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2:55:48 2008) 提到: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前的手机、相机等做法,当然,因为汽车电池是一块硕大而笨重的巨无霸,装卸方式不可能跟手机那么轻巧,所以可以考虑抽屉式的设计方法;因为汽车电池接口的电流巨大,也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使用轻触式的连接,所以可以考虑使用大接触面的自紧式或电磁吸合的连接。
2、车身跟电池解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随时更换电池。可以随时更换电池这一好处具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充电零等待。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零星的关于目前建成的充电站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描述来看,把一辆车的电池充满,少说也得1.5小时。那么,这1.5小时里,车主该怎样度过呢?一直等待吗?如果有急事必须马上用车呢?如果我自己是车主的话,我为了评估买或不买一辆电动汽车的一个原则性考虑因素就是--让我等10分钟没关系,让我等1.5小时是不行的。从目前得到的资料来看,电动汽车的电池就跟传统汽车的油箱一样,是固定在车架上不能自由装卸的,如果车身跟电池解耦的话,那么电池将可以几乎零等待地自由装卸,电池没电了,就换电池,而不是等候充电。
3、接下来是重点的充电问题。前面提到车身跟电池要解耦,那么解耦之后只要接口(广义)和电压符合,容量能满足当次使用需要,那么不管什么品牌不管什么档次,只要是符合国标(或更严格的标准)的电池,而且这电池在充电站里面有,那么就可以实现充电的“立等可取”。试想以下情景:我这趟任务要跑100KM,但是现在车载电池的残余电量只够跑10KM了,而5KM之外就有一家充电站,那么好,我把车开到充电站,技术员开着叉车过来了,让我打开电池舱门、释放电缆接口的结合,技术员像拉出抽屉一样拉出电池组,正好移到叉车上,拉走了,接下来的三分钟时间我去办理电池租赁、交款等手续,等办完手续回来,技术员已经把可以支撑续航150KM的新电池装上,提醒我可以走人了。我风风火火地离开了之后,技术员把换下来的电池叉到电池架上(可能是很大的一个架子),然后查看当前在待命状态的电池数量以及通过网络、电话预约的数量及时间,来决定是不是立即对这组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充电站里面待命状态的电池比较充足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在白天用电高峰的时候对电池进行充电,改为在凌晨利用富余的市电对电池进行统一充电,这样第二天上班时间开始之前,又有充足的电池可供过往电动汽车更换了。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避开用电高峰并充分地利用了富余市电,可以实现时间、电能消耗的最小化,效率提高,而成本降低。
以上的想法其实是来自于目前普遍使用的袖珍数码产品以及--桶装水。数码产品就不用说了,桶装水的生产、消费的运营模式应该是完全可以为电动汽车所借鉴的。
如果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真的能像饮水机和桶装水那样实现标准化统一的话,那么顾客购买电动汽车的时候就根本无需为电池的问题而闹心了,顾客买车之前或买车的同时只要和某一个(可能是国家联营的)充电站签订一个租赁协议,对电池的各种参数,电池的押金,以及各种服务的价格还有种种责任、义务等进行约定,就一切OK了。因为从原则上来讲,车身的所属权属于车主,而电池的所属权属于充电站,那么对于车主来说就只需要知道按照协议本次提供的电池质量合格,容量不小于多少多少KWH就足够了,至于电池的品牌、厂家等可以一概无视。这里有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叫桶装水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底要燕京的还是娃哈哈的还是其它什么的,但是对于电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电池,里面存储的都是无差别的电。
本烟并非专业人士,只是对技术充满好奇,本文也仅仅是停留在“想法”的阶段,并不是也没打算完善为一个翔实的方案,而且这样的构思可能早就有人提出,这个文章可能火星到没有任何意义。实际情况中种种利益错综复杂,对于涉及诸多复杂的厉害关系的东西,往往一个好的方案并不是最终被选择的方案。只是从个人的观点来讲,希望国家能够实现自主的电动汽车产业标准的统一,有标准,才有话语权,有标准,才能降低种种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于 (Sun Oct 5 23:04:50 2008) 提到:
电池租赁确实可能是一个趋势
但标准的出台一般是先有了规模化的产品或强势厂家
然后将其定义成标准
而且就我国来说
肯定是会跟着国际走的
SAE正在制定一些有关电池性能的标准
至于接口标准,目前还没有计划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13:10 2008) 提到: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3:15:09 2008) 提到:
【 在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租赁确实可能是一个趋势
: 但标准的出台一般是先有了规模化的产品或强势厂家
: 然后将其定义成标准
所以我希望能看到政府先发制人,召集国内各大汽车厂商研讨并制订国家标准,
这样国外汽车厂商的电动汽车想在中国销售的话,就必须遵循中国的标准。
当然我这么想可能太幼稚了点。但是CD标准、DVD标准、蓝光标准、还有鄙人
所在的软件行业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标准,通通都没有中国厂商参与制订或
扮演重要角色。几十上百年的一直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甘心啊。。
: 而且就我国来说
: 肯定是会跟着国际走的
: SAE正在制定一些有关电池性能的标准
对于电池技术,目前也是苦于没办法大幅提高能量密度吧,
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小小提高就已经伴随那么多的安全隐患了。。
: 至于接口标准,目前还没有计划
有点奇怪的是,据说都有不少电动汽车上路了,
标准还没有制订,呵呵。:)
☆─────────────────────────────────────☆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3:20:37 2008) 提到: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按照我的理解,这就是充电站的责任了。
从协议上充电站要保证顾客当次得到的电池所存储的电量。
当然也可以从协议上约束顾客每次所交纳的押金在若干年内有效
或者按照电量计算在若干电量之内有效,过期或超限之后重新交纳押金。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几分钟充满80%以上】--我没有去计算。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
对于220V的市电来说,需要提供多大的电流?普通民用线路能满足要求吗?
☆─────────────────────────────────────☆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于 (Sun Oct 5 23:26:02 2008) 提到:
想法很好啊,我也一直这么想,哈哈
但有2个问题
1、这个是我听说的,能否解决我不清楚。
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电压一般在300V以上,这么高的电压在运输、保存,以及在车上装卸的时候,会不会漏电?一旦漏电,电击事故的后果很严重
2、现在的电池在轿车上布置方式各异,各有优缺点,其实尚未找到比较好的布置方式。这就给更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在后备箱,有的在地板下,很难搞出来。
当然,这个应该是技术发展的方向,呵呵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3:27:27 2008) 提到:
能告诉我目前的小型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大概数值吗?
我对这个领域几乎完全陌生,还请见谅啊。:))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于 (Sun Oct 5 23:28:42 2008) 提到:
未必
专业的电池管理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检测和服务
消费者个体可没这个能耐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33:21 2008) 提到:
电池的新旧性能咋办,电池肯定会退化,到时咋能确定哪块多哪块少
人家可以说你这车费电,所以跑的少。220V的话肯定1000A以上
三相电充每一路可以降到几百A,所以要充电站,而不是在家里充
btw:电器研究所做实验的时候电缆都是甘蔗粗的铜线,几KA没问题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我的理解,这就是充电站的责任了。
: 从协议上充电站要保证顾客当次得到的电池所存储的电量。
: 当然也可以从协议上约束顾客每次所交纳的押金在若干年内有效
: ...................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34:08 2008) 提到:
做到电池里就可以了,跟笔记本电池似的
关键这东西是损耗品,不同的使用可能带来的折旧不同
这就是更换电池方式的最大阻碍,这还不像桶装水
【 在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的大作中提到: 】
: 未必
: 专业的电池管理公司可以提供专业的检测和服务
: 消费者个体可没这个能耐
: ...................
☆─────────────────────────────────────☆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于 (Sun Oct 5 23:37:16 2008) 提到:
你的意思是在电池组里加一套检测和显示系统?
那得增加成本
有的消费者未必喜欢这样,呵呵
而且如果不良商家做手脚,消费者照样被坑
与其那样,不如通过行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竞争来保证质量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做到电池里就可以了,跟笔记本电池似的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41:00 2008) 提到:
行业管理不现实,至少在中国,这么广袤的土地上
首次出厂的产品还可以,其他服务都很难说,尤其重复利用的
不是电池里面做上就是车上做上,肯定会有的,否则用户也不放心
【 在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意思是在电池组里加一套检测和显示系统?
: 那得增加成本
: 有的消费者未必喜欢这样,呵呵
: ...................
☆─────────────────────────────────────☆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于 (Sun Oct 5 23:43:05 2008) 提到:
垄断经营呀
全国就批几家左右的大企业做这个
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之类的
出了事情就把他们的老总抓起来,至少撤职,停业整顿啥的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行业管理不现实,至少在中国,这么广袤的土地上
: 首次出厂的产品还可以,其他服务都很难说,尤其重复利用的
: 不是电池里面做上就是车上做上,肯定会有的,否则用户也不放心
: ...................
☆─────────────────────────────────────☆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3:46:40 2008) 提到:
: 1、这个是我听说的,能否解决我不清楚。
: 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电压一般在300V以上,这么高的电压在运输、保存,
: 以及在车上装卸的时候,会不会漏电?一旦漏电,电击事故的后果很严重
呃,谢谢,这是一个我没考虑到的问题。:)
按理说,这么高的电压也应该是必然,否则输出电流太大的话一来对电池本身
寿命不利,而来对导线、电动机等又提高了要求。
不过,300V按说也不算太高,中国市电单相220V,动力用电两相380V,
相比只下,比动力用电还低一点,在绝缘性方面,应该有足够多的现成
方案可供参考,比如说,工作在高湿多尘环境下的电动机的绝缘方案。
对于电池来说,窃以为可以在外壳上做全封闭的绝缘吧,当然排气孔和
接线端子是需要考虑的,不过它们不需要占用太大的位置。
接线端子方面可以考虑使用【伸缩式板盖】(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术语)
的方案,就是说,当端子要连接导线的时候(充电或装车),板盖是开启状态,
只要导线卸下,便恢复到关闭状态(弹簧控制?)。这样至少能避免很多不必要
的触电事故。现在使用这种方案的接插件也很多很成熟了吧。
至于漏电方面,只要把防尘和防水(液)做好应该就没问题,比如说遇到
车子被水泡着的极端情况,那么可以在电池的密封位置以内安放一个漏电
检测电路,一旦发现漏电电流达到阀值,立即切断接线端子上的电流输出。
: 2、现在的电池在轿车上布置方式各异,各有优缺点,其实尚未找到比较好的布置方
: 式。这就给更换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在后备箱,有的在地板下,很难搞出来。
嗯,我也小小地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貌似还是安放在后备箱的位置比较靠谱,
把后备箱打开(后备箱下方的挡板也要打开),叉车两臂进入(预留的凹槽?),
让叉车把电池“抱”出来就是了,不用人来费力气。当然在这之前接线端子要
切断跟车身的结合,比如说利用电磁吸合的方案,按个开关它就释放了。。
貌似放在车头也可以考虑吧?因为为了减少传动部件的复杂度,电动机
可能会被安放在后底盘上。所以传统车头放发动机的位置可以用来放电池,
不过,怎么把丫给端出来是个大大大问题。(用吊车?哈哈~ :D )
【 在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的大作中提到: 】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48:13 2008) 提到:
大的行,小最末一级一般管不过来,终端服务不可能像企业内部管理一样规范
就像你不能指望生产线上的工人生产的时候像实验室里一样小心
再说到时候肯定有很多加盟的,要不普及后肯定顾不过来,即便自己弄摊子大了也会出事
btw:我这人最善于考虑现实可能性的时候泼冷水
【 在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的大作中提到: 】
: 垄断经营呀
: 全国就批几家左右的大企业做这个
: 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之类的
: ...................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51:35 2008) 提到:
漏电是检测不出来的,只会看到电流增大,只要不过载就不会跳闸
因为是电池,没有接地漏电的可能性,漏的电也都回去了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呃,谢谢,这是一个我没考虑到的问题。:)
: 按理说,这么高的电压也应该是必然,否则输出电流太大的话一来对电池本身
: 寿命不利,而来对导线、电动机等又提高了要求。
: ...................
☆─────────────────────────────────────☆
coquille (烟灰) 于 (Sun Oct 5 23:54:54 2008) 提到: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的新旧性能咋办,电池肯定会退化,到时咋能确定哪块多哪块少
: 人家可以说你这车费电,所以跑的少。220V的话肯定1000A以上
电池退化是必然的,所以顾客不可能交一次押金用一辈子。:)
我的考虑是,充电站只承诺电量,不承诺里程。
至于电量,可以由第三方进行检测。
还有一个考虑是,车上都设置【黑盒子】,翔实地记录车辆运行情况,
比如平地啦爬坡啦加油啦刹车啦,还有放电电流跟放电时间。
其实窃以为只需要记录放电电流跟时间就够了,
【黑盒子】也由第三方提供并进行统一管理。
: 三相电充每一路可以降到几百A,所以要充电站,而不是在家里充
: btw:电器研究所做实验的时候电缆都是甘蔗粗的铜线,几KA没问题
好恐怖。。。如果让我来做这样的实验是会被吓坏的,哈哈~ :D
☆─────────────────────────────────────☆
alongbow (时光倒流) 于 (Sun Oct 5 23:59:07 2008) 提到:
嗯,极限短路分断能力试验的时候跟炸弹一样响,100KA这个级别的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恐怖。。。如果让我来做这样的实验是会被吓坏的,哈哈~ :D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00:02:14 2008) 提到:
嗯,也是。。
我是考虑把车架当成地了。。
对于浸水的那个情况,可以考虑在某个固定的高度留出探头吧,
如果两个探头间的电流超限,那么视为漏电。
还有电池其实可以做成智能的,也就是说可以和车身交互。
车身负责检测车身上各个耗电设备的电流大小(特别是电动机),
电池负责管理输出电流的总大小,车身将它所有的耗电设备的总电流
实时反馈给电池,电池一旦发现车身设备耗电超过电池输出总电流
,并达到某一个阀值,那么电池立即切断电流输出。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漏电是检测不出来的,只会看到电流增大,只要不过载就不会跳闸
: 因为是电池,没有接地漏电的可能性,漏的电也都回去了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00:07:55 2008) 提到:
表再吓唬我了,呵呵。:)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台风加暴雨,学校不远处的一个建筑工地上的
电缆短路了,先是劈里啪啦地像放鞭炮,然后火花大起来想烟花,
最后是轰的一声巨响,然后整个县城都停电了。心有余悸。囧。。。
不过上学的时候我自己做过一个逆变升压电路,弄弧式放电玩,
拿那电弧来切割木头。。。现在可能没那个胆量了,
虽然就几千V,总功率才几十W的东西。。。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极限短路分断能力试验的时候跟炸弹一样响,100KA这个级别的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Mon Oct 6 00:09:53 2008) 提到:
hand
早有此想法啊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Mon Oct 6 00:34:32 2008) 提到:
电动机可以放在轮毂里
前舱电池取出的方式和后备箱的差不多啊,
掀起发动机盖板来叉车就能抱出来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呃,谢谢,这是一个我没考虑到的问题。:)
: 按理说,这么高的电压也应该是必然,否则输出电流太大的话一来对电池本身
: 寿命不利,而来对导线、电动机等又提高了要求。
: ...................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08:00:24 2008) 提到:
【 在 xijiangyue (西江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动机可以放在轮毂里
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台车至少需要两个电动机呢?
另外变速箱怎么办?爬坡的时候可不能同时降速又减输出功率啊。。
或者说现在的电动机先进到把变速箱都整合进去了?汗。。
: 前舱电池取出的方式和后备箱的差不多啊,
: 掀起发动机盖板来叉车就能抱出来
这么说的话,电池的装卸方式就不是水平平移,而是垂直升降了,
我担心后者比前者可操作性差一点啊。。
还有一个问题恐怕也需要考虑,就是整车的重量分布平衡,
因为对于一个小型电动汽车来说,电池可能会是重量的最大头吧。。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08:03:14 2008) 提到:
啊,我也是早在出现充电站建设的新闻的时候就琢磨这个事情了,
一直没有下决心将之成文以便与大家一起讨论。:))
【 在 xijiangyue (西江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hand
: 早有此想法啊
☆─────────────────────────────────────☆
savic (天气不错) 于 (Mon Oct 6 08:43:17 2008) 提到:
据说轮毂电机比较大的问题是簧下质量太大,影响整车的性能,而且由于在簧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还存在永磁体失磁的问题。
嗯,道听途说,欢迎拍砖阿~
【 在 xijiangyue (西江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动机可以放在轮毂里
: 前舱电池取出的方式和后备箱的差不多啊,
: 掀起发动机盖板来叉车就能抱出来
: ...................
☆─────────────────────────────────────☆
Maranello (我怎么就这么不明白呢) 于 (Mon Oct 6 10:14:40 2008) 提到:
嗯,核心思想就是把电池变成标准件并且便于拆卸。
这个想法不错,但是这需要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都具备良好的合作态度。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前的手机、相机等做法,当然,因为汽车电池是一块硕大而笨重的巨无霸,装卸方式不可能跟手机那么轻巧,所以可以考虑抽屉式的设计方法;因为汽车电池接口的电流巨大,也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使用轻触式的连接,所以可以考虑使用大接触面的自紧式或电磁吸合的连接。
: ...................
☆─────────────────────────────────────☆
woodsword (木剑) 于 (Mon Oct 6 11:06:42 2008) 提到:
现在基本上都是用老的铅电池还是新的锂电池
现在价格怎样了?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gunet (lenny熊) 于 (Mon Oct 6 12:21:16 2008) 提到:
我家有个电动三轮
48V,风帆的,铅酸,12V×4。新的大概500元,出厂价不知。
【 在 woodsword (木剑)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在基本上都是用老的铅电池还是新的锂电池
: 现在价格怎样了?
☆─────────────────────────────────────☆
tsonline (我要再生俩女儿) 于 (Mon Oct 6 12:33:39 2008) 提到:
我刚好在考虑把我家的电动车改成锂电的
【 在 gunet (lenny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有个电动三轮
: 48V,风帆的,铅酸,12V×4。新的大概500元,出厂价不知。
☆─────────────────────────────────────☆
Iamsorry (老猫◎伤离别) 于 (Mon Oct 6 13:07:44 2008) 提到:
国家电网好像就是这么想的
人卖车 他卖电
直接定调中石油中石化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thinkpadfan (找工作了,谁有消息给我发个信) 于 (Mon Oct 6 13:14:46 2008) 提到:
想的太美好了
【 在 Iamsorry (老猫◎伤离别)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家电网好像就是这么想的
: 人卖车 他卖电
: 直接定调中石油中石化
: ...................
☆─────────────────────────────────────☆
thinkpadfan (找工作了,谁有消息给我发个信) 于 (Mon Oct 6 13:15:27 2008) 提到:
电池和汽车完全解锁是不可能的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Mon Oct 6 13:32:28 2008) 提到:
嗯,轮毂电机不太懂,只是知道有这个概念。
重量分部嘛,可以前后都放点电池,呵呵
我比较担心交通事故后电池的安全性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台车至少需要两个电动机呢?
: 另外变速箱怎么办?爬坡的时候可不能同时降速又减输出功率啊。。
: 或者说现在的电动机先进到把变速箱都整合进去了?汗。。
: ...................
☆─────────────────────────────────────☆
xijiangyue (西江月) 于 (Mon Oct 6 13:33:23 2008) 提到:
咔咔,俺比你早不少啊^_^
几年前就在greenearth版和大家讨论过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我也是早在出现充电站建设的新闻的时候就琢磨这个事情了,
: 一直没有下决心将之成文以便与大家一起讨论。:))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13:56:52 2008) 提到:
哈哈~ 赞~ 原来俺已经落后了好几个光年啊。:))
【 在 xijiangyue (西江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咔咔,俺比你早不少啊^_^
: 几年前就在greenearth版和大家讨论过
☆─────────────────────────────────────☆
romaxy (AsRoma) 于 (Mon Oct 6 14:35:21 2008) 提到:
据原来在byd的经验,这个换电池的想法无法实现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要想换,内饰会破坏掉,座椅要取下来
。。。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romaxy (AsRoma) 于 (Mon Oct 6 14:37:05 2008) 提到: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于电动汽车产业标准的一点个人想法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Oct 5 23:20:37 2008), 站内
:
:
: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 按照我的理解,这就是充电站的责任了。
: 从协议上充电站要保证顾客当次得到的电池所存储的电量。
: 当然也可以从协议上约束顾客每次所交纳的押金在若干年内有效
: 或者按照电量计算在若干电量之内有效,过期或超限之后重新交纳押金。
:
: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几分钟充满80%以上】--我没有去计算。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
: 对于220V的市电来说,需要提供多大的电流?普通民用线路能满足要求吗?
普通民用电要充一晚上才能满
。。。
: --
: 路边的新芽粉绿粉绿啊,走着走着就想啃一口……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25.34.40.*]
☆─────────────────────────────────────☆
tsonline (我要再生俩女儿) 于 (Mon Oct 6 14:37:18 2008) 提到:
那电池老化以后怎么办
【 在 romaxy (AsRoma) 的大作中提到: 】
据原来在byd的经验,这个换电池的想法无法实现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要想换,内饰会破坏掉,座椅要取下来
。。。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纯电动汽车,本烟在大街上还没有见过一辆,关于加紧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新闻倒是早早就看到了。本烟一直很想实地看看他们的充电站是什么个样子,然后看看电动汽车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个充电法。
: 不过这都不妨碍本烟有自己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站、充电方法的想法或者说是构思。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 1、电动汽车跟电池应该解耦。也就是说汽车厂商只管生产车身,电池厂商只管生产电池。但是电池的形状、大小、电压、接口,以及车身的电池槽的形状、大小、接口等都必须标准化,以保证统一。这将作为充电站建设以及运营模式的基础。对于电池和车身的结合方式,可以参考目
: ...................
☆─────────────────────────────────────☆
romaxy (AsRoma) 于 (Mon Oct 6 14:38:46 2008) 提到:
其实可以实现对每块电池的监控的
成本不会高太多
【 在 iThinkPad (整车项目经理)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意思是在电池组里加一套检测和显示系统?
: 那得增加成本
: 有的消费者未必喜欢这样,呵呵
: ...................
☆─────────────────────────────────────☆
romaxy (AsRoma) 于 (Mon Oct 6 14:52:25 2008) 提到:
拆下来
如同换变速箱一样
所谓大修
【 在 tsonline (我要再生俩女儿)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电池老化以后怎么办
: 据原来在byd的经验,这个换电池的想法无法实现
: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 ...................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15:29:18 2008) 提到:
是不是可以认为byd用的根本就不是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这种设计让我觉得有点像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的无设计的设计,
说白了就是“很糟糕的设计”。。。
再说裸露的单块电池一块一块堆叠拼接的话,安全性怎么保证?
机械强度怎么处理?怎样对抗粉尘、湿气?
拿电脑主机来做对比的话,给我的感觉就像把电源盒子里面的
元件都集成到主板上去了。电源坏了怎么办?大修--修主板!
【 在 romaxy (AsRo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原来在byd的经验,这个换电池的想法无法实现
: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 要想换,内饰会破坏掉,座椅要取下来
: ...................
☆─────────────────────────────────────☆
romaxy (AsRoma) 于 (Mon Oct 6 20:56:45 2008) 提到:
每块电池都有包装的
只是有很多很多块这样的电池串联而已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可以认为byd用的根本就不是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 这种设计让我觉得有点像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的无设计的设计,
: 说白了就是“很糟糕的设计”。。。
: ...................
☆─────────────────────────────────────☆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于 (Mon Oct 6 21:23:50 2008) 提到:
美国卡车大鳄Navistar为其混合动力卡车已经推出了电池租赁和更换的计划
你可以上网查查
就是最近的事
【 在 alongbow (时光倒流)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煤气罐似的,到时候有新有旧,缺斤短两,电池性能下降,安全性不保,就傻眼了
: 我觉得还是自己充自己用放心,提高充电速度并联充电,几分钟充满80%以上现在没啥问题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21:32:07 2008) 提到:
挖!卡车还混合动力啊!太强悍了。。。。。
【 在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卡车大鳄Navistar为其混合动力卡车已经推出了电池租赁和更换的计划
: 你可以上网查查
: 就是最近的事
☆─────────────────────────────────────☆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于 (Mon Oct 6 21:33:06 2008) 提到:
恩,那厮吹牛,柴油混合动力节油30%+
打死我也不能相信
【 在 coquille (烟灰) 的大作中提到: 】
: 挖!卡车还混合动力啊!太强悍了。。。。。
☆─────────────────────────────────────☆
coquille (烟灰) 于 (Mon Oct 6 21:37:38 2008) 提到:
是啊。它那蓄电池的充电还不得靠车载的柴油嘛。。
而且卡车的话一般都是高强度作业啊,哪有空给电池充电。。
从思路上来说,可否认为它是想靠汽车厂商来维护那些电池的生命周期呢?
【 在 mika (终于熬出头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恩,那厮吹牛,柴油混合动力节油30%+
: 打死我也不能相信
☆─────────────────────────────────────☆
twoKfour ( ) 于 (Tue Oct 7 12:42:58 2008) 提到:
现在的动力蓄电池早就做成一个发动机大小的模块了,
要是那么布置 首先高压电安全就没法弄了
【 在 romaxy (AsRo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原来在byd的经验,这个换电池的想法无法实现
: 电池布满在驾驶舱内,就像砖头一样的一块一块的拼起来的
: 要想换,内饰会破坏掉,座椅要取下来
: ...................
FROM 125.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