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monweal 讨论区 】
发信人: alcohol (酒鬼小新回归), 信区: Commonweal
标 题: 【当地见闻】(一、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r 14 11:31:04 2004), 转信
一、水资源:
直到从大海陀回来,我也没有搞清楚它究竟属于什么国家自然保护区,起伏的山丘上
并无多少植被,大多是灰扑扑的,低矮的灌木杂落其中,远看就像一张长满青春痘的脸
(其实我是想说象癞子头的,呵呵)。等我们下了车,看到的也是满眼的黄土,连草都
很难寻到一根。而中午我们去的旱水窖村真的是村如其名,全村70多户人家就靠200余口
旱水窖支撑着。当然,这是村口大墙上的官方文字,实际情况可能比这还糟糕。旱水窖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水窖,而只是依靠雨季和冬天积雪的少量降水通过屋顶的瓦片汇集在
一起的所谓“水窖”。这比我在甘肃定西(国家级贫困县)看到的情况更差,至少定西
农村的庭院等处都用水泥浇筑,雨水虽然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收集,但效果明显要比这仅
靠屋顶的好。不过幸而河北的降水应该远远超过甘肃的,所以情况并没有我想想的糟糕
。从路旁的村民口中了解到,他们还从山下买水,3块钱一桶。我没有看到那一个桶有多
大,但通过村民的比划,我估计是两个纯净水桶的大小。后来在我抢食的老乡家中我看
到了两个水桶,不过那是他们下山挑水用的。可见,旱水窖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当地人
畜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问题。据一个老人讲,他和老伴两人一年花在买水上的费用大概
是100多元,如果家里还有大牲口,消耗会更大。
二、农业收入与费用:
这个问题是我一直所关心的,因为在浙江农村,靠种田是看不到希望的,不过因为当
地的超生现象不是特别严重,再加上还有一些副业可以弥补,所以农村的生计问题不是
特别突出。但以前我们系支教的延安农村,一家往往有四五个孩子,导致了普遍的家庭
贫困。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能够和其他村民了解情况,只能以我所掠食的那家作为例子
,窥豹一斑。该户有三个儿子,老大初中毕业后当兵,老二在昌平当厨师,老三初三在
读。家中有羊8头,地16亩,每亩产粮250余斤(未听清何种作物,山药是主产之一),
每亩地上缴费用50元左右,不交粮。老三每年学费加上住宿及伙食需4000元。问及家中
口粮是否充足时,立时得到肯定答案,心中顿感宽慰。其家虽然不大,仅三间房,但还
被我寻到黑白电视机一台,据称已经有15年历史了,花了500元。虽然我对这个说法还有
怀疑,因为15年前的500元绝非小数,况且当地的电视信号接受情况也只是通过村里的小
小接收站。而且当地电费6毛一度,他家每月电费仅10元左右,电视机放在灶台边上,其
地位也可想而知。所以,要么就是主人在掩盖自己,要么就是我的听力有很大问题,呵
呵。不过不管如何,我对该户的经济情况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因为他们还热情地拿出酒
来,而且他儿子似乎还有来北京的想法。但不知道其他人家的情况,毕竟让我们深入的
人家肯定是当地最好的人家。
--
FROM 166.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