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一堆英文我半懂不懂,那这和我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确实我也说了这只是个半熟理论,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我想了想重新梳理一下逻辑看能说清楚不。
还是从张教授说起,教授多次提到他想青史留名,显然这是小概率事件。这还是有明确目标的,很多人比如我可能根本就没有明确目标,只是觉得应该比现在更好,但是又很难说清楚究竟什么才是更好。这是一种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错配,这种错配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有些比如说那些学生,可能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的,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更好,应该更好,其实搞不好我也有受外界影响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清醒的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大概是一种自负和自卑的综合,内心追求的是一种虚无,从而永远无法平静和满足。这可能不该用配得感这个词。目前我认为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外界给到的认可不够,这种认可的需求目前说不太清,需要外界的认可形式被自己内心认可,否则没有用。所以越敏感越早熟的孩子,对仪式的形式需求越高,越难建立仪式感。
对s6这态度你又不是第一个,她反正也不会改,何必呢。我只是觉得你以前好像不太会明确的表露出来,最近略反常。这个我只是多嘴提一句,倒不用再展开了。前面的可以多聊聊,再启发我一下。
【 在 antaplus 的大作中提到: 】
: 内心满足是个baseline,配得感我认为是delta。
: 内心平静但是又觉得还行,那就是baseline不算很低。
: 仪式感带来的外界的刺激是trigger,能引起比较大的增加。这个对于我来说接近于0。
: ...................
--
FROM 171.2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