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都各有其优点。我注意到你避开了毫米波雷达,所以你应该是知道毫米波雷达的穿透性是独特的优点。光学摄像头对交通标志的视觉识别比较擅长点,但是容易被致盲,白昼和夜间转换也有问题,这点激光雷达应该是比摄像头好。激光雷达对于障碍物的位置检测的确定性是最好的。所以,这三者能综合使用可能是挺好的方案,如果为了“纯视觉”的噱头硬弄纯视觉的话,可能是玩形式大于实质。
富氧燃烧看样子你是刚才去补课了,你查到的可能是FFSC那种,那就跟你说这个吧。一路富氧,一路富燃,这是两路“预燃”,富氧和富燃产生的烟气里,过量的组分都可以充当降温的未反应组分,所以燃烧烟气的温度不会过高,这两路分别驱动两路涡轮泵,流体加压后进入主燃烧室。涡轮固然是有温度限制的,但是燃烧室的材料也跟燃烧温度关系很大。这个温度最高的地方是在主燃烧室。发动机燃烧室,喷管这些地方必须有冷却,但是本身也多采用特殊合金,耐温达到2000度左右,还得借助外冷却和气膜冷却,并不是你说的材料无所谓那意思,实际上很多时候这都是很关键的技术要点。
你说的800BAR是主燃烧室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是涡轮泵出口压力决定它的上限。对于燃烧室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压力,而是温度。实际上,较低温下用不锈钢随便就能做到耐压1000BAR以上,4000BAR都能做到,但是常压下能(即使冷却很完备)扛住燃烧室高温的材料还是不好找的。对于富氧预燃,有个问题就是富氧烟气的氧化问题,这里温度同样比压力更重要点。
另外,高温涡轮机是可以有冷却的,现在设计的高级航发有叶片内冷却,或许马斯克可以把这个东西借过去试试,看能不能让他的涡轮泵实现他的目标。我说的高温蠕变、疲劳等因素里,也包括涡轮泵这部分,并不是只限于说燃烧室和喷管。在他没有成功复用的火箭发动机里,可能由于涡轮泵故障而没法复用的会有不少,不过好像他也没说他没复用成功的都是些什么情况,复用成功的换了多少东西。至少从目前他的表现看,复用次数还没显著超过通常的发动机寿命裕量范围,也远不是他说的免维护,周转时间还挺长。
我没有给你扣帽子,为纯视觉而纯视觉就是自限选择,而马斯克做的就是合理的,第一反应就是拼命找理由来支撑,你这种倾向很明显,这其实都是马后炮式的说历史必然。马斯克没说的你能看到吗?
我当然没法跟马斯克一样去造火箭,但是这是一个讨论发动机复用关键因素的帖子,我可以把我认为马斯克会遇到的困难讲出来,如果你觉得这些理由都不存在,你可以说出你的理由。我说的当前火箭通常的寿命裕量,还有更多次复用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都是有依据的。你跟我比比,谁说得虚?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别给我扣帽子,我不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我都把原理讲解出来了,是不是还要我来科普下相控激光雷达哦?
: 你要知道,我压根就不认同激光雷达很贵这个观点。如果激光雷达是更优选项,那把它做到跟摄像头一样便宜就行了。以车企的资金实力和产品规模来说,这并非做不到,而且单纯从复杂度角度来说,摄像头的cmos sensor发展到现在一样是超级复杂的,甚至我觉得比激光雷达还复杂的多。毕竟激光雷达还能有很多初创企业,说明技术壁垒和成熟度还不是那么的高,cmos sensor现在基本就只有sony和samsung在前面跑,没有初创可能了。
: 问题是,既然你以性能最优为标的,那你倒是说说激光雷达的必要性在哪里,有哪些纯视觉无法取代的优势?
: ...................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4.*
FROM 221.2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