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奥是不是直接上方程
这个。。。题做得慢,花的时间长
就有时间同时想些向虚的问题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糊涂帐经过解析,逻辑就清楚了。 ...
--
FROM 92.92.127.*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小学阶段我一直理解不了那些所谓的口诀,所以数学成绩很一般。但一上初中接触未知数和方程,立马就豁然开朗,对数学无比感兴趣,成绩也变成拔尖了
【 在 wjx052333 (wjx)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
:
: 我二十多年前学方程之前,估计也是靠自己推理。
: 但是二十年之后,我只记得方程。
--
FROM 202.120.235.*
洗什么脑。我们从来没上过机构,孩子自己做题。
【 在 eldersubhut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恭喜你被机构洗脑了
: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小奥是用来锻炼思维的。算数解法往往逻辑链条更长,思维更巧妙,所以锻炼价值大。方程是大杀器,可以把以往很难的题目轻松解开。但是也失去了很多的思考机会。
: : 就像每天跑步5公里,如果给一辆车,那不是更快吗?但是每天开车5公里,锻炼到身体了吗?
#发自zSMTH@HD1900
--
FROM 223.104.39.220
线段和方程是一样的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传不了图片,题目是这样:
: 父亲和女儿的年龄之和是91,当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现在年龄的2倍的时候,女儿的年龄是父亲现在年龄的1/3,求女儿现在的年龄.
: 版上有人用线段算出来,我看都不想看一眼。
: ...................
--
FROM 123.116.43.37
父亲年龄-女儿年龄=2*女儿年龄-1/3*父亲年龄
父亲年龄=9/4*女儿年龄
于是
女儿=28 父亲=63
实质上就是列方程解方程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看三年级的一个题,第一眼看上去,懵的,除了列方程式,没啥思路。
老师讲的思路,感觉都是一些技巧。
补充一个题目:
父亲和女儿的年龄之和是91,当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现在年龄的2倍的时候,女儿的年龄是父亲现在年龄的1/3,求女儿现在的年龄.
--
修改:wjx052333 FROM 123.124.235.*
FROM 113.88.14.*
挺简单的
父亲年龄加上父亲年龄的1/3
等于
女儿年龄的2倍,加上女儿年龄
4/3 : 3 = 4 : 9
和91
分成 28 和 63 呗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位家长,一眼能算出来的
--
FROM 111.194.194.*
相对于口诀,方程最大的问题是不好收费
【 在 yywood (doowy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小学阶段我一直理解不了那些所谓的口诀,所以数学成绩很一般。但一上初中接触未知数和方程,立马就豁然开朗,对数学无比感兴趣,成绩也变成拔尖了
:
: 【 在 wjx052333 (wjx)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其实我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
--
FROM 203.121.28.*
方程只是翻译的比较费解,方程愿意就是等式,是等数到等式的一次认识升级。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看三年级的一个题,第一眼看上去,懵的,除了列方程式,没啥思路。
: 老师讲的思路,感觉都是一些技巧。
: 补充一个题目:
: ...................
--
FROM 116.131.28.*
不要过早教孩子方程
【 在 wjx052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看三年级的一个题,第一眼看上去,懵的,除了列方程式,没啥思路。
: 老师讲的思路,感觉都是一些技巧。
: 补充一个题目:
: ...................
--
FROM 111.196.135.*
你没搞清楚数学思维和奥数的关系。小学奥数本来就是个伪概念,初中秒杀的题目放到小学就成了奥数?真正称得上小学奥数的也就是数论,这个东西很多高中生都玩不明白。
小学阶段数学思维主要就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所谓抽象思维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出象的的部分。具体体现在:(1)数字到字母的抽象,比如加法交换律a+b=b+a的表达;(2)实际问题到图形的抽象。比如说植树问题,用点、线代表树和路,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用点线代表实际的桥和陆地,还有类似的什么青蛙爬井、相遇问题、韦恩图表示集合等等;(3)建立模型用方程表达的问题。比如什么和差倍、年龄问题等等;这个是小学具体思维阶段到初中抽象思维阶段过渡的一个重要节点(4)总结规律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些速算技巧等等。
逻辑思维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具体体现在:(1) 核心是“假设-推理-矛盾-假设错误”的思维链条。例如数独。(2)逻辑思考的顺序,例如一个电子表在镜子里面是几点几分,过了几分钟是几点几分等等(3)证明问题的能力。例如 如果一个数字的所有位数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字就能被3整除,怎么抽象表达出来,然后证明。
这些思维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数学物理逻辑。
所谓的小学奥数,有天分的小孩根本不会局限在什么做题套路上,而是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就不是老师那种套路。普通的小孩,掌握了那一套解题技巧也就是给家长一个会做奥数题的假象,到了初高中立马现出原形。
要学就要学本质的东西,什么鸡兔同笼抬脚法,和差倍问题线段法,全都是适应特定问题的套路,垃圾中的垃圾,研究那些纯属浪费时间,百害而无一利。
本质的东西掌握了,刷刷奥数题,看看各种题型,很快就能掌握,根本就没有什么“奥数学不完”一说。什么叫奥数学完?各种套路都会了就叫学完了?不觉得可笑吗。
所谓学奥数就是培养数学思维,就是宣传话术、制造焦虑。简单的题目也能体现思维,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处理仔细思考都能体现抽象和逻辑思维。把奥数和数学思维挂上钩的本质上就是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思维。
【 在 sialons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个问题是要让孩子探索奥数的话,他要想很长时间反复思考并总结规律,时间上根本不够用,奥数内容很多的。所以大部分家长也只能是让孩子听老师讲例题,然后按照例题的解题思路做其它的题,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进度。我就困惑这样真能锻炼数学思维吗?但你不这样学你学不完奥数的内容,有的小升初,分班考之类的又要考那些题,你没提前接触过根本无从下手。不行也只有随波逐流,让孩子学套路了。
--
修改:eldersubhuti FROM 114.249.63.*
FROM 114.2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