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2.4.4打野拍的M51
减背景很tricky
【 在 passwordo2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左边是原始图像,里面有大量的背景噪声,还有相机传感器结构导致的绿噪,同时细节反差很低,周边星系晕几乎不可见,左边是做了初步背景校准和降噪,但是星系核过曝,悬臂中的细节结构不足,右边是最终效果,色差、细节,噪声都要好一些。
: 我的水平还很渣,大佬做的处理会比我这张好得多。。。
: ...................
--
FROM 159.226.171.*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拍照能获得更多的细节,拍照能保存下来,拍照更容易让新手保持兴趣。而对老手来说,一二点是成立的,第三点似乎不是问题。当你看深空天体,或者拍摄深空天体,同样的目标,你是否会因为多看到些细节而兴奋。我有点点兴奋,所以我首选拍照,目视辅助。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在目视中,是否有必要追求更大口径,有了8寸就想升级12寸,有了12寸的想升级16寸。我在论坛上有人说他一直在用8寸道布森,已经记录观测了9000多个深空天体。这个数目已经是一个普通天文爱好者花几十年才能看完的。对于8和12来说,看到的还是那些天体,增加的是一些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追求大口径也不是必要的。你是目视大佬,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 在 miracle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玩拍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后期麻烦。各位摄影大佬帮我科普一下后期有啥有意思的地方,调动一下我积极性?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30 Pro Zoom Edition」
: --
: 签名档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其实世上本没有签名档,无聊的话写多了,也就成了签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修改:miller FROM 72.222.236.*
FROM 72.222.236.*
每次看完刚叠加的图片我就在想:这是啥,几小时就拍了这?然后慢慢调整,逐渐提高。
几年前都没想过我会如果频繁的使用ps。
【 在 passwordo2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upload]
:
: 左边是原始图像,里面有大量的背景噪声,还有相机传感器结构导致的绿噪,同时细节反差很低,周边星系晕几乎不可见,左边是做了初步背景校准和降噪,但是星系核过曝,悬臂中的细节结构不足,右边是最终效果,色差、细节,噪声都要好一些。
:
: 我的水平还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72.222.236.*
【 在 miracle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个东西叫赤道仪,拍深空都需要,不用的话在望远镜下几秒就拉线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30 Pro Zoom Edition」
原来这样。专业的自然有专业的工具。

--
FROM 117.181.146.*
【 在 miracle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秒级别曝光+不后期是不如肉眼直接看到的效果
: 发自「今日水木 on Redmi K30 Pro Zoom Edition」
不会吧?感觉现在相机夜拍效果远好于人眼看到的亮度,细节。
--
FROM 117.181.146.*
我在外观星很多次,半夜借着星光我不需要头灯就可以看见路。但试着用手机拍周围环境,如果不用闪光灯,什么都拍不下来。太暗了。
【 在 shuimu069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会吧?感觉现在相机夜拍效果远好于人眼看到的亮度,细节。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72.222.236.*
数据处理是苦逼活儿 拍个源也就个把晚上的时间 处理起来个把月都用可能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我粗浅的理解中,拍照能获得更多的细节,拍照能保存下来,拍照更容易让新手保持兴趣。而对老手来说,一二点是成立的,第三点似乎不是问题。当你看深空天体,或者拍摄深空天体,同样的目标,你是否会因为多看到些细节而兴奋。我有点点兴奋,所以我首选拍照,目视辅助。
: 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在目视中,是否有必要追求更大口径,有了8寸就想升级12寸,有了12寸的想升级16寸。我在论坛上有人说他一直在用8寸道布森,已经记录观测了9000多个深空天体。这个数目已经是一个普通天文爱好者花几十年才能看完的。对于8和12来说,看到的还是那些天体,增
: 加的是一些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追求大口径也不是必要的。你是目视大佬,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 ...................
--
FROM 159.226.171.*
那是人眼动态响应宽的原因
【 在 mil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外观星很多次,半夜借着星光我不需要头灯就可以看见路。但试着用手机拍周围环境,如果不用闪光灯,什么都拍不下来。太暗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159.226.171.*
我一个月也就能拍1-2张。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 数据处理是苦逼活儿 拍个源也就个把晚上的时间 处理起来个把月都用可能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3 Pro」
--
FROM 72.222.236.*
4级光害一晚上两个目标还是太勉强了,高频信噪比好处理,8-16尺度的噪声降噪时会把目标本身细节也拉低,蒙板太多套蒙版的时候套错了,做完才发现背景上有不均匀团块,懒得重新搞了就直接摆烂压背景。。。。
【 在 ABARTH 的大作中提到: 】
: 减背景很tricky
--
FROM 106.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