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别老说什么第三方检测了,没用
举国之力是可能的,
涉及到造车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三方只能记录原始can log,但没有能力完全还原被编在log里的信息。反向破解一两个信号还可以,全车上万个信号都想抓出来,可不就是举国之力找几百个总线工程师慢慢搞。
正向的方法,就是原始can log + 主机厂自定的dbc即可。这才构成完整的车辆数据。
所以so局他们给特斯拉压力时,这一点并没有提。并没有说完整的数据是什么数据,这给了特斯拉自己定义“完整”的空间。特斯拉可以说它给的是“完整”的了,但实际呢,依然是挑选、美化后的。
【 在 w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错,除非是很基础的硬件故障,不然第三方机构肯定是测不出问题的,这也是特斯拉的底气所在
: 当然一定说全国没有检测能力的地方也不一定,我相信工信部给汽车的相关研究院立个课题,应该能有更科学的判断,但是那就不是几天几千块钱的事情了
--
FROM 120.244.109.*
如果你们想搞明白助力消失这个问题,调查下电子真空泵的供应商即可。博世只是t1,t1后面还有t2,t3,电子真空泵失效的成因,这些一手厂商最清楚
【 在 foureyes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的确。本人就是大型企业的内部CNAS认可实验室。
: 特斯拉这种,只能采用航天、航空系统的归零方法才能解决。
: 不顾耗费的资金可能上千万。
: ...................
--
FROM 120.244.109.*
故障树分析很简单。
可是就是特斯拉根本没有时间和资金量去分析这个问题。
肯定是想在下一代进行大规模改进,可是新冠等等外部条件不许可。
人家肯定评估过,装鸵鸟的经济成本最低。
特别实在国内这种保护资本的环境下。
【 在 motour (moto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们想搞明白助力消失这个问题,调查下电子真空泵的供应商即可。博世只是t1,t1后面还有t2,t3,电子真空泵失效的成因,这些一手厂商最清楚
--
修改:foureyesdog FROM 180.212.69.*
FROM 180.212.69.*
一篇特斯拉的报导里,他们自己的工程师提过,建厂速度太快,有问题的零件流入生产线找都找不回来,装哪台车卖哪里都追溯不到。
所以我不觉得他们是没有时间和资金量去分析,而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去控制质量。美国人除了搞点谢尔比经典,做哪辆车精细过?
【 在 foureyes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故障树分析很简单。
: 可是就是特斯拉根本没有时间和资金量去分析这个问题。
: 肯定是想在下一代进行大规模改进,可是新冠等等外部条件不许可。
: ...................
--
FROM 120.244.109.*
是的,很多内部的调试信号可能加密存储了,只是给开发人员查看的,那个才是定位故障原因的关键数据。除特斯拉以外别人也不知道有记录这些信号,也不清楚具体每个信号的含义,特斯拉可以交一份很普通的行车数据,记录一些广为所知的信息,也不见得看出问题。
【 在 motou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举国之力是可能的,
: 涉及到造车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三方只能记录原始can log,但没有能力完全还原被编在log里的信息。反向破解一两个信号还可以,全车上万个信号都想抓出来,可不就是举国之力找几百个总线工程师慢慢搞。
: 正向的方法,就是原始can log + 主机厂自定的dbc即可。这才构成完整的车辆数据。
: ...................
--来自微水木3.5.10
--
FROM 221.131.138.*
说白了 就是检测几次也无法复现当时的场景,毕竟这bug不可能每次刹车都出现。
--
FROM 121.69.2.*
是的 第三方检测依据的往往是国标行标以及相应的标准化检测方法
只要这些标准流程得到的结构是ok的 那么就会发个报告 结论是“合格”
而这些标准流程主要是用来验证某些大众化常见的工况 很可能无法复现某些特定场景下的bug
就好比碰撞试验
现实中的碰撞是五花八门 速度不一样 角度不一样 位置不一样 车型不一样......
但对于检测机构 不可能搞出这么多种场景
只能用几种典型碰撞试验来做验证 比如正碰 侧碰 偏置碰撞......
【 在 w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虽然不是汽车检测的,但毕竟是吃着碗饭的,检测行业的通行做法还是知道的,结论就是不管找什么样的第三方肯定不会测出特斯拉有问题,越权威越不会有问题,这也是特斯拉老是拿第三方挂嘴边的原因,但第三方检测没问题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当然不一定,原因下面我来说明
: 首先说一下检测行业的运行机制,第三方检测机构凭什么说我出的报告准确呢?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业口碑,就比如我在的单位,行业内只要有我在的单位盖的检测章,大家都认可,但是这种只局限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具有很强检测能力的大型研究院所,而且收费很高,这倒不是说太黑心人家也不靠这个赚钱,反正我是不喜欢干这种外委分析的事。还有一种就是权威机构给第三方机构发放认可,证明你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国内比较认的就是CNAS和CMA,这俩有一个都可以,有了这个认可,大家也认为你的报告是可靠的,尤其是CNAS还是国际认可,老外也认,这个方法更加公平公正,就算是研究院所也都去申请这些认可了
: 然后再说说怎么检测吧,做检测主要就是看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靠不靠谱,还是有两个方法,一个还是知名机构信用背书,采用一些不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内部方法,另一种就是标准方法,国标,行标,ASTM,ISO,这些方法都是公开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国内的CNAS和CMA认可基本上也都是认可这些标准方法,很少认可非标方法
: ...................
--
FROM 101.87.42.*
我觉得这么多事故里肯定有车主操作不当导致的,但是是不是特斯拉一定没有问题,这个不能确定,而且我不是汽车专业的,具体要怎么判断我没法下结论,但是可以肯定说第三方检测是没用的
【 在 rtxkyo (rtxky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不是成了莫须有?
:
: 【 在 wker ()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虽然不是汽车检测的,但毕竟是吃着碗饭的,检测行业的通行做法还是知道的,结论就是不管找什么样的第三方肯定不会测出特斯拉有问题,越权威越不会有问题,这也是特斯拉老是拿第三方挂嘴边的原因,但第三方检测没问题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当然不一定,原因下面我来说明
--
FROM 123.114.232.*
码农都知道复现bug有多难。白盒测试都找不出bug,黑盒测试找bug就是搞笑
【 在 w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虽然不是汽车检测的,但毕竟是吃着碗饭的,检测行业的通行做法还是知道的,结论就是不管找什么样的第三方肯定不会测出特斯拉有问题,越权威越不会有问题,这也是特斯拉老是拿第三方挂嘴边的原因,但第三方检测没问题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当然不一定,原因下面我来说明
: 首先说一下检测行业的运行机制,第三方检测机构凭什么说我出的报告准确呢?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业口碑,就比如我在的单位,行业内只要有我在的单位盖的检测章,大家都认可,但是这种只局限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具有很强检测能力的大型研究院所,而且收费很高,这倒不是说太黑心人家也不靠这个赚钱,反正我是不喜欢干这种外委分析的事。还有一种就是权威机构给第三方机构发放认可,证明你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国内比较认的就是CNAS和CMA,这俩有一个都可以,有了这个认可,大家也认为你的报告是可靠的,尤其是CNAS还是国际认可,老外也认,这个方法更加公平公正,就算是研究院所也都去申请这些认可了
: 然后再说说怎么检测吧,做检测主要就是看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靠不靠谱,还是有两个方法,一个还是知名机构信用背书,采用一些不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内部方法,另一种就是标准方法,国标,行标,ASTM,ISO,这些方法都是公开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国内的CNAS和CMA认可基本上也都是认可这些标准方法,很少认可非标方法
: ...................
--
FROM 114.246.157.*
码农都知道复现bug有多难。白盒测试都找不出bug,黑盒测试找bug就是搞笑
【 在 w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虽然不是汽车检测的,但毕竟是吃着碗饭的,检测行业的通行做法还是知道的,结论就是不管找什么样的第三方肯定不会测出特斯拉有问题,越权威越不会有问题,这也是特斯拉老是拿第三方挂嘴边的原因,但第三方检测没问题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当然不一定,原因下面我来说明
: 首先说一下检测行业的运行机制,第三方检测机构凭什么说我出的报告准确呢?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行业口碑,就比如我在的单位,行业内只要有我在的单位盖的检测章,大家都认可,但是这种只局限在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具有很强检测能力的大型研究院所,而且收费很高,这倒不是说太黑心人家也不靠这个赚钱,反正我是不喜欢干这种外委分析的事。还有一种就是权威机构给第三方机构发放认可,证明你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国内比较认的就是CNAS和CMA,这俩有一个都可以,有了这个认可,大家也认为你的报告是可靠的,尤其是CNAS还是国际认可,老外也认,这个方法更加公平公正,就算是研究院所也都去申请这些认可了
: 然后再说说怎么检测吧,做检测主要就是看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靠不靠谱,还是有两个方法,一个还是知名机构信用背书,采用一些不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内部方法,另一种就是标准方法,国标,行标,ASTM,ISO,这些方法都是公开且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国内的CNAS和CMA认可基本上也都是认可这些标准方法,很少认可非标方法
: ...................
--
FROM 114.2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