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959~2009,我的沧桑五十年-01
连长造谣的事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场长的耳朵里,场长怒不可遏,把连长叫去一顿臭骂,还抽了连长两个大嘴巴,把连长的槽牙都给打下来一个。连长挨了揍不敢再造谣,但是更加迁怒于赵争鸣,就想找机会害赵争鸣,但是因为不知道赵争鸣和场长到底啥关系,也就不敢明着来,只好来暗箱操作。
大兴安岭林区的冬天来得早,十月刚过就开始下雪,十一月的时候已经是“千里冰霜,万里雪飘”了,连长借口冬天来了,连里要加强巡逻,以防野兽祸害林场,就把马三和赵争鸣从伐木班调出来,让他俩跟着民兵出去巡逻。
天气很冷,民兵们也不愿意出去,都躲在屋里面喝小酒,但是没人巡逻又不行,真出了事连长怪罪下来谁也兜不住。连长早就给了民兵排长小锦囊了,让安排马三和赵争鸣出去巡逻。民兵排长扔给马三一把老套筒,马三拿着枪高兴得不行,真以为自己成民兵了,把自己的刀给赵争鸣拿着,俩人就出去巡逻了。
所谓巡逻其实就是在林场周围转一转,如果看见有什么野兽出没,就放上两枪把它吓跑就完了。马三和赵争鸣绕着林场走了一圈,除了白白的雪地啥也没发现,马三就跟赵争鸣说争鸣咱俩去打狍子吧,我看老鄂(鄂伦春人)就是拿老套筒打狍子的。赵争鸣说就你还打狍子呢?会开枪吗你?别让狍子把你打了。马三说放心放心,我的枪法很是了得,百步穿羊,千步穿猪,咱们打个狍子把皮扒了给你做个帽子戴,还能吃狍子肉。赵争鸣根本不信马三能打着狍子,但是想想反正没事,出去转转也无妨,就跟着马三一起走。
两个人出了林场,找了个方向就走,走了半天啥也没看见,马三就有点懊丧,说他妈的狍子都哪去了?难道都回城了?正说着,就看见远处雪地中有个黑影,俩人赶紧爬下,那个黑影走进了一点,马三和赵争鸣看清楚了,那是一只狼。
有句话叫“狼行无双”,意思就是狼基本都是成群的,一般不单独活动,但是这只狼似乎像是被狼群赶出来的独狼,大概是被打败的老狼王。马三想想没有狍子打只狼也不错,就举起老套筒瞄准,那只狼似乎没有感觉到危险,还在往前走,马三看看距离差不多,“砰”的一枪,只见那只狼踉跄了一下,转身就往林子里跑,跑的时候还有点一瘸一拐。
“打中了,快追!”马三一跃而起向狼逃窜的方向追去,赵争鸣也爬起来追,两个人顺着狼的足迹就往林子里追,但是,就连平时很细心的赵争鸣也没注意到,如果马三打中了狼,为什么脚印旁边没有血迹?
--
FROM 211.99.222.*
两个人顺着足迹追进了林子,追了一段,发现雪地上的脚印开始杂乱起来,明显不止一只狼的脚印,赵争鸣猛然醒悟,心说不好,连忙叫马三说停住!马三还莫名其妙,回头问赵争鸣咋的了?赵争鸣此时脑子里明镜一般,对马三说地上没有血迹,脚印也不止一只狼,咱们中圈套了,快走。马三也明白过来,连忙走回来拉起赵争鸣的手就走。
可是这时想走已经晚了,马三和赵争鸣陡然发现四周不远的地方已经围了七八只狼,稀疏地站成一个圈,已经包围了他们。马三伸手把赵争鸣拉倒身后,把老套筒举起来瞄准,赵争鸣抽出马三的刀说先别开枪,哪只冲过来打哪只。
狼群显然对马三手里的老套筒颇为忌惮,围着马三和赵争鸣转圈,却迟迟不敢进攻,只是逐步缩小包围圈。赵争鸣说不行,咱们得走,否则圈子围死了就完了。于是马三举着枪,挡着赵争鸣一步一步往后退。
狼群看见两个人要走,也跟着马三和赵争鸣移动,始终保持着包围圈。赵争鸣指了指其中一只说那只应该是头狼。马三看了看,正是那只把他们引入包围圈的狼,这是狼体形很大,银灰色,背上的毛已经有些发白,赵争鸣知道这只狼最狡猾也最厉害,背上的毛变白了,说明这只狼已经活了不少念头,肯定是这群狼的狼王。马三把枪对准这头狼王,一边和赵争鸣继续往后退。狼群很有耐心,就跟着马三和赵争鸣一步一步走。
退了不知多少时候,两个人发现自己已经退到一座小山脚下,山不高,但是他们所在的这面比较陡峭,俩人已经无路可退,只好站住,狼群依然围在左右,此时的包围圈已经很小,已经看得见狼的森森白牙了。
赵争鸣看看已无退路,就跟马三说我来点火,你别动。马三一动不动,赵争鸣蹲下去捡身边地上的树枝,捡了几个树枝堆在一起,掏出火柴准备点火。狼群明白赵争鸣要干什么,一只狼终于按捺不住,当头扑了过来,马三抬手一枪,正中狼头,打得这只狼半空中翻了个身,一声哀嚎倒在雪地里,这只狼着实剽悍,在雪地里打了个滚又合身扑了过来,马三来不及上子弹,一侧身抡起老套筒当头砸下,这一下聚马三平生之力,正砸在狼的腰上,狼是“铜头铁背豆腐腰”,挨了这一下,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另一只狼也冲了过来,就势一跃,一口咬在马三的手臂上,马三大喊一声,合身把狼扑倒在地,另一只胳膊挡在狼的脖子上,下死劲往下压,这狼被马三压住脖子,一阵窒息,后腿乱蹬,赵争鸣拎起刀照准狼腰捅了下去,登时把狼捅死在地上。
赵争鸣拉起马三,两个人呼呼喘气,马三胳膊上一片血肉模糊。马三忍着疼把枪捡起来装子弹。赵争鸣从棉袄上扯下一块布给马三包扎。狼群一看瞬间就死了两只狼,剩下的狼不敢再往上扑,又不舍得就这么放弃,仍旧围着两个人来回转。
--
FROM 211.99.222.*
天色渐渐变黑,赵争鸣终于生起了火,狼群看见火光,更不敢过来,两边陷入僵持。马三和赵争鸣背靠着土坡蹲下来烤火,边烤边观察狼群的动静,黑夜中一片寂静,只有狼眼中放出的莹莹绿光。
不知什么时候天开始下雪,雪越下越大,不一会漫天飘满雪花,又开始刮风,赵争鸣心里“咯噔”一下,对马三说不好了,要刮白毛子风。所谓白毛子风就是大风夹着大雪,有点类似沙尘暴,大风横着刮,大雪横着飞,天地变色,对面不见人。
大风很快把火堆刮灭了,风助雪势,犹如龙鸣虎啸,四周什么都看不见。赵争鸣跟马三说不行,咱俩得起来活动,不然不是被冻死就是被活埋。两个人站起来不停跺脚,顶着白毛子风来回转悠,好在俩人在山坡下,风势相对小一点,否则不知道会被大风刮到哪去,马三胳膊上的伤口不再流血,已经被冻住了。
第二天一早,小小了一些,但仍然再刮,俩人从齐腰深的雪中爬出来,狼群早已不知去向,四周一片白茫茫。两人出来的时候根本没带吃的,此时又冷又饿,几近崩溃。马三说咱们赶紧往回走。两个人顶着大风相互搀扶就往回走,这一走就是半天,却始终没找到林场的踪影,俩人知道自己迷了路,一时慌了手脚,又决定先回山坡那等白毛子风停了再走,至少那有两只死狼,实在不行可以吃狼肉。
两人想顺着脚印走回去,可是大风把一切刮了个干干净净,俩人走了一段就找不到来时的脚印了,只好凭记忆前进,但是大风中根本分辨不出方向,俩人连回去的路也找不到了。
两个人顶着风走到小山边,心想这应该是我们打狼的那地方了,可是沿着小山走了两圈也没找到死狼的踪影,此时俩人再也支持不住,在山边避风的地方相互依偎着蹲下来,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一觉醒来,两个人几乎被活埋了,挣扎着从雪堆里爬出来,风已经停了,四周一片死寂,赵争鸣捡了几个树枝又想生火,但是火柴却不知去向,两个人彻底傻眼了。身边只有一把刀和一只老套筒,此外什么都没了。
赵争鸣看了一眼马三说:“马三,看来咱俩要死在这里了。”
马三脸白如纸,显然是伤口仍然在疼,低着头对赵争鸣说:“争鸣,我不该带你出来,害你也要死在这。”
赵争鸣叹口气说:“马三,如果让我选,我愿意选你跟我一起死。”说罢低下头。
马三听见这话,顿时豪气冲天,对赵争鸣说:“争鸣,你放心,咱俩不会死的,你在这等我,我去找死狼,有狼肉咱们就死不了。”
赵争鸣说:“你别去,咱们都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你上哪去找狼?你还是陪着我吧。”
马三不再说话,伸手把赵争鸣搂在怀里,摸着赵争鸣的头发,轻轻的拍。
赵争鸣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马三却不知去向。赵争鸣站起来大喊:“马三,马三。”声音嘶哑,几乎连自己都听不见。赵争鸣急得眼泪都下来了,她知道马三是去找狼了,但是这蠢蛋要是找不回来了怎么办?
--
FROM 211.99.222.*
还好没多久马三就回来了,赵争鸣扑过去先一个胃捶,然后一头扑进马三怀里。马三皱着眉说:“没事没事,争鸣,我找到死狼了。”
赵争鸣大喜,说赶紧坐下,马三坐下来从怀里掏出一片冻得硬邦邦的肉递给赵争鸣,说:“狼已经被冻在地上了,我实在扯不下来,只好割了一片肉,咱们也没有火,只好生吃了。”
赵争鸣接过肉说:“你呢?”
马三说:“我饿得不行了,在那就吃了一片,你吃吧。”
赵争鸣不再说话,把生肉放在嘴里咬,生肉的腥味冲得她直犯恶心,但是想想不吃就死定了,只好忍着恶心一点一点吃了下去。吃完肉赵争鸣说:“走,我跟你去找死狼。”
马三脸色一变说:“不用去了,死狼已经被别的狼扯得差不多了,没剩下什么了。”
赵争鸣不再说话,靠在马三怀里。马三搂着赵争鸣也不说话,两个人就这么默默坐着。
第二天马三拎着老套筒又出去找吃的,赵争鸣要跟着去,马三不让去,说你好好休息,恢复一下体力,咱们还要往回走。
马三不多时又回来了,说没打到什么东西,只好又去死狼那,勉强又割了一小片肉,说着又拿出一片肉给赵争鸣,赵争鸣又问你呢,马三说我把皮吃掉了,肉留给你。赵争鸣吃完了肉,马三说咱们再往回走试试吧,说着站起来,身体晃了晃,一头栽倒在雪地里。
赵争鸣连忙过去把他抱在怀里,连说马三你怎么了?马三睁开眼看着赵争鸣说争鸣我冷。赵争鸣说我给你暖暖,说着把马三的衣服解开,又把自己的外衣内衣全解开,露出白嫩的乳房,把马三搂在怀里,乳房紧紧贴在马三的胸膛上。
不一会赵争鸣感觉马三的身体越来越热,她大喜过望,以为马三暖和过来了,她不知道其实这是马三身体的热量正在飞速流失,所以才会感觉到热。
马三突然醒了过来,两只眼睛异常明亮,看着赵争鸣说:“争鸣,我喜欢你。”
赵争鸣点点头说我知道,我也喜欢你呢。
马三又说:“我下辈子再跟你好。”
赵争鸣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哽咽着说:“马三,你别说话了,你死不了,我还要嫁给你呢。”马三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身体一点点变冷。
赵争鸣拼命搂紧马三,不知不觉就晕了过去。
赵争鸣再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林场医院里,小护士告诉她说一个鄂伦春老猎人出去下套子,路上发现了你和马三。赵争鸣说马三呢?小护士说马三已经死了,老猎人把你背回来的,又通知了连队去把马三的尸体给背了回来。赵争鸣低下头不再说话,小护士又说那个马三,他们把他扛到这来的时候已经硬了,我们说给他换换衣服,把衣服脱下来一看,左胳膊上有两道大伤疤,已经冻住了,我们都说这肯定是被狼给撕的,大夫说不是,这个创面明显是用刀割出来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被人割了肉,还有人吃人肉吗?多恐怖啊。
赵争鸣终于明白她吃的肉是哪来的了,也明白了为什么马三不肯吃。她闭上眼睛,却没有一丝泪水流下来。
--
FROM 211.99.222.*
赵争鸣由于冻伤,脸上留下一道疤痕,左手小拇指和无名指被截除,病退回城,直到回家前,再没跟任何人说过话,他们连长来看了他一回,她从连长进门就一直盯着连长看,直盯到连长出门,连长被看得心里发毛,又见赵争鸣脸上留下了疤,已经不符合他心里面林妹妹的标准了,就很痛快地给赵争鸣办了回城,回城前赵争鸣给我写了信。
我看过信后去跟赵跃进说了一声,对于马三的死,我们只有沉默,没有特别的伤心,虽然我们年纪不大,但是对死亡并不陌生,我们见过别人死,自己也曾与死亡擦肩而过,死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恐怖,相对于我们蝼蚁般卑微的生命,茫然不知前路的生活,死反倒是一种解脱, 就像庄子他老人家说的:“子不死,安知死之乐?”
77年2月,华国锋主席公开提出“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让知青们颇感茫然,既然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那么毛主席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中央仍旧会始终不渝的执行。知青全体回城也就没有了实施的可能,我们依旧要在这里“大有作为”下去。
77年8月,复出的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恢复高考,并决定当年12月举行高考。这个消息传到云南,众知青面前陡然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顿时欢呼雀跃,四处奔走相告,很多知青开始复习已经丢了多年的功课,一瞬间中学课本成了最抢手的图书,我和赵跃进为了一本数学课本,险些把我们班长活活掐死。
课本到手之后,赵跃进白天在猪场看,我晚上出工回来看,我们的心都热的滚烫,想想看,不但能回城,还能上大学,对于我们这种黑七类子弟来说,那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如今大学敞开了大门,不再计较成分,不用出卖身体,大家各凭本事,真刀真枪的拼,我们焉能不喜?
我第一次欣喜的翻开课本,也遇到了第一个问题——看不懂。
这怎么可能?我是知识青年啊,怎么会看不懂,我心里一阵恼怒,不行,肯定有我懂的,我把课本哗哗往后翻,翻了四五个来回,越翻心越凉,终于明白原来我所谓的“知识青年”肚子里却着实没啥知识,我只懂怎么炖“蛇鼠一窝汤”,怎么抓蚊子吃,怎么偷鸡,可是人家也不考这个啊。想到此处,我平生第一次老羞成怒,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自个就把老脸憋了个通红。
我只好去问问赵跃进,他毕竟比我大,没准比我懂得多。见了面我还没开口,赵跃进就先提出了一个令数学界为之震惊的问题:“对角为啥是相等的?”这个问题彻底把我击倒在地,我脑子里飞速寻找,想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结果吭哧了半天啥也没吭哧出来,不禁再次老羞成怒,一把揪住赵跃进的领子,暴喊一声:“我他妈的咋知道!”
--
FROM 211.99.222.*
看不懂也要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书干脆就是纸做的,那更是纸老虎了。既是纸老虎就没啥可怕,大不了老子一把火烧了它。书看得很累,书上的字要是一个一个分开,我都认识,可是他娘的这些孙子一旦组合到一起,我就说什么也弄不明白是啥意思,你说气人不气人?晚上看书越看越累,看不懂越来越急,越急吃得蚊子就越多,最后吃蚊子吃得都打饱嗝了,也没整明白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到底咋个解法,活生生把一本数学课本看成了悲情小说,眼泪都下来了。
赵跃进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看书看得落下个毛病,不管何时何地,其时多么生龙活虎,只要一翻开数学书,不出两分钟,立即睡过去,抽大嘴巴都抽不醒。有一次我晚上去养猪场拿书,到了猪场一看,赵跃进同志翻到在猪圈里,正搂着一只小花猪嘴对嘴地打呼噜,时不时还吹个泡泡,明显是灌肠留下的后遗症。脸上淅淅沥沥全是口水,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小花猪的。我把他和小花猪分开,拽着他的胳膊在猪圈里转了一圈,赵跃进愣是没醒,把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只好拿了书走。后来赵跃进跟我说他从不失眠,如果睡不着,就随手拿过一本数学课本,都不用翻开看,只要盯着封面看两分钟,头一歪就过去了,快得跟休克似的。
没办法,看不懂数学就先看看语文吧,语文我最喜欢,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我比较熟,至少不会看不懂。想毕我就又去找班长,班长脸色铁青,估摸着也正在为数学的事儿发愁呢。我说班长你先把语文课本借我看看,班长一把抓住语文课本,抱媳妇一样紧紧搂在怀里,连说不借,我勃然大怒,上去抱住班长的脑袋一乱晃,晃得班长晕头转向,两只手不由自主就伸开想保持平衡,我一把抢过书就走。班长在后面大呼小叫:“赵超美!插那老逼。”
我心想老子可没那设备让你插,就我现有的设备,也不符合你那爱好。我也不搭理他,找个地方接着看书。看着看着又出问题了,啥叫“修辞”?啥叫“语法”?啥叫“多层复句”?看来看去又是一头雾水,我心想完了,说了这么多年中国话,现在连“语文”都看不懂了。这他娘的可咋办?
啥也不懂这个心情可是郁闷的不轻,我把课本翻来翻去,想找点看得懂的东西,这一翻果然有发现,我看到一首诗,是杜牧的《山行》,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一读不要紧,就把我读了个面红耳赤,我承认我思想不够高尚,甚至有点下流,我不知道读过这首诗的人是不是只有我这么想:“停车坐爱?”“红于二月花?”,这个杜牧实在是太下流了!
这也不能怪我,当年不像现在,有比较多的那个…途径吧,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当年可不一样,就是全凭想象。其时我身体的发育基本完成,尤其是脸发育的很好,很好的意思就是很长,好像吃蚊子那点营养成分全长脸上了,整个成了一把铁锹,谁要把我倒过来就能铲土,不过说实话,要是没这铁锹脸,我大概只有1米75,有了这铁锹脸,嘿嘿,本少侠变1米80了。这是题外话了,总之当时我坚信杜牧这首诗里面有错别字,于是就按照正确的意思去理解,这一理解自然心猿意马,完全神游天外了,神游天外之余也不禁对杜牧老先生充满钦佩,人家到底是读书人,用的词都文绉绉的,“坐爱”,你听听,虽然有错别字,但还是比我们有学问,我们一般都用“操”,实在是太庸俗了。
书读的很不顺利,复习时间也很短,而且当时农场是不允许知青们专门复习功课的,所有知青用的全是业余时间,在昏黄的灯光下,甚至是月光下刻苦读书,我和赵跃进也一样,后来我们毕生都没那么用功过。
77年12月,我和赵跃进参加了高考,考试的详情我就不说了,说出来实在丢人,总是就是一塌糊涂吧。顺便说一下,赵跃进考数学的时候睡着了,由于鼾声震天,严重影响了考场秩序,被监考老师给轰出来了。
当时无论考不考的上,分数是不公布的,但是我们就知道了,是王连长(官方称呼王干事)告诉我们的,那天也实在是够丢人,王连长把我和赵跃进叫到连部,一见面就说恭喜恭喜,我们俩当时高兴完了,抱着王连长说我们考上了?王连长一把推开我们说考上个球,我恭喜你们要继续扎根边疆了。说罢脸色一变,说你们俩丢不丢人?赵超美,你知道你数学考多少分?24分!你干什么吃的,他妈的白天看晚上看,你书都看到狗肚子里去了!我大惭,脸跟茄子一个色,赵跃进在旁边嘿嘿的笑,王连长大喊一声你笑个屁!把赵跃进吓得一哆嗦,王连长说你他妈的还好意思笑?你知道你自己考多少分吗?赵跃进啊赵跃进,你了不起啊了不起,竟然考了8分,你他妈的给老子考回来一张邮票啊。
--
FROM 211.99.222.*
高考双双落榜,我和赵跃进希望的肥皂泡再次破灭,想想也不能怪我们,文革开始的那年我和赵跃进一个8岁,一个7岁,大字还没认识几个,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老师们都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上课就是学习毛主席语录,“血统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黑七类连学语录的资格都没有,就现在认识的这几个字,还是偷偷摸摸看“毒草”自学的呢,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当然还有个我和赵跃进死也不承认的原因——我们俩压根也不是学习的料。
78年春天的时候,王连长通过自己在公安系统的战友打听到了小黛农的消息,小黛农已经被转到了思茅劳改农场服刑,思茅距离景洪县城大概150公里左右,当时也没有客车,只有一些马帮会送一些粮食蔬菜进去。我和赵跃进决定去看小黛农,三年来小黛农丝毫没有消息,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知道她爷爷老勒刀失踪了吗?
赵跃进很兴奋,嚷嚷这要给小黛农买这买那,我适时的提醒了赵跃进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们俩的经济之力都不强,俩人加起来共有人民币3元一角八分正,这点钱还不够我们俩到景洪县城的,看着这点钱自己都脸红,没办法,我们就这点钱,说句老实话,俺俩从小到大都没见过整十块的“大团结”是啥样。
没钱就去不成思茅,就算我们俩可以走着去思茅,但是两手空空怎么见小黛农,我们思来想去,只好去找王连长帮忙,顺便请个假。王连长听说请假,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一说到借钱,脸色就万分尴尬,把自己从上到下所有的口袋翻了个遍,总算掏出来5块钱,说你们拿去吧不用还我了。我们知道王连长的工资都要上缴给老婆,这5块钱没准就是一个月的烟钱,心里很过意不去,还想推脱一番,王连长说赶紧滚蛋我看见你俩吃不下饭,就把我们轰出来了。
我和赵跃进收拾了一下行装,到景洪县城买了点牛肉干、水果糖什么的,就准备上路。我们的计划基本上是以走路为主,如果路上能碰到拉货的汽车,就想办法坐段顺风车。总之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走到思茅。
天上下着细雨,乡间的山路上寂静无声,我和赵跃进几乎听得见彼此的心跳声。晚上我们会走到很晚才休息,拿出窝头吃一点充饥之后,就把雨布裹在身上,躺在路边睡觉。四周有些不知名的虫子在鸣叫,我躺在地上,看着雨滴从天空中飘下,高考、回城,所有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那一瞬间,我体会到了一种纯粹的宁静,那种宁静融化了我的心,融化了我的肺,把我彻底融化在了身下的泥土之中。
可是第二天一早,已经融化了的我又迅速凝固了回来,我醒过来掀开雨布,一条大金环盘在我身边,正睡得一塌糊涂,我吓得全身有毛的地方全都一阵发麻,所有的毛都立了起来。我一动也不敢动,这时赵跃进也醒了过来,掀开雨布就一声尖叫,那叫声就好像一个被阉得不是太干净的太监发出来的,我转头一看,好家伙,这小子就是比我有魅力,他旁边竟然盘了三条蛇。我赶紧对赵跃进说别动,赵跃进保持着半躺的状态一动不敢动,我先一点点从我的蛇旁边往外挪,挪到安全距离以后,立即爬起来,又一点点挪到赵跃进身边,赵跃进的情况比较复杂,两边都有蛇,我伸出手拉住赵跃进,一点点把他拉起来,我们俩抓起雨布撒腿就跑,直跑到腿肚子抽筋才停下来。赵跃进哆嗦着跟我说:“蛇,蛇。”我心说废话,你以为是蛇皮腰带呢。
--
FROM 211.99.222.*
我和赵跃进走了五天,其间扒了三趟货车,有一趟扒错了方向,差点被拉到老挝去,我们的口粮第三天就吃完了,几次想吃包里的牛肉干和水果糖,但是都下不去手,后来碰到一个老傣的马帮,马帮要去南屏,开始看我们俩衣衫褴褛,以为我们是盲流要偷东西,对我们非常警惕,我们赶紧跟人家解释自己不是盲流,是知青,没想到知青名声更差,人家差点要揍我们,幸亏一个老傣说算了算了,都是些小孩,我们防紧点他们就偷不着东西,让他们在后面跟着到南屏吧,否则走迷了路就要死在这儿了。
我们就跟着马帮走,其间那个替我们说情的老傣给了我们几块喂马的豆饼,我们俩凭着这几块豆饼走到了思茅。到思茅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们本想在候车室对付一晚上,却被工作人员给轰了出来,人家怕我们扒火车。我们只好连夜往劳改农场走,吃了豆饼又喝凉水,搞得我俩拉肚子,走不了几分钟就得冲到路边拉一回,第二天早上走到劳改农场的时候,我和赵跃进的脸都拉的绿油油的了。
劳改农场的管教干部看到我们也吓了一跳,先叫人查了查我们是不是从那逃出去的凡人,确定了不是才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说明了来意,还出示了从连长那偷来的介绍信,管教干部才相信我们不是来投案的,而是来探视的。管教干部跟我们说这个黛农来了劳改农场以后非常不配合改造,刚来的时候非让管教干部表态,承认她刀劈刘副连长的做法是正确的,管教干部感觉很好笑,说你正确还判你刑,难道是我们政府错了?小黛农说判我刑不能说明我错,只能说明你们和那个刘副连长是一伙的。管教干部说我们当然是一伙的,难道跟你这个犯人是一伙的不成?再说我们也不管判决的事,只管劳改的事,你跟我们说有屁用。至此小黛农就拒绝与狱方合作,处处抵触改造,让管教干部很头疼。管教干部说你们见了她要劝劝她,跟我们对抗是没有好处的,只有死路一条。
管教干部检查了一下我们带的东西,把我们领到接待室,交代了一下探视纪律,就让我们等着,过了大概十分钟我们终于见到小黛农,她长高了,也瘦了很多,脸上表情很默然,没有我们预想的兴奋。看见我们只淡淡的问你们来干什么。
由于情形和我们俩想的不一样,我们原本准备好的开幕词都用不上了,气氛就显得很尴尬,我们俩窘得满头汗,小黛农大概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就问你们怎么来的,我说我们走着来的,赵跃进拿出我们带的牛肉干和水果糖说这是给你带的。小黛农看也不看说我不要,你们带回去吧。我们更加尴尬,一句话说不出来,脸上的汗和着泥滴下来,我们不停用手擦,不一会就把自己抹成了窦尔敦一样的大花脸,那情形好像正在劳改的不是小黛农,而是我和赵跃进。
吭哧了半天,我终于憋出一句话:“勒刀老哥不知道去哪了,我们一直找不到他。”这句话说出来我就后悔了,这不明摆着想当小黛农的爷爷嘛。
小黛农看着冷冷的我说:“你们的勒刀老爹已经死了很久了,你们不知道?”
我们俩吃了一惊,忙问怎么回事。
小黛农看我们俩惊讶表情不像是装出来的,闭上眼睛说:“我被抓以后不久我爷爷就死了,是管教干部告诉我的,说我爷爷死在勐养农场附近的一个山沟里,他们发现他的时候尸体已经快烂掉了,他们认得我爷爷的枪,才确定是我爷爷,都以为我爷爷是去打猎的,我知道我爷爷不会跑那么远去打猎,我始终也不知道他去干什么。”
我和赵跃进说不出话来,我们心里很清楚老勒刀为什么去勐养农场,因为刘副连长在勐养农场,老勒刀不是去打猎的,是去杀人的。
--
FROM 211.99.222.*
回去的路上我们很难过,我们知道小黛农生我们的气,怪我们既没能照顾好三花,也没能照顾好老勒刀,小黛农跟我们说让我们以后不要来,她不想再见到我们。这句话着实伤了赵跃进的心,路上我跟赵跃进开了一句不合时宜的玩笑,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结果赵跃进一下就急了,要不是我俩拉肚子都拉得跟面条一样软,我想赵跃进一定跟我玩“猴子偷桃”。我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很是过意不去,想说说话找找气氛,可赵跃进脸拉得比驴脸都长,一句话也不跟我说。
说实话我也很喜欢小黛农,小黛农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弯弯的,嘴角微微翘起,很是好看,可惜刚刚她从头到尾都没笑过,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看到她笑了。我对小黛农比较朦胧,只是心里觉得她挺好的,不这一点我比不了赵跃进,他是真心喜欢小黛农,也许是因为他没有我这么多心眼,所以比较专一吧。我不知道这对于赵跃进是福是祸,或许只有我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赵跃进从不考虑问题,是福是祸他都迎头而上。
我对老勒刀的死也很难过,他是一条好汉,不像我们这些知青,被人打完了左脸再伸出右脸。老勒刀坚信着景颇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信仰,这种信仰不见于文字,只代代相传于景颇人的心中,那是一种恩怨分明,有仇比报的血性,我不知道我血管里流淌的鲜血中是不是有这种血性,抑或只有赵姨妈留给我的奴性,我没找到什么机会证明,或许有机会我也不敢证明,否则我为什么不去勐养农场砍了刘副连长?
现在却不是我拷问自己良心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救出小黛农,可是我要想办法救出我们自己,我想离开这个鬼地方,虽然这里美得如诗如画,可是诗和画都是吃饱了饭有了闲情逸致才有功夫欣赏的,我们活得人不如狗,就算身在画中又能怎样?
可是说实话我真是想不出任何办法,我只熟悉偷鸡摸狗,赵跃进除了养猪和“猴子偷桃”,似乎对思考也不怎么在行,想到这里我的心头涌起一阵绝望,我真想就此了断了自己,不再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让所有的烦恼和沮丧都跟着我一块见鬼去。
当年云南知青的自杀率居全国第一,有我这种想法的人绝不在少数,我们身处蛮荒,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命如蝼蚁般卑微,场长连长们只要高兴,想捏死哪一个就捏死哪一个,试问这样或者还有什么意思?我们黑七类还则罢了,那些当年叱诧风云,手持皮鞭誓言砸烂旧世界的红小将,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红卫兵,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如今他们全都低下了曾经高傲的头颅,在蛮荒中苟延残喘,为了一个回城的名额出卖能出卖的任何东西,更有甚者为了一个稍大点的窝头,相互打得头破血流。上苍跟我们开了个多大的玩笑,很多人玩不起了只好去死,当时在自杀的知青中,红五类占七成以上。
--
FROM 211.99.222.*
当然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想法确实幼稚,哪有严重到要死的地步?日子是艰难点,可也不至于艰难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现在我回城快20年了,过的日子并没有比在云南的时候好多少,甚至有段时间过得还不如在云南当知青的时候呢,可我依然恬不知耻的活着,从来没想过要弄根麻绳把自己勒死,“好死不如赖活着”,在如今即将知天命的我看来,还真他妈的有道理。
我要说生活这个东西还是挺会玩人的,它在就要把我们通通玩死的前夕,又给了我们一颗希望的泡泡糖,让我们自己吹泡泡。这里需要明确一点,这个希望的泡泡可是要我们自己吹的。
这个泡泡起始于橄榄坝农场七分场。相信这件事很多人都清楚,我还想讲一遍。78年11月,一个叫徐玲先的上海女知青要生孩子,生孩子是件喜事,值得庆祝,可她犯了一个错误,她想到分场医院去生这个孩子,就像我前面说过的一样,分场医院的医生弄死人比治好人拿手,杀生比接生在行,一个小小感冒到了他们手里就有可能致你于死地,更何况是生孩子这么大的事。要是我生孩子(当然我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他妈的宁可自己给自己接生也不去找分场医院的医生。不知道当时徐玲先是怎么想的,总之她就冒着生命危险去了分场医院,分场医院一个姓成的医生接待了她,这个成医生是革命“红医班”毕业的,正式挂牌看病的时候连手术刀和水果刀都分不清,平时喜欢喝两杯小酒,看病的时候嘴里含一口酒往医疗器械上一喷就算是消毒了,有时候舍不得酒也就干脆不喷了,基本上可以这么讲,成医生跟杀猪的屠户唯一的区别就是——杀猪的没有他这么狠。
徐玲先上午十一点多到的分场医院,此时成医生刚刚喝过开胃小酒,神智还算清醒,他消毒了一下器械(就是我前面说的那种消毒法),找了个大婶帮忙,该大婶也曾替人接生,算是成医生的医疗顾问吧。两个人准备好家伙,静待徐玲先的小宝贝降生,可是这个小孩却很讨厌,呆在他妈肚子里迟迟不肯出来,他难道不知道我们成医生每天都有很多应酬的吗?这孩子实在是太不体谅我们敬爱的成医生了。
等了一下午这个讨厌的小孩也没有要出来的动静,这令成医生大为光火,世上竟然还有这么不懂事的孩子,一下午了还不出来,还让不让人吃饭了?成医生肚子里的酒糟早就不答应了,一个劲催成医生赶紧整两杯,成医生拗不过酒糟,只好跟他的医疗顾问(接生大婶)交代了一下说看这意思一时半会儿生不出来,我还是先回家吃饭,有什么事去家找我。交代完了以后就急匆匆走了。
成医生走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回来,徐玲先却出了问题——难产,接生大婶哪见过这个阵势,连忙去找人,人是找来了,徐玲先又出现大出血,几个人赶紧把徐玲先抬起来送总场医院,徐玲先没能挺到总场医院,和她尚未谋面的孩子双双死在了路上。
死了就死了吧,当时治死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谁让你挺不住的?这也怪不得成医生,因为成医生此时已经喝多了,躺在分场的伙房里人事不省,只比死了的徐玲先多口气而已。
但是徐玲先的同乡和战友们似乎不太愿意,他们跑到总场医院吊唁,还要开追悼会,说什么要改善知青医疗条件,惩治凶手。凶手这会儿酒还没醒呢。第二天总场医院要火化尸体,知青不答应,把场部医院给包围了,还开来了好多拖拉机吧医院的路给堵了起来,场部也不是吃素的,调来保卫干事就准备动手,这一动手不要紧,知青们全都翻了脸,两边立即就动起了手,闻讯而来的知青越来越多,保卫干事大败而归,知青们抬着徐玲先的尸体又直奔景洪,去州委讨要说法,并提出了三个要求:惩办肇事医生,追究其法律责任;改善农场医疗卫生条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追认死者为烈士,给死者家属相应的烈属待遇。州委挺了四天,眼看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就仓促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于是请愿知青准备返回农场。这就是著名的“橄榄坝事件”了。
橄榄坝知青去州委请愿的消息迅速传遍景洪农场,我听说这件事已经是几天以后了,是班长跟我说的,他自从高考落榜以后整个人变得很是愤世嫉俗,常常哀叹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不济,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就我本人的观点,就他那衰神附体的德性能当上班长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还想得陇望蜀上大学,简直不知羞耻。
我忘了是谁组织的,也许大家全是自发的,我们景洪农场知青决定罢工请愿,去州府讨个说法,让州府的领导看一看我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请领导们给知青的命估个价,算算我们到底贱到什么程度。参加请愿之前班长写了条大横幅,准备游行时用,横幅上写着“草奸人命”,虽然字写错了,但是班长一片赤诚之心打动了我们,再说我们谁也不知道那个“菅”字怎么写。我并不认识这个徐玲先,但是对于她的死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我想当时大多数知青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到了后来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活命靠自己。如果不想做下一个徐玲先,那就是时候为了活命挺身战斗一把了。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