看好这名来自中国的小伙子,于是主动提出将试训时间再延长2个月,这样谢育新就能够帮助俱乐部的预备队完成1986-1987赛季的预备队联赛。留洋荷兰期间,谢育新得到了赞助其出国的中餐馆老板很大帮助,后者不仅为他提供食宿,而且还常常充当他的临时翻译(当时兹瓦鲁队没有为谢育新配备翻译)。
短短的5个月试训时间转瞬即逝,谢育新在兹瓦鲁预备队的表现打动了阿德里安塞,俱乐部方面甚至提出要与他签订一份为期2年的正式转会合同。不过当时因为第6次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谢育新婉拒了对方的好意选择回国。这次回国代表感动队参赛对谢育新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广东足球队在六运会上取得了最后的冠军,忧的是第一次正式转会国外俱乐部的机会,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对于当时提拔自己的兹瓦鲁队主帅阿德里安塞,谢育新至今仍充满感激。在谢育新看来,阿德里安塞是一名非常严格的教练,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他都要求球员把职业规范落到实处。阿德里安塞非常强调整体意识和应变能力,场外的他则比较注重挖掘和培养新人,这也是谢育新能够得到留洋机会的原因。
谢育新参加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也经历过1990年世界杯预选赛的“黑色三分钟”。1994年,甲A联赛拉开大幕,谢育新代表广东宏远队踢了3年球,随后在1997年转战沈阳海狮。在1998年和1999年,谢育新焕发了职业生涯第二春,他不仅屡屡进球,而且助攻次数也不少,成了沈阳海狮队名副其实的中场核心。2001年,谢育新正式退役。回顾自己的兹瓦鲁之行,谢育新表示:“那年我只有19岁,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19岁是一个容易摇摆不定的年龄,在那一年,我知道了一名职业球员应该具备的素质,那就是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每一秒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许有一丝的懈怠,这也是我能够保持较长运动寿命的原因。”
--
FROM 221.2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