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资料,也和我们的医生,其他国家的家长,交流过这个问题,总结一下:
结论是:高功能自闭(非医学标准)和阿斯伯格长期来看,没有区别
1. 旧的诊断标准中(DSM-4和ICD-10中),不存在高功能自闭(HFA)这个诊断。对应的只有Autism和Asperger的诊断。
2. HFA是一种不成文的标准,意思是患儿早症状明显,尤其是沟通障碍,语言迟缓,会很容易得到autism的诊断。但是随着发育,后期语言,智力又逐渐趋于正常水平。
阿斯伯格是过去正规的医学诊断。标准是:与自闭症一样,存在非语言沟通困难和刻板行为。但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从未有明显的语言迟缓和智力落后。另外大部分患儿存在运动发育落后,肢体运动不协调等问题。运动相关的障碍,在autism患儿的早期,存在较少。
3. 阿斯伯格患儿在3岁前是否存在症状,能否被诊断? 答案是肯定的,但因患儿语言和智力未见明显异常,很难被家长和普通儿科医生发现,因此确诊时间较晚。但是非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行为,3岁前和自闭症一样存在,只是家长没有当回事。另外阿斯语言虽然不存在医学标准上的迟缓,但在幼童时依然存在语用异常,如自言自语,模式化的语言,啰嗦不够灵活,人称代词理解迟缓等等。
4. 阿斯伯格是否意味着,语言,智力和社交能力都要高于高功能自闭? 不是的。国内有医生认为,阿斯伯格的孩子语言发育超前,喜欢社交但方法不当。用此作为诊断依据。 这种说法在国外不存在,从我自己和其他几个家长的就医经历中,都表示未听说过这种依据。 阿斯伯格的依据,仅仅是智力和语言不存在明显迟缓。社交意愿和主动性是否强烈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而对社交的理解和是否得体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
5. 阿斯伯格和HFA的孩子,未来的发展上有何区别?答案是几乎没有区别。二者在孩童早期确实存在语言智力的差距,但是在青少年和成年期间,各方面发展特征几乎相近。
6. 为什么取消了阿斯伯格分类?因为按照子类来划分自闭症谱系的做法,是不合适的。首先医学界认为光谱是非常连续的,很难去界定一个子类的分界线。其次子类的医学意义在于,能够区分各人群长期的发展特点,从而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显然通过长期的观察,这个目的无法达到,很多确诊为autism的幼童,长大了和asperger几乎无异。
--
FROM 195.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