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么关注孩子,为啥不好好学点教育心理学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你陷入行为对错里面后,会陷进去。没有人能做的事情全对,一件事情的做法,总有两面性。你做一件事为了孩子好,肯定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不好的影响。所以,只有大方向需要注意,没有具体做法要求。
: 如果你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或者刚上幼儿园,可以读一些理论的书。比如爱的教育,比如养育男孩,比如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等畅销书。但你会发现,畅销书一直在变,说法一直也会有调整。然后孩子大了,你能不忘初心,在承受大方向阶段性失败的前提下,不改变大的原则,就很好了。
: 学习成绩很客观,是一个很真实的东西。需要你针对孩子的特点,每一步都做得很对,才能把孩子的潜力尽量激发。前提还有个孩子到底潜力有多少的问题。而人,很痛恨说自己做错了,更没法接受孩子没有天赋这个客观情况。当你拿着理论,得到的效果一塌糊涂的时候,你会觉得不是你的错,你觉得是理论错了,孩子遗传的不好,别人说的有错误。然后觉得自己努力也没用,理论去tmd,还不如按自己的想法来。
看书照做,大的原则不会错的。各种类型孩子都会有书讲到。只要不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孩子当天才。
--
FROM 223.104.42.*
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没有不会错的家长。等你孩子长大了,他心里会说,都怪你,要不我就。。。了。我现在这样,是因为原生家庭是。。。这样的。
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欠自己一个感谢。
每个孩子,都认为家长欠自己一个道歉。
只要是不同的人,就会有理念冲突,就会有做法冲突。而你的做法引起的不好的结果,会是孩子心中一直记得的缺憾。而且,人喜欢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在自己没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家长无疑是罪魁祸首。
【 在 smallpap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书照做,大的原则不会错的。各种类型孩子都会有书讲到。只要不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孩子当天才。
--
修改:knann FROM 223.72.208.*
FROM 223.72.208.*
【 在 knan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没有不会错的家长。等你孩子长大了,他心里会说,都怪你,要不我就。。。了。我现在这样,是因为原生家庭是。。。这样的。
: 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欠自己一个感谢。
: 每个孩子,都认为家长欠自己一个道歉。
: ...................
你说的这种心理,是常见的bias,就是自己错了归因于环境外界,别人错了归因于他的内因,让孩子正确认识就好。
--
FROM 223.104.42.*
我感觉能被小朋友骗走。
之前走路,被一小孩搭讪。话唠,他买了烤鸡边走边吃。
问我是不是读大学了,说他自己上小学四年级,寄宿制,一个月回家两天。
他是专门出来买烤鸡吃的。
同行100多米,见分开了,还掰了个鸡腿问我吃不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能与陌生的1~3岁的娃玩到一块,有时能牵着陌生娃的小手将其带走,或将其抱走,才算有点入门了。
--
FROM 111.55.150.*
你看的啥书?教育心理学怎么会有你说的那些大道理,谁的理论?
【 在 dexterhl 的大作中提到: 】
: ~~~~~~~~~~~~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0.52.50.*
理解到了你说的点
大人自以为自己亲和力好
其实是孩子在套路他
【 在 potato0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能被小朋友骗走。之前走路,被一小孩搭讪。话唠,他买了烤鸡边走边吃。问我是不是读大学了,说他自己上小学四年级,寄宿制 ...
--
FROM 93.23.17.*
为什么梁启超的家庭教育很成功?
--
FROM 117.133.66.*
看这个领域的书能少走点弯路,但最终还是得了解自己、理解孩子才能有助于育儿。
由于遗传原因,孩子的气质和发展节奏很可能与父母有类似的地方,所以父母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经验有助于理解孩子。也是有帮助的。
【 在 fatwolfpp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本版各种教育焦虑和对教育的理解,不太懂,真的为了孩子好,为啥不学学专业的教育心理学或考个教师资格证呢?最简单的就是,cnki查查自己关注的儿童教育问题呢,一上来都是自己小时候的经验什么的。。。。
--
FROM 111.194.73.*
真实……,真相就是这么真实……
【 在 DreamDreams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假的呗
: 喊口号多容易:比如 我可以为了这个国家死,但是 就是不学数理化
:
--
FROM 1.119.200.*
小孩子一般爱和我玩。
有时玩一会甚至在我面前淘气
【 在 Yanght56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能与陌生的1~3岁的娃玩到一块,有时能牵着陌生娃的小手将其带走,或将其抱走,才算有点入门了。
--
FROM 61.1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