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学霸的一点感慨
我们关注的点可能有些不同,我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帮助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阶段更好地接纳、理解并支持孩子,尤其是那些自暴自弃的孩子,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帮助休学的孩子返回学校等等。在具体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改变。
我个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个人成长也是在关系中成长”,这个关系包括了“他与父母、他与同学、他与朋友、他与社会、他与自己等等,脱离开关系人是无法成长的。那么,亲密关系中的关系人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力是非常关键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去调整改变虽然比较被动,但仍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当然如果在更早一些具备孩子养育知识可能会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学习SEL儿童社会情感课程、青春期孩子养育的课程,早些介入,那可能会减少很多内耗。
如果孩子目前处在一个探索和尝试阶段,那么通过鼓励和引导调动孩子自驱力的确是有效地成长的方法,但如果是一个连呼吸都觉得累的孩子,如何直接针对孩子起作用,我没有太多经验。
非常希望您能分享孩子的角度来尝试调动他们的自驱力的具体化操作,我很感兴趣。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非常感谢你的经验分享。这与我的观察和经历一致。我也很高兴能够看到更多的人在致力于家庭教育,以及青少年教育的工作。
: 我尤为赞同亲子关系中的爱的表达。孙云晓先生那句著名的话,我始终认为是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的,即便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其具象化。
: ...................
--
FROM 221.219.112.*
感谢你的介绍,好像你们现在对于父母的帮助已经进入了比较专业化的状态之中。反观我的思考,应该还停留在一些初步的设计和考虑之中,对于你说的认为呼吸都觉得累的孩子,现在还看不出实践上的意义。
个人经历很支持我对你们的工作的理解,主要针对家长的工作。十年前,在我还没有开始职业咨询以及别的工作之前,曾经也几乎要参与这样的工作,只是我始终存有一个直觉的兴趣,那就是立足孩子自身,所以,后来从那份工作中退了出来。
当前的情况是,我以为针对非特殊困难的自我缺失情况,的确有能调动内在意识觉醒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力的一些有效办法,但是,其结果可能无法做到跟你们现在做的工作一样,有明显的返回学校的效应。这的确是一个矛盾之处。事实上,从我自己对于成长和发展的理解,内心深处也不认为重返学校是问题解决的标志,所以,具体的很多方面的措施,我仍然处于思考和设计之中,也就是我并没有真正能够落地的能够解决你目前面临的学生问题的非常成熟的措施。
如此一看,其实你们做的工作真的就非常具有积极意义了,我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能够多汲取你们的工作经验,并丰富我自身的思考。
【 在 changxiangs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关注的点可能有些不同,我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帮助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阶段更好地接纳、理解并支持孩子,尤其是那些自暴自弃的孩子,如何修复亲子关系,帮助休学的孩子返回学校等等。在具体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的改变。
: 我个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就是“青春期孩子的个人成长也是在关系中成长”,这个关系包括了“他与父母、他与同学、他与朋友、他与社会、他与自己等等,脱离开关系人是无法成长的。那么,亲密关系中的关系人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力是非常关键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去调整改变虽然比较被动,但仍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当然如果在更早一些具备孩子养育知识可能会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学习SEL儿童社会情感课程、青春期孩子养育的课程,早些介入,那可能会减少很多内耗。
: 如果孩子目前处在一个探索和尝试阶段,那么通过鼓励和引导调动孩子自驱力的确是有效地成长的方法,但如果是一个连呼吸都觉得累的孩子,如何直接针对孩子起作用,我没有太多经验。
: ...................
--
FROM 123.116.53.*
我非常愿意支持你的尝试,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并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原因从被迫改变到主动学习,这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今年群里有好几个曾经休学或一直休学的孩子参加中考、高考,而且都有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更加验证了学到的一些理论。
从一个人长远的成长来说,返回学校的确不是一个目标,但对于很多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基础,那么自我成长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是更加困难的。还有返回学校就意味着他可以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是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学校是提供这样一种可能的地方。前些日子女儿说,谢谢我们坚持让她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说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呢?她说坚持让她读书,因为坚持在学校读书,让她有了更多的选择。
当然学习有很多种形式,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也是,无论是哪种,不放弃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而这些都可能为他的成长带来不可预估的可能。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你的介绍,好像你们现在对于父母的帮助已经进入了比较专业化的状态之中。反观我的思考,应该还停留在一些初步的设计和考虑之中,对于你说的认为呼吸都觉得累的孩子,现在还看不出实践上的意义。
: 个人经历很支持我对你们的工作的理解,主要针对家长的工作。十年前,在我还没有开始职业咨询以及别的工作之前,曾经也几乎要参与这样的工作,只是我始终存有一个直觉的兴趣,那就是立足孩子自身,所以,后来从那份工作中退了出来。
:
: ...................
--
FROM 221.219.112.*
非常感谢。
重返学校这个目标的实现,除了那些极其特殊困难的孩子,应当是一个比较可能的。你的孩子跟你的沟通,哪怕让我看到的仅仅是文字,也能引起我的感动。
我们的孩子很不容易,尤其是经历挫折和反复之后能够重塑目标,这就更加不容易了。其实,按照我的理解,孩子们早早经历一些,对他们的人生是有好处的。而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觉得更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及其家庭,更有现实的价值。
在我的思考中,我比较倾向于一个帮助青春期孩子们能够形成较为清晰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步入更广泛社会角落的实践课堂,这个思路最早来自于八中少儿班,后来则更多的借鉴了十一学校的一些实践课程的做法。相对于学校的一般应试课程,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带有多方认识功能的实践课程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价值观塑造上有着更好的塑造作用。
但是,这样的实践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与学业时间的冲突,或许,能够在那些暂时离开学校的孩子群体中能够得到首先应用。
【 在 changxiangs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非常愿意支持你的尝试,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并不是专业人士,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原因从被迫改变到主动学习,这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今年群里有好几个曾经休学或一直休学的孩子参加中考、高考,而且都有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更加验证了学到的一些理论。
: 从一个人长远的成长来说,返回学校的确不是一个目标,但对于很多青春期孩子来说,他们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基础,那么自我成长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是更加困难的。还有返回学校就意味着他可以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是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学校是提供这样一种可能的地方。前些日子女儿说,谢谢我们坚持让她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说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呢?她说坚持让她读书,因为坚持在学校读书,让她有了更多的选择。
: 当然学习有很多种形式,学习一门专业技能也是,无论是哪种,不放弃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而这些都可能为他的成长带来不可预估的可能。
--
FROM 36.113.33.*
这些道理在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呀。
道理和原理都明白,但是难在改变命运。
就好像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原理理论都明白,仍然过好这一生不容易。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00817更新
: 这条去年的发文被顶上来,为大家所看到,并引起了关注和讨论。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
: 回顾发文的当时,正是这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咨询者,以及没能切实有效的帮助到他的深深失落感,让我有强烈的愿望想表达点什么。或许,文章的用词有信息表达的失误之处,以至于引起一些ID的不舒服和不妥帖,在此表示抱歉。但我不准备对旧文进行更改,因为,我仍然认为使用这样一个标签用语,更多的的确有提醒之意。
: ...................
--
FROM 106.121.8.*
从你们的对话中获益,越早了解心理和情绪抒发与管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我们的父辈们对我们已经无法挽回,我们对孩子需要有关注和理解的意识,当然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希望更多学习,为自己也为孩子。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感谢。
: 重返学校这个目标的实现,除了那些极其特殊困难的孩子,应当是一个比较可能的。你的孩子跟你的沟通,哪怕让我看到的仅仅是文字,也能引起我的感动。
: 我们的孩子很不容易,尤其是经历挫折和反复之后能够重塑目标,这就更加不容易了。其实,按照我的理解,孩子们早早经历一些,对他们的人生是有好处的。而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觉得更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及其家庭,更有现实的价值。
: ...................
--
FROM 221.222.162.*
【 在 zhengji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道理在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呀。
: 道理和原理都明白,但是难在改变命运。
: 就好像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原理理论都明白,仍然过好这一生不容易。
: ...................
【 在 zhengji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道理在我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呀。
: 道理和原理都明白,但是难在改变命运。
: 就好像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原理理论都明白,仍然过好这一生不容易。
: ...................
的确,人生的际遇并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只是,心理若健康,人格若健全,相比较而言,自然能够更容易获得幸福一些。我们无法去把握大时代大命运,也无法去控制生命历程中的各种惊奇各种意外,但提前做好自己内心的建设,的确是我们能够做到的重要事情。
没办法,人力之渺小如此,只能尽力而为之。
--
FROM 123.116.53.*
【 在 Shirly112233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你们的对话中获益,越早了解心理和情绪抒发与管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我们的父辈们对我们已经无法挽回,我们对孩子需要有关注和理解的意识,当然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方法。希望更多学习,为自己也为孩子。
非常赞同。其实,这也是我发帖和在版上展开讨论的初衷。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我们可能觉得某些问题没有那么的紧迫。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完全受制于我们的理想,这其中会产生多少的问题,我们其实无法预料。对话的这位id讲得很好,可是我分明觉得这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获得的感悟。如果,我们这些家长能够未雨绸缪,更多的关注内心深处的东西,能够更好的去发现多元价值系统下孩子的独特性,能够提早采取办法接纳认可和激励孩子们以平稳度过最困难和最不稳定的亲子关系期,那么,无论孩子的痛苦抑或是家长的痛苦,也就少了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渴望水木的教育版面,能够多一些严肃的讨论,这些讨论可能显得啰嗦,显得不近人情,但我们的确需要对问题讨论的更深一些。
--
FROM 123.116.53.*
说的很好啊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20200817更新
:
: 这条去年的发文被顶上来,为大家所看到,并引起了关注和讨论。于我而言,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
:
: 回顾发文的当时,正是这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咨询者,以及没能切实有效的帮助到他的深深失落感,让我有强烈的愿望想表达点什么。或许,文章的用词有信息表达的失误之处,以至于引起一些ID的不舒服和不妥帖,在此表示抱歉。但我不准备对旧文进行更改,因为,我仍然认为使用这样一个标签用语,更多的的确有提醒之意。
:
: 这提醒我们,无论我们以多么美好的标签去描述一个人,“学霸”,“学神”,“大师”,“大鳄”或者其它,都不能完全替代对一个个体的全面认知。人是极其多面的,极其复杂的,同时,人又特别容易为外界的诸多因素所蒙蔽而忽视了内心深处的东西。一个人,在取得某个美好的标签的同时,内心深处到底有多么复杂的动因,多么艰难的沉淀,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而其中可能包括的痛苦更是难以为他人所能亲身感知。更让人震惊的是,这里存在着一种可能,达成此标签过程中积累的某些负面因素会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释放其破坏力量,产生消极的后果。
:
: 或许,这样的后果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更多的是惋惜,但是,如果这样的后果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感受的就不仅仅是惋惜而已。所以,我真正想表达的是,当我们作为家长,在期望并敦促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表现时,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孩子在这个“优秀”标签背后的东西。
:
: 他们是真的热爱学习本身,还是出于外在的目的?他们是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还是仅仅出于功利的需要?
: 他们的优秀表现是否是以牺牲了成长中必要组成因素为代价?他们的内心有没有被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到底在哪里?在日复一日的追求学业卓越的过程中,他们是否受到了某种心理的伤害?
:
: 我这样发问,不代表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要遭遇这些。我只是说,我们的孩子中会有一部分,会有一些可能性遭遇这些。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更多的予以更深层次的关注,就能将这样的可能性减低。
:
: 请原谅我的担忧,我总是习惯于说出一些令人不安的言语,仅仅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加坚实的成长基础。如此而已。
:
: ————————————————————
:
: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了一些“学霸”的一手资料。
:
: 清北出身的有之,海外名校归国的有之。这些曾经的学霸们,大部都身处最让人羡慕的行业,有着体面的工作,可观的收入,有的还身居要职。
:
: 可是,这里面的很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低,让人想象不到。
:
: 尤其是他们身边的人,更是无法想象,这些有着无数光环的人,内心竟然如此的“纠结”和“崩溃”。
:
: 也正是因为他们在熟悉的人群中掩藏的如此之好,所以他们只能向陌生的我们来倾诉,让我们来帮他寻找成长历程中的缺失,来帮他们重建新的自我。
:
: 对于他们,我们或安慰,或打击,只是让他们能够明白真实的自己,那个“学霸”身份以外的自己。
:
: 这是现实。我们的教育太多的关注学业,忽视了孩子成长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让他们在不安和自我怀疑中成长。
:
: 就如a君,作为一名二代,一路rdf\\帝国理工走来,去了国内最好的投行,最大的券商,可他,依然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无能的异类,觉得每天生活在恐慌和抑郁中。
:
: 我不知道在此版的家长们,是不是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的不安。但我知道,如果始终如一把学业作为最为重要的关注点和评价标准,对孩子的内心关注不够,那么,这样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
:
: 因为社会的开放和多元,让他们能够产生更多的比较、怀疑和冲突。
:
: 很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带着对自我的反思,对身边人的观察,来反思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教育。
:
: 没有什么比孩子自身的幸福更重要的了。不是吗?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4.254.105.*
相当赞同
现在的教育版面也不是说不严肃,但是对于教育的探讨流于分数和课业表面,或者说过于功利
【 在 returnbo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非常赞同。其实,这也是我发帖和在版上展开讨论的初衷。
:
: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我们可能觉得某些问题没有那么的紧迫。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完全受制于我们的理想,这其中会产生多少的问题,我们其实无法预料。对话的这位id讲得很好,可是我分明觉得这是付出了多少代价才获得的感悟。如果,我们这些家长能够未雨绸缪,更多的关注内心深处的东西,能够更好的去发现多元价值系统下孩子的独特性,能够提早采取办法接纳认可和激励孩子们以平稳度过最困难和最不稳定的亲子关系期,那么,无论孩子的痛苦抑或是家长的痛苦,也就少了很多。
: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渴望水木的教育版面,能够多一些严肃的讨论,这些讨论可能显得啰嗦,显得不近人情,但我们的确需要对问题讨论的更深一些。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almondwu FROM 114.254.105.*
FROM 114.25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