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如果谱系孩子想上普通小学,跟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划片入学,也就是上户口、房产对口的学校,疫情之后小学入学基本取消了面试环节,基本报名之后就跟其他同学一样录取了(疫情之前,有些学校上学是面试的)。北京一些学校允许外地户口租房入学,但北京户口要有对口房产。
在孩子入学之前也考虑过很多相关问题,给区教委、学区等都打过电话咨询,了解一些一手情况,同时也听说过身边一些孩子的情况。知道很多家长都在纠结,所以今天说说政策和建议,供大家决策。主要适用于北京的孩子,其他地方可参考。
政策篇
1、关于缓读。前几年的政策是,在北京,海淀区、东城区(其他区没咨询过),缓读当年不需要办理手续、证明材料,第二年在报名入学时提交证明材料,具体材料要问具体学区的要求。有的学区不需要医院诊断证明,说清楚原因即可,有的学区需要诊断证明。我问的是比正常晚一年的情况,如果晚两年,还需要家长问清楚。外地有些地方,当年(即应该入学但没入学这一年)就需要证明材料,大家可以问清楚。(区教委的小学招生处和所在学区一般都能查到电话,学区是一个实体单位。)
2、关于陪读。查阅过一些教育类法规文件,没有看到对陪读的要求。
从实践来看,有的学校接受陪读,有的不接受;有的接受家长,有的接受影子老师,所以对学校来说,接受陪读或许不是硬性要求,也欢迎大家提供相关政策。如果对孩子心里没底,可以选择能陪读的学校,给自己留个后路,提前打听好。所在的学校,有家长也有影子老师陪读,但是数量极其少,一个年级也没几个。陪读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孩子能力跟学校协商,比如有的在校园里,有事随时进去;有的在教室外、走廊里;有的就在教室里。有的一直陪读,有的陪半天,有的陪半学期,等等。
3、关于留级。从实践看,每个区的要求可能不同,有的区允许留级,但是有具体时间要求,比如一年级、六年级某个学期不允许;也听说个别郊区的学校不允许留级,不管跟上跟不上都要坚持。猫妈认识的孩子里,有一个也在海淀,现在学习跟不上,但是既不让陪读、也不让留级,家长正在想办法转学。还有的家长一年级上半年读完之后,采取了请病假等方式留级。具体操作方法,就需要跟学校探讨了。
建议篇
1、是否要缓读。当然主要是看孩子的能力。如果分阶梯,一阶能力是听指令、集体跟随、情绪稳定(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不太影响班级秩序),二阶能力是语言、理解、学业(会复述,保护自己,跟上课程),三阶是社交。大家可以先根据孩子能力,再结合目标需求(上小学的顺利程度和效果)、年龄外貌(出生月份、是否个子特别高)等其他因素判断。比如,一阶能力具备了,算是60分及格了,可以考虑入学;二阶能力具备了,算是70、80分了,小学顺利一些;三阶能力具备,就跟NT类似了。参加过北京特教的一个会议,某区特教负责人的观点是,如果能力跟不上可以缓读,但建议不超过两年,因为特殊孩子要尽快融入学校的正常环境,而不是留在社会上,早去学校也早能发现、解决问题。另外,听说现在特校和普校可以同时放学籍,这个没有咨询过,有待证实。
2、是否要陪读。要依据孩子的能力、学校的意见来决定。陪读主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适应、情绪问题,比如无法跟随、容易发脾气、招惹同学等,在老师的努力下仍然不可控的。而对于注意力不集中(陪读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智力学业略差(可以靠回家补习)的,可以不考虑陪读。当然,依然要看学校的包容度、家长的需求。
3、是否要留级。这个主要看孩子的适应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如果孩子真的难以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那就可以考虑留级和请假等方式。
--
修改:lotus2016 FROM 124.193.138.*
FROM 124.19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