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布置
是的,排气歧管在后,排气系统更短,利于降低排放,因为催化器起活快
随着增压发动机流行,发动机后舱的隔热也就更重要。
我认为排放的要求是主要推动力。紧耦合催化器带来很多优势,包括成本
有些发动机排气在前,针对横置发动机,
热气往后走,有利于加热后面节气门体。避免低温高速巡航时的结冰。
但是现在的节气门体一般都有加热装置了,
所以排气在后的越来越多。
【 在 what (休息一会) 的大作中提到: 】
: 排气歧管放后面很明显一点就是排气系统更短,更紧凑但更难布置。
: 所谓反置发动机,性能取向,前进气后排气,进气温度低,发动机重心低
: 很多新设计的发动机习惯这样,比如马自达2 1.5,比如奇瑞A3 1.6DVVT
: ...................
--
FROM 58.56.142.66
电加热的还没见过,大众的倒是有冷起动二次空气泵,在排放的冷起动阶段使用,发动机前面多喷点油,如果没有二次空气泵的话,HC和CO的排放会高。二次空气是在催化器前引入的,用以在催化器里面氧化额外的HC和CO,而且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加热催化器。
【 在 zhongyuem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氧传感器可以预热,比较小。整个催化器,电加热,太费电吧。喷油加热,又太费油吧?
--
FROM 123.122.193.*
这个有点儿印象,好像看书看过。
【 在 TATRA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加热的还没见过,大众的倒是有冷起动二次空气泵,在排放的冷起动阶段使用,发动机前面多喷点油,如果没有二次空气泵的话,HC和CO的排放会高。二次空气是在催化器前引入的,用以在催化器里面氧化额外的HC和CO,而且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加热催化器。
:
--
FROM 114.2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