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苏格拉底式教育
这对老师要求太高了。
而且学习不只是问答和思辨,还得有重复练习。
【 在 cumtrenlx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
FROM 69.131.210.*
所谓的翻转课堂不是类似的思路吗?课前准备,课上讨论、展示。
认识个人开了这样的辅导班,苏格拉底“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嗯,我不会送娃去学。
【 在 cumtrenlx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7 Plus」
--
FROM 221.218.155.*
【 在 cumtrenlx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这种方法挺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
--
FROM 123.121.47.*
这个适应一定年龄以上的吧 我知道有的研究生上课是这样 不只是老师要求高 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对讨论内容有相当的了解
【 在 cumtrenlx ()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
FROM 106.72.151.*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引发人辩证思考。
应试教育其实也有部分此功能、同时又压抑了此功能,只是需要家长加点佐料
【 在 cumtrenlx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
FROM 221.216.249.*
用这种方式会有更多的家长或者老师变疯。原来的教学方式只要指责孩子笨就可以了,用这种方式会让更多家长发现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如能知耻而后勇那是双赢。
苏格拉底当时被处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很多人自诩聪明人知道自己跟白痴差不多,虚荣心受不了,低估了人性,最终导致这一惨案
你说的这种方法适合非常小的一部分学生 老师和家长人群,需要配合与氛围,大范围的不具备条件。
在家里孩子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就要有打破沙锅寻找答案的精神;孩子冒犯你权威的时候是否有心胸气量接纳他;孩子反应慢的时候是否有耐心等待或者真正倾听他的想法。宽容的环境才可能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否则只能是各种伪装和讨好。自己的家庭小环境如果都做不到,一味推给学校和老师更是天方夜谭。
【 在 cumtrenlx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问、回答,辩论思考学习,这种方法比“填鸭式”好多了。
: 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
--
FROM 117.136.0.*
问答式教育需要教师是个学者而非教书匠。学者水平不一定高,但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对学科有真正的理解,而不像教书匠本身只是知识点的搬运工。好比有些农村老人,能回答孙子好人未必有好报,为什么还要做好人,这样深奥的问题。不是因为他文化高,而是他是自己人生的学者,以经验为数据,思考得出了自洽的理论。所以问答式教育,首先需要教师自己会思考,但这个要求对受过教育的人来说可能比对文盲要求还高。文盲会自发思考,受了教育可能被迫放弃思考,因为自己思考的很难和标准答案一致,保持思考和通过考试常常是矛盾的。这就是农村老太太能进行问答式教育,而学校教育却不能的原因。
【 在 mhawk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用这种方式会有更多的家长或者老师变疯。原来的教学方式只要指责孩子笨就可以了,用这种方式会让更多家长发现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如能知耻而后勇那是双赢。
:
: 苏格拉底当时被处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让很多人自诩聪明人知道自己跟白痴差不多,虚荣心受不了,低估了人性,最终导致这一惨案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你要唠这个我可不困了啊」
--
FROM 115.171.23.*
更重要是问答需要很低的师生比
普通人报课外班都没钱批量1对1,何况正规学业
【 在 INCEPTION (INCEP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答式教育需要教师是个学者而非教书匠。学者水平不一定高,但要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对学科有真正的理解,而不像教书匠本身只是知识点的搬运工。好比有些农村老人,能回答孙子好人未必有好报,为什么还要做好人,这样深奥的问题。不是因为他文化高,而是他是自己人生的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你要唠这个我可不困了啊」
--
修改:leedcomm FROM 1.80.148.*
FROM 1.80.148.*
看教育是求质还是求量了。如果求质,你问一个数学博士,什么是数学,他学一辈子未必说的清。如果求量,当然一个老师能刷的题是受时间限制的。如果师资水平没问题,一个老师一节课,回答一个学生一个问题,可能会对在场的一千个学生有深刻的启迪,这个答案可能令人终身难忘。听过大师讲座,或哈佛公开课等高水平授课的人,应该都有感触,有时候听到一句话,弄清一个问题,能解决无数甚至所有问题,能受用一辈子,甚至子子孙孙。
【 在 leedcom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更重要是问答需要很低的师生比
: 普通人报课外班都没钱批量1对1,何况正规学业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你要唠这个我可不困了啊」
--
FROM 115.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