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最 初,共有 4家军工企业(即重庆长安奥拓、湖南江南奥拓、吉林江北奥拓、西安秦川奥拓获得日本铃木技术的奥拓(Alto)车型的相关技术及生产设备,自主生产奥拓车型。只不过几年下来,生的生,死的死,江北奥拓早早下课,江南奥拓由于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军工生产,加上投放力度不大,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西安奥拓一直咬牙和长安奥拓较劲,但撑到2001年“无疾而终”。剩下的最大赢家无疑是重庆长安奥拓,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售后服务完善,长安奥拓多年来一直稳坐国内经济型轿车头把交椅。
先从当年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下属的吉林江北机械厂说起。
早在1980年,吉林江北机械厂就凭借军工优势开发出了汽车发动机,还上了摩托车。由于那时他们的军品情况不错,不能让它同时抱两个“金娃娃”,上级要求将摩托车转给了嘉陵生产。1985年前后他们借用菲亚特126P底盘,自干车身,开发出一个“大头鞋”,还通过了专家评审鉴定,得到了时任兵器部部长的邹家华同志的赞扬,但始终没有投入生产。不久他们又以富士重工最新上市的一款斯巴鲁为样车,开发出了“美鹿”牌两门轿车。为此他们开了模具,做了卡具,建了总装线、焊装线、进口了检测装置。1990年开始生产,1992年底停产,总共只生产了200多台。1992年底,按照“兵总”的统一部署,他们转产奥拓。要说兵总的计划思想自然是很美好的,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江南、西安秦川四家“奥拓”统一组装一款车型,由长安统一供应覆盖件,零部件在系统内统一配套,总体上解决兵总系统的“军转民”问题。
然而市场并不按照人的计划思想走,零部件近亲繁殖,难保优生优育。而长安凭白无故多了3个竞争者,供应覆盖件自然不那么痛快。再说供货半径太大,单台成本降不下来,江北每造1辆车就亏1万元。西安奥拓后来改产福莱尔,小火一把后转让给了电池大王比亚迪,据说准备改产电动车了。南北奥拓则都气息奄奄。到1999年兵总分家成立南北两大集团,江北的奥拓也就彻底停产了,7年时间累计产量不过5000辆。
尽管江北机械厂造车20年,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以至为了发工资,把上好的冲压设备低价出售了。但江北厂手中还有个轿车“目录”,这个“壳资源”在中国却是无价之宝。
2002年4月28日,杰士达美鹿在吉林下线,再一次把江北厂引入人们视线。但是好梦不长,因市场反应欠佳,热闹了不到4个月,当年8月5日美鹿也停产了,杰士达和吉利资产置换重组,在上海改产华普了。
就在江北厂要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时,2002年,浙江数家民营企业总计投资13亿元再次重组江北,成立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据称该公司“四大工艺”齐全,有中高级技术人员400多人,生产骨干半数以上经过日本铃木公司培训。公司发展得到吉林省政府全力支持,占地1500亩、年产15万辆的扩建项目,被列为吉林省的“重点工程”,8月20日以前要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年底设备安装完成。将要推出的另一车型是1.8升排量的“通田虎”,以超低价格与宝来竞争。后来“通田虎”也杳无音信了。
如今“兵总”的长安奥拓还卖的可以,江南奥拓奄奄一息,江北奥拓已为江南的精灵,西安秦川奥拓已为比亚迪福莱尔;最终活下来的是合资厂,最终活的还算好的是挂“铃木”车标的长安奥拓。
--
FROM 125.2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