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于 (Sun Jul 6 22:09:39 2008) 提到:
2008年5月
美国汽车市场
长期占据销量第一的F150皮卡,被Civic取代
难道在美国市场叱咤风云的皮卡和SUV,再也抬不起头了?
也许只有氢动力可以救皮卡和SUV?
可惜啊……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不明白,为何美国三大,就不能开发出有点竞争力的、与Camry,Carrola竞争的轿车呢?
GM和Ford有malibu和taurus、focus,但总卖不过别人,差距还不小
Chrysler压根就没有A级轿车,他咋死不悔改呢?汗……
☆─────────────────────────────────────☆
what (休息一会) 于 (Sun Jul 6 23:28:58 2008) 提到:
美国聪明人都不干汽车行业了。
2008年5月
美国汽车市场
长期占据销量第一的F150皮卡,被Civic取代
难道在美国市场叱咤风云的皮卡和SUV,再也抬不起头了?
也许只有氢动力可以救皮卡和SUV?
可惜啊……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不明白,为何美国三大,就不能开发出有点竞争力的、与Camry,Carrola竞争的轿车呢?
GM和Ford有malibu和taurus、focus,但总卖不过别人,差距还不小
Chrysler压根就没有A级轿车,他咋死不悔改呢?汗……
☆─────────────────────────────────────☆
AeroX (Saab AeroX Concept) 于 (Sun Jul 6 23:40:40 2008) 提到:
油价下来了 皮卡会抬头的
☆─────────────────────────────────────☆
thinkpadfan (抓紧拿驾照:马路杀手) 于 (Mon Jul 7 00:02:02 2008) 提到:
油价给人们造成心里阴影了吧
米国汽车公司不是不想做,做不出来那种车吧
而是不愿意做或者坚守自己的造车理念吧
就像ibm的当年的thinkpad那个一样
☆─────────────────────────────────────☆
keel (龙骨) 于 (Mon Jul 7 00:19:34 2008) 提到:
做出来那种日本车,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容易。
价格低,可靠性高,省油
三大很长时间沉迷于M&A一类,技术上有点不思进取。
☆─────────────────────────────────────☆
lilg (LILG) 于 (Mon Jul 7 00:20:30 2008) 提到:
氢动力... 好遥远啊
在中国,柴油发动机可能性已经那样了
还是等着turbo和down size发展吧
☆─────────────────────────────────────☆
thinkpadfan (抓紧拿驾照:马路杀手) 于 (Mon Jul 7 00:22:29 2008) 提到:
节能要整个环节都加强
还有很长路要走
☆─────────────────────────────────────☆
Ferdinand (好好工作) 于 (Mon Jul 7 05:53:04 2008) 提到:
这些烂公司。上周末去ford的dealer试开他们的fusion,就是美国版的mondeo了。不知道ford怎么想的,在欧洲那么好的车拿到美国来就烂的一塌糊涂, focus,mondeo全这样。
fusion这个车配的那个I4 2.3,应该算是mazda的好机器,不知道他们怎么调的,在所有中级车里面,动力扭矩都最小(排量最小,也可以理解了),车重最轻,油耗确是最大的,比现在刚出来的chevy malibu那个4at+I4 2.4的车油耗还大很多,更不用和camry,accord,altima比了
这个车开起来,那是相当的肉,发动机噪音也很大。目前ford陪着本卖,可以比camry便宜1k多刀,还值得去看看,chevy的malibu卖的比accord还贵,销量根本上不去。要不是因为我愤青不买日本车,估计都不会考虑美国车了。
☆─────────────────────────────────────☆
leedstao (i am myself) 于 (Mon Jul 7 06:13:10 2008) 提到:
现在ford出了fusion,克莱斯勒主要是靠dodge出小车
☆─────────────────────────────────────☆
mzsss (不是马甲) 于 (Mon Jul 7 08:37:35 2008) 提到:
老尹不是说你们的A1马上就要到米国去吗,啥时候阿
☆─────────────────────────────────────☆
ldo (小鱼儿) 于 (Mon Jul 7 10:35:48 2008) 提到:
我看核动力能拯救世界汽车工业
☆─────────────────────────────────────☆
surmounter (madlight,heedshadow,antivirtue) 于 (Mon Jul 7 10:55:12 2008) 提到:
如果真的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应该是美国实力走向下坡的开始吧?
☆─────────────────────────────────────☆
runningaway (在你身边) 于 (Mon Jul 7 11:20:20 2008) 提到:
十几年前 日本双田就攻入美国得
结果还不是陷入了美国得重重陷阱之中
没事得 只要美国还是国际警察
规则由他来定 玩谁只是想不想得问题
☆─────────────────────────────────────☆
millionx (风雪无痕) 于 (Mon Jul 7 11:48:44 2008) 提到:
这么关心美国亚。
☆─────────────────────────────────────☆
CarlosTevez (工作真难找!) 于 (Mon Jul 7 12:44:13 2008) 提到:
我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好多人就告诉我这个行业在美国已经是夕阳行业了
还好,在中国刚刚起步,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不至于见到变成美国那样
另外,感觉老美的思路就不是本质的降成本
应该好好学习一下the TOYOTA way
☆─────────────────────────────────────☆
ywjywj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于 (Mon Jul 7 22:14:19 2008) 提到:
路径依赖太强烈了吧
通用当年炽热的学习丰田的The TOYOTO Way,自己搬出一套Lean Production
但是通用体系内推行的最好的却不是在北美
☆─────────────────────────────────────☆
parkeddavid (有钱难买我乐意) 于 (Mon Jul 7 22:49:40 2008) 提到:
我觉得这也是产业转移的一个必然趋势吧。
米国人已经不把它当作支柱产业。“夕阳产业”,无关痛痒。只要它的软件,金融,话语权等等仍然世界垄断就行。
☆─────────────────────────────────────☆
gb77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于 (Tue Jul 8 00:05:54 2008) 提到:
Fusion is not based on Mondeo, but Fiesta.
☆─────────────────────────────────────☆
waterapple (simple life...) 于 (Wed Jul 9 02:43:14 2008) 提到:
等qq...
☆─────────────────────────────────────☆
Ferdinand (好好工作) 于 (Thu Jul 10 12:28:45 2008) 提到:
fiesta?看清楚,我说的是美国版的fusion,CD338,用的ford CD3平台
☆─────────────────────────────────────☆
vt1000 (蜀都笑笑生) 于 (Sat Jul 12 00:58:07 2008) 提到:
日本车 价格不低
北美的情况是日本车价格偏高
特别是美元贬值以后。
现在车的可靠性相差不大。流水线的控制大家都差不多。
汽车行业高层的人事流通很频繁的,如果10年前,
日本还有一些优势的话,现在这种优势早就因为
管理层的流动管理技术的交流,消失了。
例如现代北美在2002~2003把Toyota北美退休的
搞质量控制的VP搞过去,现代的质量稳定性在接
下来几年就明显上去了。
省油是神话
省油有很多原因,美国的大车,重,油耗不好,
美国造的小车,比如Focus一样省油。
日本车的省油都是偷换概念来的,
小车自然比大车省油,cross over 自然比SUV省油。
没有人听说toyota的pick up 省油的。
还有一个就是各家的油耗评估标准并不完全一样。
☆─────────────────────────────────────☆
keel (龙骨) 于 (Sat Jul 12 07:08:23 2008) 提到:
我怎么觉得你在偷换概念了呢。
☆─────────────────────────────────────☆
smthgdin (cool) 于 (Sat Jul 12 12:24:01 2008) 提到:
re!
☆─────────────────────────────────────☆
thinkpadfan (抓紧拿驾照:马路杀手) 于 (Sun Jul 13 10:50:08 2008) 提到:
我发现日本产品一个特点是 售后维护,附件保养真贵。
有感于这里400万美元搞来的高分辨电镜分析中心设备的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