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错,
成本、安全、重量、寿命,都是很严肃的问题,
那么不知道这两个案例有没有有说服力?:
1.去年国内某核电厂选中比亚迪的铁电池系统作为备用电源。
核电站的安全等级,大家应该有个大致的概念。
2.某电网已采用比亚迪的储能系统,大概运行了有2年了吧。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笔记本和手机,都是用锂电池,笔记本需要的电池数量多,成组要求高于手机
单块电池,怎么得出技术含量比手机差远了的结论呢?
: 现在笔记本电池仍然是笔记本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模块总成本只有几十
元,售价几百元,国内有很多人山寨,只是做的不好,无法配套而已。
: 另外,比亚迪的汽车电池怎么能叫“搞定了”呢? 连比亚迪自己都不能这么肯
定。成本、安全、重量、寿命等 离市场化还有距离 比一些没做电动汽车的公司积
累多一点是有的 但是离“搞定”还远得很
: ...................
--
FROM 125.3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