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calabr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持不同的观点哈,我认为干预到底是教育还是医疗,关键取决于科研的底层逻辑。如果一套方法有基础的机理研究,被试的筛选能形成随机分组,有良好的临床对照结果,那毫无疑问归结为医学方法。比如ADHD的治疗方法里会提到父母教育和行为干预,这些方法都经过了比较严谨的临床对照实验,可以归结为医疗手段。
: 孤独症领域的干预方法之所以没有大的随机双盲实验去论证效果,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孤独症谱系群体差异化太大,很难实现大规模随机分组的条件,临床的工作量和成本都太高;第二是伦理不好过,尤其是87年洛瓦斯的试验,现在基本上过不去伦理审核了;第三是ABA领域,过于强调个案研究,这倒是存在一个领域融合的问题,行为分析师基本上都是教育学或者心理学出身,少有医学专业出身(和国外医生与BCBA收入差距极大也有关系),所以也少有人推动这样的临床实验。
:
当然了,自闭症首先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是在目前自闭症病因不清的情况下,医学上更多的是以探索为主(个人意见)。在心理学层面,底层逻辑是研究为什么自闭症孩子偏离了正常发展轨迹。更多是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当然其实总体来看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是对程度较重、能力较低的孩子。
对于随机双盲实验,您说的很对。伦理这块确实是一个死结,怎么可能放任孩子在长期在对照组中呢?至于惩罚想都不要想了,虽然惩罚很有效。ABA中强调个案研究,是由其理论所决定的。ABA只研究个体,很少涉及群体,变量太多了。
我个人其实不太关注这种大规模的实验,说实话我觉得意义不大,进步一定会有,可能还会很大。但是这种进步,在实际环境中孩子的几个重要“节点”,例如幼儿园、小学入学。能否符合其最低要求?我更关心的是这个,很多孩子在有很大进步的情况下,依然跨不过去。
谱系儿童的差异性太大了,接触越多这个感觉越强烈。套用各种循证方法,我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不行。所以才觉得,干预就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当然是有前提的,在医学还没有解决方案的情况下。
另外不懂就问,我没学过医,真的不了解怎么定义循证医学的。这种“干预”如果有效,有双盲实验之类的。真的可以算医学手段吗?我以前总觉得“医学”吗~打针吃药手术才算~
--
FROM 123.18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