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情况都和我遇到的类似,虽然我们已经二年级了。的确挺影响家长心情的。
1、据我经验,小朋友之间的事儿,很难明确分清责任。同样一件事儿,很多孩子会采用对自己相对有利的方式描述,是否客观未可知。我就遇到过,俩孩子都挑对自己有利的事儿和家长说,我是真不知道真相如何。家长不在现场,没办法也没必要纠结到底谁对谁错,以老师说的为准(仅对咱这种心比较大的孩子哈)。对孩子该教育就教育,对其他家长和孩子该道歉就道歉。所以也别纠结对方家长的反应是否过度了,就算是过度了,咱也没辙,是不?
2、团伙作战这事儿,前两天我也从娃嘴里听到了,我娃和几个孩子组团,第一反应也是怕被说霸凌。我觉得还是应该制止的,毕竟有些孩子对“度”的把握不够,也不能第一时间get到别人的反应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正我是和娃强调了事情的严重性,让他立即停止。貌似现在没有了。
3、小男孩打打闹闹,一会儿称兄道弟,一会儿又动手动脚互相告状,应该是社交技能不够,想玩,但不知道怎么和平安全无争斗的玩。我们老师采取的方式是禁止这些孩子们在学校说话,发现后惩罚,但这治标不治本,交往需求压抑一阵以后就会爆发。我发现比较好的方式是两家家长带着孩子们在一起玩两次,引导一下。有点“私交”以后,他们在学校的玩耍方式就正常很多,而且彼此宽容性更大。两边家长在一起聊聊,也更能理解彼此。当然,前提是对方家长也认可且配合。
4、多和老师沟通请教,让老师知道咱们家长是可沟通、愿改进的。让孩子知道咱们家长能从老师那里第一时间知道他在学校的表现,或多或少也对他有点震慑作用。
【 在 nancyzhou4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年级,ABCD都是小男孩,体重身高年龄都相当
: 事件一:A下课拉开B的笔袋,看里面的笔,C告诉了B,B回来以后就推倒了A。老师当时让B道歉了,没有告诉双方家长。A家长过了几天跟孩子聊天得之以后,情绪激动,质问老师当时为什么没告诉,觉得自己没有第一时间安慰到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怕孩子以后成为被霸凌的对象,质问B家长,用了一些情绪激烈的话“不能容忍”。。。B家长反复道歉后买了礼物再赔礼道歉。
: 事件二:B坐在老师的座椅上,A也想坐,坐的过程中坐到了B的小拇指,压红了,应该是比较疼,B没忍住打了A的后背,B回家后还说拇指疼。老师让互相道歉。也告知了双方家长。B家长主动跟A家长解释,希望安抚情绪,因为上次事件觉得A家长有些脑补过度和敏感。但不觉得完全是B的错,事出有因。而且老师已经学校解决完了的事情,过去就可以了。
: ...................
--
FROM 223.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