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畏,半瓶水的最爱胡说八道,下面是我的观点。
第一点无论怎么样,干预总比没有干预强。你干预的时间花在哪,那孩子进步就在哪。至于家长心里的需求有没有达到,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比如只教认知,那肯定认知进步大。教了认知能不能生活中用,那要看教没教。如果没教,那就肯定泛化不好了 。
第二点干预也有很多类型啊,并不仅仅只有机构干预,家庭干预,幼儿园支持下的干预也是。比如我写的科普里NDBI就有幼儿园的方法,家庭干预的方法。所以40小时很容易凑齐的。当然家里让孩子去机构,剩下时间不管,那是不行的,人类是社会性的,要在集体环境中提高社会性,家庭,同伴,幼儿园都很重要 ,机构是突突专项的。
第三并不是BCBA或者BCaBA就一定专业。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也不错啊,但是需要团队支持。就举个特别的例子,心理医生的支持要不要。
呃,这句话有点不好, 我只是假设啊,假设BCBA有个谱系孩子,看他们对自己孩子采用什么方法就知道了,是不是只有DTT,是不是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是不是要经常和同行 专业的人士交流,是不是遇到孩子的事,反复斟酌,再确定干预方法。比如我们想做影子老师这一块,自己培训可以,也有美国督导了,但还是要找给自己孩子培训影子老师的BCBA聊一聊。为啥,因为父母对自己孩子会用最大的努力找最好的方法。
可能我还是家长心态,我目前理解的专业就是目前干预目标是适合孩子的,从长远打算的,干预方法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我希望家长能认真思考下,当前的干预目标是什么,适合自己孩子吗?
执行的老师是很有爱心,耐心和灵活。灵活,真的很重要,特意点出来~
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因材施教的老师,才是专业的。
其实就是信息差,当你看到稍微专业的,就会知道原来可以做的更多。等我看到更专业的方法,再分享。
【 在 yyhn1959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有3个因素,一个是定义普通孩子,我的理解应该是ados2评估分数变化,从干预前多少,到干预后多少,在 某个低分范围内。
: 大家想一下 ,智商低的普通孩子什么样?然后心里对普通孩子的预期会有所降低。
: 第二个ABA是一个理念,循证干预方法就很多。那必定要专业的团队。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孩子,那怎么知道泛化没?
: ...................
--
FROM 114.2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