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纠结,是对孩子预期不切实际,所以觉得焦虑。
世界是充满偶然的,所以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很容易把自己身上发生的偶然看成必然。比如人的智商,情商,各种机遇等等。一个具有科学思想的人,就应该从群体上考察,来避免这种偏颇。比如,你对孩子的预期,要考虑的就是社会整体情况,这个可以从统计公报上得出。虽然各级统计部门会夸大,但是对于我们个体,这个细节不重要。其次就是孩子的先天禀赋,为了排除个人的特殊性,我们可以考察孩子祖辈四个人的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考察更早一辈的八个人。你的孩子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的中位数。比如我的孩子,祖辈一个大学生(我爹,西交),一个高中生,两个中专生,考虑到当时的录取比例,我对他的高考期望就是:1有资格参加高考(能考上普通高中)2能考上本科,三本有把握,二本很可能,一本就烧高香了。因为更早的一辈,八个人都是农民(有兼职小老板、兽医、木匠),但是那是当时社会条件造成的缺乏读书机会,参考意义不大,但是起码支持祖辈的成绩是靠智商和情商,不是祖荫。
大家不妨按照这个模型,去估计一下自己孩子的先天条件,再对孩子未来做个合理预期,否则无论太严还是太松,都不合适。当然,自己这辈对孩子肯定有影响,比如你在万柳有房,你的孩子收到的教育就比在兰考的孩子好,你可以适当调高预期。你是县委书记有政保名额自然也和老百姓不同。但是要适度,不要觉得自己考上清华孩子就一定要上985,摇骰子摇到一个6,下次还非要摇个6,那是不相信科学。
--
FROM 37.19.200.*