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形象,和laofu、toutouqi的意思一样,就是有个开头的东西,有个结束的东西,然后用这个模型按相遇问题求解就行了,可能中学对波的传播的理解只能这样吧(不了解中学是怎么讲波的传播的)。到了大学里可能要进行修正。
这里主要有几个概念不要混淆了,对机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涉及3种客观实体:波源、媒质质元、接收器。每种实体都涉及2种行为:波源:振动和运动;媒质质元:振动和传递振动;接收器:振动和运动。其中对媒质质元的振动、传递振动的理解很关键。媒质质元接到哪个“振动小段”,它就处于该“振动小段”对应的振动状态(用位移和速度2个量表征),然后它还得把这个“振动小段”,也就是振动状态传递给下一个媒质质元。这就涉及2个速度,媒质质元的运动速度和媒质质元传递"振动小段"或振动状态的速度。媒质质元的运动速度就是它接到“振动小段”而具有的“振动小段”的速度(振动速度)。媒质质元传递"振动小段"或振动状态的速度则是媒质中的波速(声波的话,就是声速)。所以媒质质元并没有随波逐流跑到远处,只是在自己平衡位置处振动而已,它振动的目的是把振动传出去(这可是和保守的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振动传出去,也把能量、动量传出去了。
所以单身狗并没有下车:波源作一系列手势A,B,C,...,第1只单身狗学波源作了A手势,然后第2只单身狗照着第1只做A手势,而这时第1只单手狗已经作了B手势,....,最终这些单身狗只是把不同的手势传了出去。单身狗做什么手势,就处于这个手势的状态,这是单身狗的运动,而传递手势速度,则取决波、材料特性,这是波速。所以波传播的是振动状态(手势),不是媒质质元(单身狗)。
到大学里会讲相速度的概念:振动的状态,即振动的位移和速度,可统一用一个量刻画:振动相位。波传播的是振动状态,也就是传播振动相位,所以就有个相位传播速度——相速度的概念。对于余弦或正弦波,相速度就是媒质中的波速。
对于电磁波,则不需要单身狗,电磁波是物质,波源产生电磁振动后,电磁场(振动)自己就从波源以电生磁、磁生电的方式、以光速往外跑。
【 在 zxf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一个小学的追逐问题,相当于车站有个美女,火车进站时开得很慢,单身狗纷纷跳下车奔向美女。
【 在 zxf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一个小学的追逐问题,相当于车站有个美女,火车进站时开得很慢,单身狗纷纷跳下车奔向美女。
--
修改:a358 FROM 111.199.104.*
FROM 111.1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