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烦死了
提前不提前我的判断是这样的:大部分不用提前,最顶尖的那部分和最尾巴的那部分大概需要一些“提前”
具体的判断要依据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校鸡娃的程度以及理念来判断,简单一点的尺度就是比如数学这门课,孩子对付老师的作业是否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上课是否感觉老师讲的太慢太简单,以及考试时候是否基本都会做(不用追求那个满分,那个有害无益)。数学考试基本能拿到95+(且这个分数跟试卷难度基本无关),那这样的孩子就适合课外提前学一些,我的看法是不要提前学课内体系的知识,而是拓展深度学小奥一类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说的是提不提前学,提前和不提前,就俩选项,哪有什么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
--
FROM 123.121.180.*
定义新运算只是新定义里面的一小类,你不用看这种帽子和噱头,本质上就是给孩子思维上些难度。我前面的一个回复大概也说了什么程度的孩子适合上这种难度,这个各地各校情况差别太大,要因地因人制宜
具体解读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行程问题初中以后用方程非常容易解决掉的,但小学生多数无法建立方程和代数的概念,我记得我孩子大概到四五年级才初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但这个问题在人类早期没有发明出方程这个玩意的时候,也早就有各种解决方案,那就是现在小奥里面的行程问题,纯粹用画图脑力实验(也就是动点吧)来很复杂地解决。那么对一部分喜欢动脑对数学有偏好的孩子,做这种脑力游戏就是有益的(所谓的提前学)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等下我们对新定义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我接触到的只是定义新运算,看起来你说的新定义是另外一个概念,求科普。
: 动点动角这个我娃小学没学过,不知道其他机构或者牛娃咋样,在某校考试门口听其他家长说题目里有。同事家五年级的娃就去参加那种上一天课马上考试的。人家还不想去,机构老师和学校使劲劝说。感觉这些和你说的差不多。
--
FROM 123.121.180.*
小学我和你观点一样,提前学啥,还怕将来没机会学吗。初高中没啥底气了,其实不是提前学的问题,而是要不要上机构。这个可能有点像信息茧房,当你身边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人都在上机构的时候,你可以不上吗?这个看个人,应该的确有不上的,但是我不行。那去了机构,人家怎么教就怎么学了。就还是被绑架了吧,被外部形势裹挟,要说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我确实也没这个魄力。这个考验的是家长。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前不提前我的判断是这样的:大部分不用提前,最顶尖的那部分和最尾巴的那部分大概需要一些“提前”
: 具体的判断要依据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校鸡娃的程度以及理念来判断,简单一点的尺度就是比如数学这门课,孩子对付老师的作业是否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上课是否感觉老师讲的太慢太简单,以及考试时候是否基本都会做(不用追求那个满分,那个有害无益)。数学考试基本能拿到95+(且这个分数跟试卷难度基本无关),那这样的孩子就适合课外提前学一些,我的看法是不要提前学课内体系的知识,而是拓展深度学小奥一类
--
FROM 118.115.49.*
那这个我理解还不一样,我前面回复别人里也提到一点,我还是赞同你之前说的小奥和校内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你是这个意思吧。我个人觉得小奥是算术的路子,玩逻辑,玩烧脑,玩过程。校内是代数的路子,直指终点,想办法把方程列出来,剩下的全是计算,没有中间环节。我们这边小学的机构教的是小奥,初中全部服务中考,和校内目标完全一致,和小学完全不一样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定义新运算只是新定义里面的一小类,你不用看这种帽子和噱头,本质上就是给孩子思维上些难度。我前面的一个回复大概也说了什么程度的孩子适合上这种难度,这个各地各校情况差别太大,要因地因人制宜
: 具体解读一个例子就是比如:行程问题初中以后用方程非常容易解决掉的,但小学生多数无法建立方程和代数的概念,我记得我孩子大概到四五年级才初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但这个问题在人类早期没有发明出方程这个玩意的时候,也早就有各种解决方案,那就是现在小奥里面的行程问题,纯粹用画图脑力实验(也就是动点吧)来很复杂地解决。那么对一部分喜欢动脑对数学有偏好的孩子,做这种脑力游戏就是有益的(所谓的提前学)
--
FROM 118.115.49.*
这个确实考验家长定力,我只能就自家的经历给你复盘一下,其实是有些机缘和运气成分的
我家孩子到小学三年级之前都是散养,没报过班。很幸运的他们学校里一个数学老师来班里听过课,对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孩子很喜欢(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是过了一两年才知道的),然后三年级他们来了一个数学老师当班主任,跟我反映孩子有问题说上数学课感觉他没听课,眼望窗外整节课走神,但是考试成绩又不差虽然也不算好,就问我是不是在家给孩子提前学了,我说完全没有,老师就建议我们是不是考虑报个课外奥数班试试,如果没有他们这两个数学老师对孩子的反馈以及建议,我可能就也一直混过去没想着给孩子报课外班,虽然他们班多数在外上的有英语班语文班之类的,但对我家来说,我觉得语文校内难度已经很头疼了,英语将将能应付,只有数学白耽误课堂功夫,那就报个数学班吧一周也就周末半天搭进去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我和你观点一样,提前学啥,还怕将来没机会学吗。初高中没啥底气了,其实不是提前学的问题,而是要不要上机构。这个可能有点像信息茧房,当你身边能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人都在上机构的时候,你可以不上吗?这个看个人,应该的确有不上的,但是我不行。那去了机构,人家怎么教就怎么学了。就还是被绑架了吧,被外部形势裹挟,要说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我确实也没这个魄力。这个考验的是家长。
--
FROM 123.121.180.*
北京是这样的,小学有小奥也有校内的,我理解小奥就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加的餐,而校内的就是针对校内学一遍还不明白的再校外补一补。
初中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校内了,那些奥赛体系的人数非常小众非常少。这时候服务校内的针对的就是有一部分想中考拼满分的,一部分是学了一遍学不明白的先提前学一遍或者学校学完再学一遍这种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这个我理解还不一样,我前面回复别人里也提到一点,我还是赞同你之前说的小奥和校内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你是这个意思吧。我个人觉得小奥是算术的路子,玩逻辑,玩烧脑,玩过程。校内是代数的路子,直指终点,想办法把方程列出来,剩下的全是计算,没有中间环节。我们这边小学的机构教的是小奥,初中全部服务中考,和校内目标完全一致,和小学完全不一样了。
--
FROM 123.121.180.*
我觉得提前和校外是两个问题,对我而言,更聚焦在是否需要校外。如果没有校外,我也不主张提前,只是上了校外,又向上好点的校外,高级的班型,他们提前了,那就提前了。
至于是否需要校外,确实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都适合,但是还是家长是否能准确判断,保持定力,大部分家长的预期也是逐步下调的,这个还是需要时间。北京是百分制吗,我们这边是150,当机构摆出例子学生成绩从120提高到140,你也没法说校外起了多大作用,人家确实在校外上了。这个我一直觉得是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所在,这玩意可能确实是不需要的,但是你举不出反例,能找到的所有例子人家都上了校外,咋整。这个我看前面其他人说北京好像还没这么夸张?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前不提前我的判断是这样的:大部分不用提前,最顶尖的那部分和最尾巴的那部分大概需要一些“提前”
: 具体的判断要依据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校鸡娃的程度以及理念来判断,简单一点的尺度就是比如数学这门课,孩子对付老师的作业是否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上课是否感觉老师讲的太慢太简单,以及考试时候是否基本都会做(不用追求那个满分,那个有害无益)。数学考试基本能拿到95+(且这个分数跟试卷难度基本无关),那这样的孩子就适合课外提前学一些,我的看法是不要提前学课内体系的知识,而是拓展深度学小奥一类
--
FROM 118.115.49.*
感谢班主任啊。反正是瞎聊,昨天我也刚好想了想初心,多啰嗦两句。我小时候三年级转学,新学校我忘了是某节课来了个老师讲了一点还是专门有节课,叫趣味数学。后来就找了几个学生组成了兴趣小组,放学后活动,其实就是小奥了。后来也在外面上了个班,都记不清了,那时候我记得我行程问题没学明白,娃学的时候我还如临大敌,结果发现自己确实成长了。因为自己学过,觉得对逻辑思维有帮助,所以也就推着娃学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确实考验家长定力,我只能就自家的经历给你复盘一下,其实是有些机缘和运气成分的
: 我家孩子到小学三年级之前都是散养,没报过班。很幸运的他们学校里一个数学老师来班里听过课,对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孩子很喜欢(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是过了一两年才知道的),然后三年级他们来了一个数学老师当班主任,跟我反映孩子有问题说上数学课感觉他没听课,眼望窗外整节课走神,但是考试成绩又不差虽然也不算好,就问我是不是在家给孩子提前学了,我说完全没有,老师就建议我们是不是考虑报个课外奥数班试试,如果没有他们这两个数学老师对孩子的反馈以及建议,我可能就也一直混过去没想着给孩子报课外班,虽然他们班多数在外上的有英语班语文班之类的,但对我家来说,我觉得语文校内难度已经很头疼了,英语将将能应付,只有数学白耽误课堂功夫,那就报个数学班吧一周也就周末半天搭进去
:
--
FROM 118.115.49.*
把数学梳理一下,其实最基础的首先是分类、然后是数数、然后就是运算
【 在 justff0 的大作中提到: 】
: 等下我们对新定义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我接触到的只是定义新运算,看起来你说的新定义是另外一个概念,求科普。
: 动点动角这个我娃小学没学过,不知道其他机构或者牛娃咋样,在某校考试门口听其他家长说题目里有。同事家五年级的娃就去参加那种上一天课马上考试的。人家还不想去,机构老师和学校使劲劝说。感觉这些和你说的差不多。
--
FROM 183.6.102.*
我们这小奥就是为了小升初,当然我是还有怀旧的因素在里面,没有小升初也会让学。初中我感觉就是你说的,我多学一轮,总能好点,可能更多是这个角度。竞赛是另一个赛道,不是一般人干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京是这样的,小学有小奥也有校内的,我理解小奥就是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加的餐,而校内的就是针对校内学一遍还不明白的再校外补一补。
: 初中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校内了,那些奥赛体系的人数非常小众非常少。这时候服务校内的针对的就是有一部分想中考拼满分的,一部分是学了一遍学不明白的先提前学一遍或者学校学完再学一遍这种
--
FROM 118.1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