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与浮华背后
——纵览NBA新宪法修订后的联盟格局
北京时间7月30日,新的劳资协议正式达成,斯特恩满脸堆笑地握住球员工会主席比利·亨特的手,但在斯特恩那标志性的“灿烂”微笑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两个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
最好的结局似乎出现,亿万资本家们起立鼓掌,即将续约的千万资本家们黯然神伤。全球篮球迷倾城欢庆,这一刻起码意味着可怕的赛季停摆一幕在2012年前不会重演(是的,这确实是一段很长的日子)。斯特恩和亨特“面合心不合”地数落这是种50对50的让步,但两人也都虚心地表示——经济问题是最终搞定这一切的立足点。其实,对于球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这个时候如果镜头静止,拉长,Staff出现,一定会是美妙无比可供续集的电影结尾。
不要忘了,还在仅仅一个半月前总决赛第七场的时候,即使面对五年来最高的总决赛单场收视率,斯特恩还是愁眉不展,因为当时劳方和资方的态度都是非常强硬,以至于没人能够相信在短时间内就会有一个如此柳暗花明,且一目了然的结局。
最终,值得庆幸的终于还是美好结局,大戏开锣前,我们来看看新鲜出炉的劳资条款会给联盟带来的细节变化。
1,更坚实的二级联赛得到正式的官方授衔.
NBDL,NATIONAL BASKETBALL DEVELOPMENT LEAGUE(国家篮球发展联盟)。第一次听说时,还是克里斯·韦伯为了帮自己的弟弟一圆打球梦想出手买断了该联盟一支球队。低薪和混乱是它最大的特点,而即使是自身岌岌可危的生命力,也被人无视许久。该联盟长久以来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以至于看上去它非常神似于大卫·斯特恩1984年接手前,而且还没与ABA合并的原始NBA——球队稀少、体制僵硬、形态被动。
然而,新的劳资协议经双方通过后,次一级联盟NBDL的主席也终于可以抱着斯特恩海呼万岁了。斯特恩和亨特明白地表达了老板们的意愿,而新劳资协议则完全可能带给NBDL一曲“春天的故事”:下赛季开始的NBDL将扩展为15支球队,每两支NBA球队共同拥有一支NBDL球队的所有权;NBA球队拥有将属于自己的球龄不超过两年的球员下放到NBDL的权力,并且随时可以招回至NBA来补充阵容;NBDL球员工资为三个月15000美元,下放的第一轮新秀按照NBA新秀规则向原NBA球队领取薪水;NBDL球员最低入选年龄从20岁降低到18岁。
OK,NBDL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现状当然不会有所改变(二级联盟的球员还想得到NBA大哥们一样的合同保障吗?太阳本赛季中曾经在纳什受伤时刻招入NBDL好手斯玛士·帕克,但是结局……啥时候被开掉都没人关心),关键是这个联盟第一次被放到聚光灯下的态度。是的,扩容到15支球队,起码已经是NBA七十年代的数量级了,每个球队还各自拥有双全的监护人 (两个NBA球队的财政和行政照顾还不够吗?起码,个别孩儿以后可以自豪地对别人说——我是“湖人”和“太阳”的球员)。更年轻的,充满朝气却没有运气的“天才”们可以在NBA的二级联盟打球了,并且随时等待母队召唤,而且郁郁寡欢地将板凳坐穿的NBA“秀才”们也暂时可以有地方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球队随时可以将自己调回来参加NBA的比赛。这位帅哥,你叫米利西奇吧?请收拾一下你的酷脸,去NBDL先待一段时间如何?(当然,下赛季他已经是三年级生,除非球队放弃,实际上已经失去NBDL的资格)。
无论在任何方面来讲,NBDL现在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在这个时候真正具备了为NBA输送人才的标准,当然我们也会明白主次之分,即使这次级联盟的球服再漂亮,也不会真正地夺去NBA球星们的夺目光环。实际上,这是NBA很难得的一次没有向商业低头,而且在基本上也算是表达了NBA和球队老板们那颇为实实在在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掘井”的姿态。
在大学、高中和欧洲联赛依次成为各支NBA球队们哄抢人才的热土之后,NBDL的进步也表明了这个商业体制对一个可持续性发展远景的规划。我们完全可以看好这个次一级的联盟,甚至我们也可以大胆地设想一下易建联同学在这个联盟打球时候的模样了。
2,球队经理处理球员合同更为机动
拉特里尔·斯普雷维尔每场比赛中那梳理头型所用的千元费用如果省下来已经能够养活不少的美国人了,但似乎他还是抱怨用来养家的钱太少。旧的天价薪资加上“养家小辫帅”新千万合同的需求完全已经让森林狼队老板抓狂,然而对比纽约尼克斯队“中投王”阿兰·休斯顿的一亿六年合同,仿佛“狂人”的要求还不算过分。
在NBA的老板们中虽然有保罗·阿伦这样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但也颇有诸如亚历山大这种扣除各种债务之后仅剩8000万美元的小资本家(似乎只够纽约尼克斯队一年的工资)。富的老板自是对队中七年、六年的长约于视无睹,完全是我只要高兴就好,而穷的老板还是得咬紧了牙关在球迷和队中巨星们的白眼下艰苦度日。
然而,这次球队经营者们终于在新的劳资条款下准备联合起来对球员们表明他们对合同的态度了:第一,从下赛季开始,球员合约最长年限由由六年(本队续约为七年)减为五年(本队为六年);第二,年薪涨幅由最高的10%(本队续约为12.5%)降为8%(本队为10.5%);第三,球队仍然可以掌控受限制自由球员的邀请合同,但期限由15天减短至7天;第四,次轮新秀作为受限制自由球员,邀请合同的第一年薪金不得超过当年的中产阶级条款,从第二年起可以高至顶薪(也就是说,次轮新秀的原球队只要有中产阶级特例,就能掌控任何合同);第五,底薪球员的工资上涨3.5%。
当然,最狠的莫过于一个附加条款,那就是球队可以有一次为避免奢侈税而裁员的机会,而大热门阿兰·休斯顿很有可能充当此附加条款的第一个刀下之鬼。甚至,我怀疑此条就是苹果城尼克斯队的总经理苦口婆心加上去的针对性条款,而我们姑且称之为“阿兰·休斯顿条款”吧。
球队的经理们越来越看重球员的即战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而球队再也不愿意充当天价合同的冤大头,扎克·伦道夫这种合同年前突然风生水起,博得六年8400万合同后立刻受伤停摆,干净利索得让人目瞪口呆,实在让经理们防不胜防,甚至直接由此怀疑到个别球员的敬业态度。
新的劳资决定直接给了球员们提出了命题,不能仅仅只是在合同年前玩命了,而是整个生涯都得玩命起来。雷·阿伦这种正值生涯壮年的顶级后卫,著名的好好先生,好容易遇到了上赛季这样打出真我风采的成绩,而球队在续约前还得先打哈哈数声,报出的数字与阿伦的心理指标差距3000万美元之巨。孰之过?是阿伦以前不够好?实在让人生疑,这是当今NBA气氛过于拜金,以至怀疑到阿伦为人宗旨?
君不见魔术师、大鸟等近现代前辈们一边吐着酸水感叹自己出生太早,一边纷纷责怪现今联盟超高工资给了球员们放飞“薪情”的客观环境,金钱让如今联盟的超级巨星们不习惯把参加国家队作为自己的必然选择。最尴尬的情况就是大版球星缺席以至于美国篮球队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的失败,而NBA第一个超级巨星乔治·迈肯的家人甚至已经无法出钱为已经故去的老人埋单。所以,从某种含义上说,斯特恩运作多年的商业化篮球并不是非常成功。
当拜金真正成为主流和怠工成为常态,球员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为合同年的努力的时候,“六十不惑”的NBA已经感到了步履蹒跚。可能,合同年限和薪金增幅的下降会让球员们大多感到心里不爽(已经签长约和即将退役的人除外),甚至埋怨联盟在倒退,不过从管理层角度做出这样的决策,无疑是在保证“篮球精神”不再流失。
球员们赶紧为了养家而玩命吧!经理们则可以灵活在交易期间思考着需要扶正自家的二号球员,还是在七天内给自己眼红的球员赶紧报价。从这个度上,球员成为更灵动的棋子,下棋人限制更少的操作会是一个更利于棋局风云变幻的妙招。
3,高中的天才稍安毋燥
基本上,排出狼王、科比、麦迪、詹姆斯和斯塔德迈尔这个阵容,纵横披靡这个联盟应该问题不是很大(要较真说奥尼尔和邓肯带几个人来对抗,那算我没说)。然而你要知道,在这些少年成名的熠熠巨星身后,有多少号称“小KG”、“小Kobe”、“T-Mac二代”、“James唯一对手”的高中生却是在联盟内外浮浮沉沉,背负着成名过早的焦躁,浪费着自己身上的篮球天赋呢。到了今天,老乔亲手挑选的状元布朗还在承担着心智上的缺陷所带来的苦果而踯躅不前。
是的,参加NBA的高中生们不知天空极限何处,弹跳38英寸以下简直就是失败。然而共性并不代表成才的必然结果,过低的成才率和小将们过早的“夭折”都会让整个篮球世界发出“伤仲永”的扼腕叹息。今年参加选秀并被凯而特人选中的格林号称有44英寸的弹跳,而他的前途会如同弹跳一样出色么?
能够接受残酷的职业体育挑战后仍然残存下来的高中生们只会是绝对少数,每个天才都相信自己会是这批成功的少数者之一,选择早早进入联盟博取一个极小的成功几率。长久以来这批18到19岁的年轻人在NBA中苦苦追求自己位置,可大部分无法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斯特恩先生在众篮球专家的支持下老早就已经准备对20岁以下的孩子们说“不”了,这个岁数还不是成年的标准,乖乖读书,满了年龄再来吧。
经过球员工会的争取,最终这个标准停留在了一个象征性的19岁:美国本土球员最低选秀年龄设定为19岁,或者高中毕业后一年;国际新秀为19岁。第一轮新秀合约从3+1变成2+2(两年后合同为球队选项)。
对詹姆斯一直以来关爱有加的ESPN明确表达了不理解,尴尬的19岁意味着什么呢?高龄的高中生就有了直接参加NBA的资格?一个公认成熟度很高的球员平白无故的浪费一年光阴去等待?还是让NCAA有更大面积的选材面,从而让天才们接受仅仅一年的大学篮球教育?大学篮球教育能够让天才们真正成熟起来么?而3+1变成2+2后的第一轮新秀合同更是对潜力满满,即战力准备不足的球员敲响了警钟,如果两年内没有起色,那么对不起,请离开。
其实解读这条协议后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读了一年大学的安瑟尼无论现在或未来会比没有读过大学的詹姆斯更胜一筹么?
很有可能的是,作为对立的劳资双方,这是他们必须要表达出各退一步的最数字化姿态。
4,如何处理违纪
据说工会主席亨特最感忧心的一条规定是关于联盟中的老将,他们每个赛季必须接受四次随意的药物检查,如果被查出吸食违禁药物,那么将会遭到重罚。
某种意义上,这句条款太过细节化。一直以来,这恰恰是NBA纪律上的死穴。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联盟,居然只能依靠警方发现自己的雇员藏毒、吸毒,长久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管。保罗·艾伦的波特兰开拓者队由当年和湖人大战天昏地暗的前锋天堂,堕落到如今谈之色变的无人问津地带,正是毒品所害。
规矩定下了,可置疑此条实际意义的仍大有人在。赛季内保证了四次随机抽查制度,赛季外长达五个月的时间内却毫无作为,这是真心想对毒品“Say no”的最正确选择么?我相信,今后更多频频爆发于赛季外的触雷行为,只会让人耻笑联盟的软弱和无能。
对于大卫斯特恩而言,最可能造成对他私人权威置疑的是因为本赛季的活塞和步行者一役衍生的附加条款:如果由于球场上的不理智行为被禁赛12场以上的球员有权利上诉。让人蹙眉的后文是:对于阿泰斯特、杰克逊和小奥尼尔这样由于打斗而受到处罚的选手来说,这条规则不起作用。
当时的比赛恰好CCTV现场直播了全过程,激烈程度是NBA斗殴史上前所未有的。此役过后,小奥尼尔、杰克逊和阿泰斯特的禁赛可以说直接造成了米勒心灰意冷的退役和NBA东部整个形式的巨变。先发制人的奥本山球迷就这样毁了东部最强劲对手活塞的赛季前途。当然,杀敌三千,自毁八百。活塞的本·华莱士也被一通疾风暴雨般的追加禁赛。
新条例以其含糊不清验证了“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的这条真理。貌似为球员们对连续禁赛提供反抗机会,而实际上又委婉告诉球员不理智可以,斗殴或者说奥本山式的斗殴是万万不可的。
这就好比为球员提供了一把没有伞面的保护伞,重点只是规划出程度上的一个底线。天,我们几乎可以马上争论一下下赛季球场上怒砸摄像机之类的行为到底属于不属于保护范畴呢?或者球员之间架也打了,但是没有本赛季上述两支球队动作激烈的话,联盟给我禁赛我可以上诉么?
归根结底,过于强势的劳方让资方做出的只是可笑并且今后一定商榷多多的暂行规定,面对麻烦不断的联盟,斯特恩无法也无意打造高大全的联盟。当好孩子科比都免不了东窗事发,管理者能作的只能是不断充实修改自己的违纪条例罢了。
5,我要很多很多的钱
长久以来,球员们的收入一直保证在NBA篮球事业总收入(BRI)的57%,球员每年会将自己收入的10%作为保证金交给第三方组织。新的条款在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做出了些许调整:保证球员得到篮球事业收入(BRI)的57%,保证金返还上限定为BRI的57%。球员上交的10%保证金在本条款第一年不变,2-5年减为9%,最后一年减为8%。奢侈税和保证金将平均分配给各球队。各队工资帽由篮球事业收入的48%上涨到51%,奢侈税触发线调高到61.5%。另外对于一些超过工资帽严重的球队,除了奢侈税照交,还将考虑额外增加征收税率。
明眼人一眼应该看出这些具体条例都是为了在已有的合同年限和递增率相对缩水后,给球员的一个心理安抚。资方首先大方地将3个点的篮球事业收入返还给球员,并且把球员的保证押金逐年递减。对于经理人,可是更要挖空心思做功课了,奢侈税和自由人条款上发挥的空间相对更小,对个别球员合同的方便更增加了对球队整个资金链条掌控的难度。还有如同纽约、开拓者、小牛这样本赛季天价合同比比皆是的富有球队,新规定更是一个警告。别以为奢侈税有钱交就够了,我还要你交奢侈税的奢侈税。由于奢侈税最终会平均返还给所有球队,估计几个冤大头的经理在谈判时候肯定没少流冷汗。
资方在本次劳资谈判即将结束的时候聪明地转嫁了一部分责任给劳方,如果球队工资总额超过工资帽,不仅球队要向官方支付超额数目的罚款,球员也要被扣掉8%的工资。你听说过因为老板给员工过多工资的时候会被罚款的事情么?在以前的NBA你听说了。那么,你听说过老板给员工过多工资后,员工也要跟着交罚款呢?恭喜你,本赛季开始,你将在NBA开始听说。
当掌声例行公事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感谢NBA劳资双方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的努力,使得新赛季NBA赛事能够顺利的按时进行。虽然某一部分人的表情因怀疑结局的真实性而显得不是那么开心,但大局已定,这还算是一个美妙的结局吧。
虚伪的美妙也是美妙,我们都明白,NBA劳资纠纷本来不代表这个世界上劳与资关系的实质,作为真金白银年收入30亿美元的超级商业航母,即使是最穷的劳动者相对于我们也是超级富翁。
仅仅因为有一个叫篮球的事物串连起我们和他们彼此,他们虚伪的做戏,尽情的矫情,我们不管,我们只在乎每年的那个时候,这个戏院是否能够定时开锣。
--
FROM 61.4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