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乘关系不对等。
网约车乘客付出少,受到的约束也小,对司机的要求却多;司机作为服务方,稍有让对方不满意的,就可能被惩罚,而得到的收入却往往不值得这样的付出。本来该是消费者花多少钱有多少钱的效果,但现在乘客却是付几块钱,就能把自己当大爷。双方关系、权益不对等,也就难免起纠纷。要保持理性和宽容,并不是容易的事。
2、网约车司机群体压力
这个群体这几年可以说是每况愈下,压力大,累,几乎是每个网约车司机的切身体会。每天早出晚归,出车十几个小时,深夜凌晨还在路上,这是许多网约车司机的劳动常态。
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司机的身体不断被透支,心理上的负面状态也会不断增强和持续。这样的精神状况下,身体又会加速出现不良症状,最终导致身心俱疲,濒临崩溃。
这次的惨剧发生在凌晨两点多,司机为了生计还在接单,本身的疲劳可想而知。乘客砸出饮料瓶的瞬间,实际上也砸断了司机当时脆弱的神经。
3、行业大环境问题。
一个驾龄19年,以往没有任何安全投诉的网约车老司机为何会突然“疯狂”,除了他个人的原因,如今的网约车行业大环境或许也是最终击垮他的压力来源。
平台压榨越来越狠,司机收入越来越低。矛盾必然会出现
--
FROM 223.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