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普遍的说法,重视专利与版权就能促进创新。而忽视它们就会严重抑制创新,导致社会的退步。
然而,有两个现实中大家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反例,简洁而有力地驳斥了这个言论。
作为正面的反例,开源与自由软件社区,为大家呈现了,当思想自由地流动时,整个社会能够迸发出来多大的能量。自从 GNU/BSD 开始流行到现在,人类的生活已经被自由的 Linux、Java、Spring、Python、DeepSeek LLM 等自由软件所统治。每个程序员能够自由地创新,而不用担心触犯大公司利益。也可以不必一次次地重新发明轮子借助现成的自由软件快速地实现创意。硬件社区的 RISC-V、ARM 等技术领域,也同样明显地受益于这种度制。
而作为反而的例子则是音乐、版权与网络小说。尤其是音乐领域,给大家展现了一个严重保护版权的社会是怎么样的。歌手想要唱自己的歌,还得向大公司支付版权费用。写歌的、唱歌的,都受到严格的限制。音乐发布渠道被把控在大公司之后,他们给我们推的是什么?大家喜欢听流量名星的歌曲吗?
我最近几年还走访了一些工业领域,同样也发现了,在各种外观发明专利横行的领域,行业利益就会被控制在少数大佬手里。最终受害的都是消费者,以及行业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
有人说保护知识产权,能保护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就来考虑一下硬件领域,谁在发明创造?一线硬件工程师对吧。谁拥有发明专利
,不好意思,是公司。在公司的发明创造都属于职务行为对吧。有些公司好一些。可能会给予一两千元的奖励。更多的公司。呵。
由此可见,保护发明创造,明显是一个骗局。说多了,很多人就信了。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所谓知识产权,更多的是用于申请各种资质。以及用于公司之间的攻击行为。尤其是大公司对于小公司的攻击行为。也不一定真的成立,只要拖一拖,小公司可能就凉了
。
大公司流程化地申请各种知识产权。而小公司或者个人,通常没有充足的资源申请这些知识
产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公司连矩形外壳这种专利都能申请下来。这是一场不对称的争战
。
除了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完全看不到知识专权制度有任何的益处。
硬件领域,是这个恶劣度制的受害者。希望这里的从业人员,应该自觉抵制。最好能够从家国层面废除。
--
修改:hgoldfish FROM 59.61.199.*
FROM 59.6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