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战略、伙伴、培育、共同成长,这些道理谁都懂,包括奇瑞的高层
我在工作中与供应商打交道很少,所以你说的问题我具体不是很清楚,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从侧面听说,公司从上到下都知道供应商比较辛苦(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从上到下很辛苦,呵呵)
我想,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来“开脱”一下吧:
1、通常,供应商跟自主品牌企业的关系跟与合资企业的关系还是有区别的:与自主品牌,那叫协同开发;与合资企业,那叫本地化生产,当然某些部件也存在本土化开发,但毕竟是少数,强度也不大。合作开发,意味着供应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开发。开发,就意味着技术风险和不可预计的设计变更,这一点可能会让供应商觉得是在“折腾”,因而不爽。
2、奇瑞是一家年轻而又具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年轻意味着缺乏经验,对公司战略、产品规划、产品开发,包括与供应商的协同开发,都缺乏经验。雄心壮志则又往往导致一些宏大战略的仓促上马又仓促下马或方向调整或某产品不太成功(这可能是与其它自主品牌企业相比的一个显著不同,别的企业的步伐相对小一些)。这些,都会使供应商感觉到被折腾了。比如有些供应商把模具开了,结果项目停了,或者模具开了也供货了,但产品卖得不好,供应商的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先前的预期。
3、像不少自主品牌一样,奇瑞是从低端切入的整车厂,成本压力非常大,这就导致有时候唯价格是图,不管以前合作的多好,如果你没有帮我化解成本压力,那我可能就要着手找更便宜的供应商;这又让有些供应商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这些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来考虑,也许会更让人理解和接受。比如,业界任何一家领先的主机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设计变更,都会有不成功的产品,只是这种问题可能在奇瑞更加突出。既然是合作开发,风险共同承担也没太大的不妥,要搞出一个好的产品,主机厂的工程师和供应商的工程师都免不了折腾几次。关于成本,整车厂唯成本是图在感情上是不容易让人接受,但成本压力本应共同承担,供应商也应考虑如何从技术、管理的角度降成本,而不是坐等赚翻。丰田不就是派人去供应商那儿帮助供应商降成本么?但奇瑞目前没有精力和经验去帮助供应商,只能更倾向于采取自然选择的方式。另外,别的企业目前没问题也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奇瑞毕竟在自主开发方面走得更深更远,很可能有一天别的企业也会遇到奇瑞目前遇到的问题,就像BYD目前还处于逆向的阶段,他不会知道正向开发中的痛苦。
还有,有些问题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差。
比如现在奇瑞的采购公司的前台赫然列着奇瑞核心供应商名单,目前大概有几十家。这就像供应商传递一个信息,奇瑞是有计划地在团结和培育一批供应商的,进入了这个核心名单,以后就会有特殊的照顾,反之可能会渐行渐远,某些合作不愉快或者有劣迹的甚至会被踢出体系,这个名单也是激励那些还在名单之外的供应商努力加入这个行列。
另外,去年512地震后没几天,分管采购的公司副总、经管会成员亲自带队去四川慰问供应商,我想,无论他是不是做秀,但光从这个举措上看,足以证明“人情”了吧,毕竟当时还是有余震危险的。
【 在 what (休息一会)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机厂和供应商都是在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共赢才是最好的目标。如果仅是主机厂赢了,供应商活不下去,当然该产业不可能做好做强。
: 甚至不同的主机厂之间,也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别忘了大家还是行业伙伴的关系呢,同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如此。
: 要保持良好的行业生态,需要大家都尽量遵守行业规则或潜规则。主机厂有其优势,但供应商何尝没有他们的优势呢?即使是食物链中的“小虾米”没有任何优势,全死光了对大鲸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 ...................
--
修改:iThinkPad FROM 60.167.248.*
FROM 60.16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